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04:飞鸿跨境徐茂刚创业故事(上)

南木商业故事2023-01-31

01

跑业务时曾住2块钱/天的旅店

徐茂刚1983年出生,老家在济南历城区的唐王镇,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

小时候,徐茂刚学习很好,从小学三年级起到高中毕业,一直是班里的班长兼体育委员。但家里实在太穷,眼看着供不起徐茂刚上大学,参加完高中会考,徐茂刚拿到了毕业证,连高考都没参加,就去当兵了。

到现在徐茂刚还清楚地记得,到广东东莞跑业务,为了省钱,每天住的是70元/月的旅店,合下来平均每天2块钱多一点。房间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推开门就是床,连身子都转不开。

当时觉得有个地方睡就行,白天基本都在外面跑,只是晚上回旅店睡觉。为了节省时间,每天只吃一顿饭,还是方便面。

在东莞,徐茂刚这样待了3个月。

后来,徐茂刚又到了杭州,找不到合适的旅店,正好是夏天,徐茂刚就在西湖边供游客休息的椅子上过夜,睡了一个礼拜。

现在想想,那时候挺能吃苦,可能很多同龄人没吃过徐茂刚这样的苦,甚至连想都没想过。

吃点苦还在其次,关键是没跑来业务。

徐茂刚属于嘴巴比较笨的那类人,中学毕业后,在部队待了几年,和社会接触比较少,更不用说有销售经验了,所以经常连人家公司的大门都进不去,好不容易进去了,见不到说了算的人,或者三言两语就被打发出来。

所以,徐茂刚想,既然自己的销售能力不行,那就报个培训班,提高一下营销能力。学了3个月,听说培训学校里还有电脑班,于是又想学电脑,便去上了几个月电脑培训班。

没想到,上电脑培训班,改变了徐茂刚后来的人生。

02

稀里糊涂做电商,1年卖了2亿

在电脑班,徐茂刚的年龄算是大的。很多学生只有十几岁,他们中很多人对电脑知识没有多大兴趣,是因为家长报名,逼他们来的。

电脑里经常弹出各种各样的广告,徐茂刚一般都是随手关了。

有一次,弹出一个在网上开店的广告,内容写得很诱人,而且操作很简单,说是填一份表(就是注册信息),然后放上自己要卖的产品就行。

那时候大约是2004年,不像现在,大家都习惯从网上买东西了,徐茂刚当时对电商一无所知。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徐茂刚按要求填写个人、厂子、产品等信息,产品就是父亲厂里生产的钢砂,留下了电话号码。

没想到,过了几天,真的有人打电话买钢砂,而且成交了。

这让徐茂刚惊喜若狂——四处跑业务,吃了那么多苦,没跑来几个订单,在网上,简单填填信息,买家就主动送上门。这当然是大好事了。

第一单赚了2800多块钱,徐茂刚就用这笔钱买了会员,开始在网上卖钢砂。

徐茂刚注册的不是大家熟悉的淘宝(当时也没有天猫),而阿里巴巴的1688,是一个批发网。1688开通的时间比较早,1999年阿里成立后不久就开通了,淘宝是2003年非典后才开通的。其实,最初阿里巴巴的目标不是做淘宝,而是做网上批发、外贸等业务。

所以,徐茂刚是先知道1688,后知道淘宝。

徐茂刚的生意特别好,当年在网上卖了接近2亿元,除了徐茂刚父亲厂生产的产品,徐茂刚还卖其他同行的产品。很简单,网上接到订单,徐茂刚就向厂里要货,大家都是同行,相互认识。当时,徐茂刚是网上最大的钢砂卖家。

没过多久,大家都到网上卖了,等于徐茂刚自己制造了一大堆竞争对手,网上竞争马上变得很激烈。原来大家在线下拼价格,现在把价格战打到了线上。

徐茂刚刚开始做的时候,每吨有两三千元的利润空间,很快就降了两三百块钱,而且还在快速下降。

徐茂刚一看,做不下去了,心想,既然大家都在网上卖货,那我不和你们竞争了,就考虑做电商服务。

客观地讲,刚开始徐茂刚是有些后悔的,把“商业机密”告诉了别人,逼得自己干不下去。现在想想,你不告诉别人,别人迟早也会知道,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徐茂刚反而感谢大家,否则徐茂刚不会主动转型,至少不会那么快。

但徐茂刚只干了1年多,对电商不是很熟悉,那时候也很莽撞,转型很快遇到了麻烦,差点破产了。

03

养了公司1年,赔了200多万

当时只是知道渠道服务商的概念,负责拉人来开店,提供相应的服务,等等,再具体就不知道了。

在网上卖钢砂,徐茂刚只是阿里或1688众多卖家之一,和同行没多少联系。于是,徐茂刚从网上找到同行的联系方式,打电话说想做渠道服务商。

对方跟徐茂刚提了各种要求和条件,其中比较关键的是,企业要有3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公司员工人数要超过60人,等等。

当时急着转型,听了这些条件和要求,发现自己根本达不到,就一门心思钻研怎么达标,其他也没多问。

其中“3年、60人以上”的条件,徐茂刚达不到。对徐茂刚来说,员工好说,可以招聘,很快就能达到要求,最难的是企业要有3年互联网从业经验。

徐茂刚想到了一个办法——直接买一家够条件的公司。

那段时间,徐茂刚转遍了济南市的各写字楼,逢人就问有没有营业时间超过3年的互联网公司要卖。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茂刚找到了一家, 当时这家公司已经陷入困境,难以为继,老板正准备卖掉。没谈多少条件,徐茂刚立刻将公司买了下来。

条件达到了,再给阿里打电话,说条件符合了,结果对方的一句话,可以说是晴天霹雳。他们说,当年济南没有招商计划,等第二年吧!

想想,主要怪自己。第一次咨询时,只问条件是什么,居然连有没有招商计划都没问,甚至连自己是哪个城市都没向对方提起。

公司已经买了,有60多人。当时公司已经没有业务,大家都没事可做,再卖掉不现实。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养一年,等第二年的招商机会。

维持公司的运营,给大家发工资,一年的费用是200多万元,几乎花光了徐茂刚前几年攒下的积蓄。

还好,第二年,徐茂刚成功拿到了阿里济南区域渠道服务商的资格。

让徐茂刚没想到的是,憋屈地等了一年,正当徐茂刚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完全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什么情况?

04

1个月里,员工走得只剩下1个人

很快,员工一个接一个辞职了,不到1个月,只剩下一个前台。

具体原因是什么,徐茂刚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因为这1年公司没有任何业务,大家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太舒服了,而阿里的工作节奏很快,他们加入后,立即迎来高强度的工作。而且,当时刚起步, 没有一个客户,需要一家家去跑,很难。

很多人知道阿里的“中供铁军”,正是他们,在阿里成立初期,通过地推,一家家跑企业,把客户跑来的,这也成为后来阿里以及很多互联网企业成功的基石。不少人认为,互联网就是线上,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通过互联网赚钱。其实,很多业务,尤其是前期,都是一家企业一家企业跑出来的。

当时徐茂刚收购的这家公司的员工,都没有这样的经历,跑地推,和他们原来做的互联网业务,甚至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

这给了踌躇满志的徐茂刚一盆凉水,公司只剩下徐茂刚、前台和阿里派驻的一个代表,共3人。

徐茂刚只能一边招人,一边跑业务,徐茂刚是老板、总经理,同时也是业务员。

当时,大家对淘宝等已经很熟悉,但徐茂刚做的是阿里巴巴国际站和1688的区域渠道服务,前者做外贸,后者做国内批发业务,面对的都是企业。

最初3个月,徐茂刚自己跑了很多企业,没跑成一家。说实话,自己的心拔凉拔凉的。本来信心满满,遭遇打击,苦等了1年,眼看迎来转机,员工一夜之间都辞职了,自己去跑,面对的是一次次打击,谁都会泄气。

这段时间,公司在破产边缘,徐茂刚个人也在崩溃边缘。

可是,箭在弦上,有什么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

很多人说,创业是九死一生,当时徐茂刚就经历了这样的情况。

实在没办法了,既然收钱别人不干,徐茂刚就考虑先免费,帮企业免费注册会员,做运营、开拓业务。几家企业决定试试,很快网上来了订单,他们才逐渐相信。其他企业一看,也逐渐跟了上来,入驻的企业逐渐增多。

那段时间,徐茂刚基本上是每天六七点到公司,处理公司的事,然后去跑客户,等回来后再处理公司内部的业务,凌晨下班,是常有的事。

对徐茂刚来说,还有很多更大的挑战,事后想想这也是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原来只是在自己家厂里干,或者通过网络卖东西,虽然金额做得不小,但没有在正规企业干过,甚至没有接触过正规企业。

阿里是一家大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规定,都很规范。一开始,他们说的很多东西,徐茂刚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懂了。徐茂刚连什么叫KPI都不知道,企业管理、用人更不用说了。

好在阿里经常定期对渠道服务商进行培训,指导像徐茂刚这样的企业规范管理自己的企业。刚开始培训时,很多术语徐茂刚都听不懂,听多了,才逐渐理解。

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徐茂刚才逐渐知道什么叫团队,怎么建设自己的团队,如何管理企业,如何对待员工,也逐渐理解了当初员工的集体离职。

说到团队建设,徐茂刚有过一次看似很极端的事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带头跳进冰寒刺骨的大明湖。


来源:飞鸿跨境电商集团创始人徐茂刚:我的曲折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