2019-09-17
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只有咬牙坚持,才能迎来最后胜利的曙光
8月份,中国快递界发生了一件大事:
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申通31.35%的股份。约定收购价为99.82亿人民币。
再加上3月份阿里以46.6亿的价格,收购了申通14.6%的股份。
这样算起来,阿里以146.42亿的价格,收购了申通45.59%的股份,成为申通的第一大股东。
申通原先的两位创始人,哥哥陈德军和妹妹陈小英就此套现离场,可以开始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
今天我就想说的,就是妹妹陈小英,她既是申通的创始人,也是天天快递的老板娘。
她收购了韵达快递,还跟中通、圆通的老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可以说,她一个人就串起了中国快递业。
陈小英
她的故事还远不如此:
出身贫寒,幼年丧父,曾经只是个打工妹,好不容易做出点事业,却中年丧夫,经历了众叛亲离,最后咬牙坚持,成就了一番事业。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她的故事。
少年丧父,15岁辍学打工
1976年,陈小英出生于浙江桐庐的一个穷山村,她的家里更是穷中之穷,父亲是唯一的经济来源,一家人经常吃不饱、穿不暖。
雪上加霜的是,父亲还在陈小英少年时去世了,一家人顿时没了经济来源,陈小英的母亲辛苦拉扯一家人长大,但还是无能为力。
迫于无奈,陈小英的哥哥初中毕业就去学木匠,哪怕每个月只能拿30元工资,起码能帮补一下家用。
家里穷苦无助,陈小英也只能无奈辍学,15岁的她只能离乡背井,跟着亲戚来到杭州,在一家印染厂做工人。
在这种工厂干活,几百号人挤在一个车间里,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真的非常辛苦。
幸运的是,陈小英很快就遇到了真命天子聂腾飞,两个人很快相爱,并喜结连理。
可能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命运会把他们两人推到另外一个层面。
1992年,沪杭之间的外贸生意越发红火,但有个问题非常棘手,在杭州的公司总是发愁报关单无法及时送到上海。
当时,陈小英所在的工厂接到一张订单,布匹在杭州报完关后,报关单要在次日送到上海码头,否则这单业务就会黄掉。
而当时最快的EMS,也需要3天才能到。
聂腾飞负责这个业务,愁得吃不下饭,最后陈小英一句话让他恍然大悟:
“这有什么的,你亲自跑一趟不就好了?”
于是聂腾飞立刻坐当晚的夜班车去上海,第二天凌晨到达,顺利完成了任务。
自此之后,公司报关的任务就交给了聂腾飞,在来回的奔波中,聂腾飞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既然自家公司为这件事头疼,肯定也有不少公司为此而烦恼,为什么不成立一家公司,专门帮别人送报关单?
想到这一点,他立刻和陈小英商量,两个人算了一笔账:
从杭州坐火车去上海,来回的车费是30元。跑一次,市价100块左右,那么即使一次只跑一单,也有70元的利润。
而自己在厂子累死累活,一个月才赚几百块,那为啥不去代人跑单?
于是夫妻俩双双辞职,还拉上了同事詹际盛一起下了海。
1993年,上海盛彤实业有限公司成立,这就是申通的前身。
同样是在1993年,在广东顺德,同样是因为报价单无法送达,另一位小伙子也看到了商机,并成立了一家公司。
他叫王卫,成立的公司叫顺丰。
一天工作17小时,打上千个电话,5年做到员工上千人
虽然陈小英和丈夫成立了公司,但要想做大做强,根本没那么容易。
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国家政策不允许民间经营速递业务,所以他们的业务是有风险的。
为了开展业务,聂腾飞和陈小英吃尽了苦头,要提防各种盘查。
由于经常聂腾飞和詹际盛每天都往返于上海和杭州帮人送单,列车员总看到他们有点生疑。
为了躲开列车员的盘问,他们只能一上车就躲在车座下。
有时候陈小英也去接单,就像做特务一样约在偏僻的地方,还设有接头暗号,每一次都要提心吊胆。
后来三个人分了工,但依然很辛苦:
陈小英负责接电话,另外两人一个在杭州取件,一个在上海送件。
聂腾飞起早贪黑接单,詹际盛就早早在上海火车站等着,拿到货气都来不及喘就飞奔去市区。
在杭州,还有辆自行车可供驱使,上海则只能靠公交和步行,靠着手里的地图穿梭于大街小巷。
为了省钱,他们曾在上海火车站站了整整一夜;有时候地址模糊,他们就走上十几公里,拿着地图一个个问人,这才找到收货人。
陈小英也没闲着,一天24小时,她有17个小时都在打电话找生意,每天打出上千个电话,常常累得倒下就睡,睡醒了就继续打,日复一日都是这样。
客户里什么人都有,有人调戏她,有人辱骂她,还有人说她是骗子。
当时陈小英才17岁,哪里见过这样的事情,但她哪怕心里很是委屈,也只是抹抹眼泪,然后继续打下一个电话。
后来她这次评价这段日子:
“那时每天要工作17个小时,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但活得非常充实,觉得未来的发展很有希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这个只有3个人的公司居然赚了2万元。
这在当年“万元户”都很稀缺的年代,这可以说是一笔巨款,相当于陈小英打工10年的工资。
为了拓展业务,陈小英把哥哥陈德军拉入伙,聂腾飞邀请弟弟聂腾云也加入了。
公司的元老詹际盛一看,都是一家人,我一个外人在这里也不合适,于是在1994年离职,成立了天天快递。
不过这只是个小插曲,陈小英的公司发展得顺风顺水。
她和丈夫先是把公司名字改成了更顺口的“申通”,然后又在上海、宁波、金华等地拓展业务。
1998年,申通快递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民营快递龙头,旗下有50多个网点,员工近千人。
那一年春节,陈小英开着小汽车回着桐庐老家,在村口烧了10多分钟鞭炮。
不少桐庐老乡纷纷加入了陈小英的公司,陈小英也非常仗义,愿意带着大家一起努力赚钱。
对于未来,陈小英有着无限的憧憬,但是她一定想不到,一场意外会随之而来。
丈夫离世、亲信离开
她咬牙坚持,靠两招打下一片天
1998年,聂腾飞在去宁波送件的路上,因为车祸不幸去世。
22岁的陈小英,在失去父亲之后,又失去了生命中一个重要的男人。
更让她寒心的是,公司内部的人员看到主事人不在了,纷纷出走公司,自立门户:
1999年,聂腾飞的弟弟聂腾云离开申通,成立韵达。
2000年,申通的财务张小娟和丈夫喻渭蛟创办圆通,而张小娟是陈小英哥哥陈德军的初中同学。
2002年,申通快递某一个站点的负责人桑学兵,和陈德军的朋友、陈小英的同村发小赖梅松成立中通。
就这样,“三通一达”的快递格局就这样形成了,他们的创立者都是来源于桐庐,都和陈小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但现在,他们都是竞争对手,在快递行业里厮杀。
而陈小英,一边是丈夫的突然离世,另一边是曾经的爱将纷纷出走,她几乎崩溃,每晚深夜都忍不住失声痛哭。
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的快递行业还没被国家承认,要送件只能偷偷摸摸地送。
一边是公司人心惶惶,一边是国家政策的不明朗,还要面对丈夫已经离世的残酷事实,当时陈小英也才20岁出头,也就是现在一个大学生的年纪。
换作其他人,在这些风浪面前可能就倒下了,但陈小英从15岁就出来打拼,经历了风风浪浪,坚韧和不屈已经刻在她的骨子里。
更重要的是,她不想丈夫的心血就这样消失。
她只是难过了一段时间,就重新振作起来,和哥哥陈德军一起,开始带领申通,和其他快递公司斗智斗勇。
总的来说,她和哥哥走对了两步棋。
第一步棋:实施“二级加盟制度”。
申通发家靠加盟制,这也被其他快递公司模仿。
但这种加盟制度不是简单的加盟,而是原来的网点为“一级加盟商”,给总部交押金。
投递员要向所属的“一级加盟商”交押金,成为“二级加盟商”,可以自揽小片区域。
这样经过改良后的加盟制度,非常稳定有效,大家互相牵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步棋:抱紧了马云的大腿
在淘宝开始慢慢火起来后,不少快递公司都想和马云合作。
先是圆通的老板喻渭蛟,他跑去杭州和马云商谈,提出了8元的超低价。
当时,邮政的价格是22元,江浙桐庐帮是18元,8元连一半都不到。
即便如此,不少快递公司的老板一边痛骂喻渭蛟开了个坏头,一边又跑去和马云商谈,最后价格居然到了4元。
在这时,陈小英一直不为所动,直到2009年天猫双十一开始设立,她觉得时机到了,抛出了每单2.7元的报价。
这样一来,所有同行都没办法和她竞争,申通也迅速拿下了淘宝大量份额,快速发展。
身家百亿套现离场,她的坚强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在这之后,申通一路飞奔,成为了快递行业非常强劲的一股力量。
2012年,陈小英以1.6亿元收购天天快递,让原本在申通担任总裁的奚春阳出任董事长。
后来,奚春阳还成了陈小英的第二任丈夫。
2013年前后,陈小英出任申通总裁,又一次进行改革和尝试,促成申通于2016年借壳上市。
2015年,申通快递的快件递送量达到了26亿件。而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206.7亿件。也就是说,全国每8个快件,就有一个由申通快递送出。
2016年12月31日,申通快递借壳上市,陈小英的身家破百亿,从此登上人生巅峰。
或许是厌倦了商场争斗,或许是另有打算,陈小英和哥哥把申通的股份卖给了阿里,套现146亿,风风光光地离场。
经历了亲人离世,又面对亲信的离开,一个15岁就辍学的打工妹,居然能在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之后,依然能打拼出百亿身家。
这样的经历,真的很让人钦佩。
她的成功,值得细细咀嚼,也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复学习。
生命无常,我们总会面对很多打击,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能够屹立不倒,在困难面前保持坚强。
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只有咬牙坚持,才能迎来最后胜利的曙光!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像陈小英一样,冲过重重困难险阻,最后迎来胜利!
文章来源:36氪财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