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YB教学案例20:不起眼的爆玉米花也能很暴利

    教学案例 2024-02-18
    过去爆玉米花是个不起眼的活儿,只能够挣点零花钱,那能够养家糊口吗?如今,爆玉米花的机器也改进了许多,一个是机器大了,每次爆玉米花的玉米增加了不少。二是为了防止污染环境,由用煤改成了用气。三是由过去的人工手摇改成了用电瓶带动。所以,现在爆玉米花挣钱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了。今天就说一位爆玉米花挣钱的人。这个人今年46岁,姓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的农民。他购买了两台改过款的新型爆玉米花的机器,和妻子两个人爆玉米花,一天可以爆600斤玉米,爆的成品玉米花500斤,每斤玉米花批发3元钱,一天可以卖1500元,除去购买玉米一斤1.2元计算,共计成本720元,加上煤气成本,也就是800元的样子。这样,一天,小孙爆玉米花可以纯赚700元,每年除了下雨、下雪等不良天气外,一年可以纯赚150000元。小孙的父亲是个木匠,也是个泥水匠,一辈子就在农村干活,不是给人家盖房子,就是给别人做家具,虽然辛辛苦苦的干上一天活,也就是能够挣200元的工资,所以等父亲让他学习木匠活的时候,小孙就不肯学习,嫌木匠挣钱少。他在家里种过苹果树,也种过大葱等经济作物,但是农业受到自然条件和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收入不是太稳定,而且有的年份还要赔钱。于是,小孙就考察什么能够挣钱,但是能够挣钱的项目很多,但是干的人也很多,这些大家都争着干的行业,反而很难挣到钱,于是他瞄准了爆玉米花这个干的人少,大家都觉得不体面的行业来干。小孙买了两台爆玉米花的机器,一个一次可以装5斤玉米,一个一次可以装10斤的机器。这两台机器是工厂改进后的最先进的爆玉米花的机器,一是不用烧煤,而是烧煤气。二是不用手摇,而是用电瓶带动。用这样的机器爆玉米花,一是人省力气,二是人不怕烟熏火燎,干净了许多。小孙的这两台机器一天可以爆玉米花500斤。一个人太忙,于是就和妻子一起干。玉米是购买当地的适合爆玉米花的好玉米,一斤大约价格就是一元二角,比起市场价略高一些,因为买的是上好的玉米爆出的玉米花一斤批发价是3元钱。卖到了1500元,除去玉米成本和煤气等费用外,一天可以纯赚700元。这样的赚钱,比起父亲干木匠活要多了一些,但是最大的好处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干。为了扩大自己的玉米花的影响,小孙在市里的大批发市场设立了两个批发点,用大塑料袋子装的玉米花,袋子上有自己的名字、电话号码,主要是保证自己的产品是优质食品,有问题可以找到自己。再一个就是宣传自己。同时,小孙也不时的到当地的集贸市场上爆玉米花。玉米花的机器一响,砰的一声,赶集的人都瞩目观看,也有不少人过来品尝小孙的玉米花,小孙很满意这种宣传方式。小孙说,爆玉米花也是个辛苦的活儿,一般情况下,他和妻子都会在晚上加班干活的,白天干上一天,晚上还要加班加点的干活,是很累。客户随时打电话要货,自己就要开车去送货的。他有一辆工具车,但是由于玉米花是个膨胀的食品,一车只能装800斤玉米花。小孙送货的时候,妻子还要一个人爆玉米花。玉米花是膨胀食品,五元钱可以买上一袋,而且吃起来酥脆、香气扑鼻,当地人都爱吃爆的玉米花,尤其是孩子们。所以爆玉米花的销售不是问题的。小孙和妻子白天、黑夜的忙碌,一年中除了下雨、下雪等天气影响外,最少可以纯赚15万元,对于这样的辛苦和收入,小孙还是满意的,因为爆玉米花只有挣钱,不会赔钱的,比起其他行业的买卖,还是不错的。文章来源:创业案例:一年净赚15万,这个只赚不亏的小生意很暴利
  • SYB教学案例19:创意“移动菜园”年产值达1000万元

    教学案例 2024-02-01
    伴随疫情火爆的蔬菜盆栽市场,成为返乡创业的一大商机。江苏省沭阳县新河镇沙河村的胡生振,靠蔬菜盆栽,创造了依托50亩代培代管育苗场,年产蔬菜苗百万株,年产值达1000万元。事实上,胡生振并不是蔬菜盆栽的第一人。很早就有个别喜欢阳台栽花种草的居民,在家里顺便种上葱姜蒜苗之类的蔬菜。疫情开始的封闭管理,外出不易,时间充裕的特定生活,让蔬菜盆栽成为一种被大家广为接受的生活方式,既能打发无聊的时间,还能吃到新鲜放心的蔬菜,可谓一举多得。但把这种个人的兴趣上升到一个赚钱的产业,胡生振算是比较早的一批人。胡生振从“内卷”严重的花卉盆栽市场,转向蔬菜盆栽业务始于2021年。他请来农技专家,开始培育各类蔬菜种苗,针对不同的蔬菜品种,采取相应的植株调整措施,使蔬菜盆栽既保持食用的本质,又富有观赏的效果,实用兼具美观,成为蔬菜盆栽最初的定义,并获得了社会的肯定。这个肯定来自2022年9月举办的,江苏省第六届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在此次大赛中,胡生振团队的创艺蔬菜盆栽项目荣获“双创比赛”初创组二等奖。创意被肯定,胡生振先后推出小番茄、七彩椒、羽衣甘蓝等10余种蔬菜盆栽新产品,采取“展厅+基地”“线上+线下”相结合经营模式,依托位于山东的50亩代培代管育苗场,年产蔬菜苗百万株,年产值达1000万元。脱胎于花卉盆栽的蔬菜盆栽,首先是观赏,其次是食用。与纯粹的花卉盆栽比较,蔬菜盆栽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特别是对于退休赋闲在家的老年朋友,既可以得到审美情趣的释放,还能得到轻体量的劳动,更主要的是自己种,自己吃,很安全,很放心。蔬菜盆栽赚不赚钱呢?来算一下账。根据盆栽种植户的经验,一般1亩每茬可以种植5000盆;1年种4茬,共2万盆。按照1盆蔬菜直接批发赚5元,1亩地的收益就是10万元。但要产业化发展盆栽蔬菜,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品种的选择很重要。蔬菜的品种传统的、新生的,国外引进的,改良培育的等等,琳琅满目。要选择好盆栽蔬菜的品种,既要有观花、赏果、赏叶的景观价值;还要满足盆栽的“盆”的特点和室内生长的环境。彩叶类:如生菜、天葵、紫苏、异型甘蓝等。彩果类:如甜瓜、圣女果、樱桃番茄、观赏茄子、小型辣椒、人参果、西葫芦、黄秋葵和彩色甜椒等。根茎类:如大蒜、茴香、食用仙人掌、芜菁、圆萝卜、红萝卜等。食用菌类:食用菌具有妖娆多姿的体态,不失为一款集观赏、食用、学习为一体的盆景蔬菜。新奇品种:如藤三七、京水菜、香芹、珍珠菜、罗勒、地肤、叶用枸杞等。品种多,需要细化的东西也很多,比如一些乔木类果树、蔬菜植株的矮化,需要专业的技术,而自己不一定具备每一个品种的技术要求;同时,单个人也很难集中种植、管理多种产品,就需要与各类专业的蔬菜种植基地、种苗基地形成合作,丰富蔬菜的品种,并保证专业的种植技术指导。二是服务。一盆蔬菜,就是一个移动的菜园。选什么样的盆,什么品种适合什么盆土、使用何种肥料等等,对于居民的家庭盆栽,是一个完整的服务链,也是一个价值链。作为阳台蔬菜,蔬菜盆栽对“景”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对“食”的要求却不能忽略。蔬菜盆栽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均可种植,可以现摘现吃,十分方便。文章来源:创业案例:1亩净赚10万,“移动菜园”年产值1000万
  • SYB教学案例18:充满反差感的前庭后院

    教学案例 2024-02-01
    毕业5年,“95后”大学生陈子鹏的经历可谓丰富:开了一间画室,改造了两家农村老房,打造了两个网红打卡点……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爱折腾”。这“折腾”动静最大的一次,是用近两个月时间,把三门县浦坝港镇蒲岙村的一间闲置老宅改造成名为“前庭后院”的中式茶馆,让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出了圈”。陈子鹏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个账号,记录了他改造老房的过程和茶馆经营日常,单个视频的播放量最高达200万+。视频吸引一票粉丝,开业之初就有许多人前来打卡。如今,每逢周末、节假日,小院里一座难求。“逐梦不必去远方。”在陈子鹏看来,“回村”只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小目标,他更希望把自己的生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实验,将年轻人的朝气洒满乡野。老房子、年轻人;古村落、新中式茶馆。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个充满反差感的故事。来到蒲岙村从村口往里走几步,便看到一座被竹帘围篱包围的庭院,与周围普通民房形成鲜明对比。“你好,欢迎光临。”竹门被人从里面推开,走出一位年轻小伙,他就是陈子鹏。庭院内,砂石铺道,石板为汀步,摆设了各式桌椅,桌椅间以花草树竹、绿篱棚架相隔。最中心处是石头垒砌、乌瓦覆顶的老平房,整个院子有500多平方米。蒲岙村是陈子鹏母亲的家乡,只有在过年时,他才会跟着回来走亲访友。村里产业单一,以种植柑橘为主,没几个年轻人。外公外婆在这里有一处老宅,年久失修,屋里屋外堆放了不少杂物。“对它的印象就是,每次路过外婆总得念叨一句:这是咱家老房子。”陈子鹏说,自己决定回来改造,离不开家人的支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出身的陈子鹏喜欢中式风格,一直有个“改造家”的梦想。去年8月,他曾和女友改造了椒江章安老街的一间“老破小”,抓住“围炉煮茶”的风口,经营中式下午茶。茶馆开业后,生意出乎意料的好,“十一”期间,一天的营业额就达到3000多元。“我一直都喜欢农村的状态,也喜欢‘庭院’的概念。”去年11月,尝到甜头的陈子鹏想要寻找一处面积更大、更符合庭院要求的场地。然而,他走访椒江、临海等地,一直没有遇上心仪的。“不如考虑考虑咱们家的老房子,做好了还能给村里添点人气。”母亲的建议和家人的支持让他做了决定。去年11月10日,陈子鹏一家驱车前往蒲岙村实地查看,当天就确定了选址,第二天便开始动工。祖孙三代轮番上阵:陈子鹏负责庭院设计,女友挑选软装、食材,设计摆盘;父亲当起工人,母亲负责清扫,有时充当摄影师的角色;外公外婆偶尔当杂工,为大伙分担工作,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做好后勤保障。屋外,杂草丛生、杂物堆积;屋内,墙面坑洼,房梁似乎也不太稳固。“尽管已预设会有许多难题,但真当碰上,还是让人头疼。”陈子鹏说。众人合力下,难题一一化解。不稳固的房梁,用多余的木桩加固。房前屋后的杂物,有的被清理掉了,一些老石板、老门窗则被用来做成台阶、茶桌等。难度最大的,当属后院的平整工程。地势有高低落差,若整体填平,需大量沙土,不仅耗时久,成本也会大大增加。“何不做个‘下沉式’设计!”陈子鹏灵光一闪,保留了落差,“前庭后院”的名字也由此诞生。今年元旦,茶馆开业。煮茶喝酒、烧烤谈天,来这的人,总能在闲适氛围中体验到久违的慢生活。文章来源:从“85”后到“00”后,这群三门小伙的乡村创业故事很精彩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20:夹缝中的大生意,村主任电商创业

    教学案例 2023-12-18
    在台州椒江,林利敏小有名气。他当过兵,会擒拿格斗,能吃苦;他做过村委会主任,将一千多人的井马村管理得井井有条。由于待人和善、治村有道,加之外貌与卡通人物喜羊羊相似,他被村民唤作“羊主任”。“羊主任”卸任后,一脚踏入了“塑料制品的电商王国”。台州塑模产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于80年代初具规模,在90年代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今,塑料日用品产量占中国市场70%的台州既是全国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模具生产基地和全球塑料制品加工基地,也是拼多多塑料日用品的主要货源地。台州与拼多多都不缺少塑料制品的创业者,但思路新、行动快的林利敏脱颖而出。他另辟蹊径,从狭窄空间的收纳工具入手,在红海市场中杀出一片蓝海。如今,林利敏一手打造的友耐家居在拼多多上月销近千万元。不仅卖得好,友耐家居还位居拼多多收纳箱好评榜第一名。“这四年就像打仗一样,先攻产品创新,再打通供应链,下一步,我要打出品牌,把先进的收纳理念与文化传播出去”,12月10日,林利敏表示。友耐家居今年9月入选了拼多多新品牌计划,林利敏决心立足收纳用品行业,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窄缝里做出大生意 在中国民营经济以及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源地台州,几乎家家办厂、户户经商。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鼓励创业者“允许试、大胆干”,不断激发着民间蕴藏的创业热情。林利敏从小浸润其中,嗅觉灵敏。2016年创业之初,他和很多当地人一样卖起了塑料制品。作为中国模具之乡,台州拥有1万多家塑料生产企业和2000多家模具生产企业,每年消耗塑料原料500万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产品销往世界各地。那时,林利敏揣着积攒的现金,对着列好的工厂名单,挨家挨户看货、进货,再放到网上卖。很快,他发现那些可以塞到犄角旮旯里的收纳柜特别好卖,比如床底柜、夹缝柜、抽屉柜。彼时,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所著的《断舍离》被引入国内后正掀起一股家居整理的风潮。其间,很多人开始熟悉天马、爱丽丝等日本收纳用品品牌。公开资料显示,1986年,天马在日本推出以抽屉柜为代表的“Fits”系列收纳柜,风靡全球,至今累计卖出7500万个。而“Fits”系列进入中国市场后,每年售出200多万件。IBG管理咨询公司此前统计,2017年,国内收纳用品市场规模为258.58亿元。2020年,这一数值有望达到1012.79亿元。“夹缝收纳在国内是新兴事物。外国货虽然好,但完全不懂中国民情。例如,夹缝柜既然是为了用好各种窄缝空间,怎么可以只有22厘米一种宽度可选?”林利敏看了一圈进口洋货,觉得这个市场值得重做一遍。看不清前路,林利敏决定先扔几块石头探探路。他开始投资模具,最先生产几种不同高度的床底柜。结果,这些柜子格外畅销。于是,林利敏乘胜追击,不断追加投资,至今已开发五十余副。而这些模具,仅有两副没有打开市场。在投资第20副模具时,林利敏干脆利用自己搭建的退伍军人创业园自建工厂,直接带着老兵们创业。其间,林利敏信心越来越足,销售数字也一路飙升。友耐家居2017年登陆拼多多,当年试水,次年爆发,明年全年预计销售破亿元。村主任的智慧,军人的标准林利敏摇身一变,走上了从商之路。但在当地,他被更多人记住的身份是井马村村委会主任。作为曾经的民选村主任,林利敏人缘好、会办事。听说“羊主任”要经商,不少人送来祝福。但一听他要瞄准夹缝空间里的收纳市场,不少人替他捏了把汗,并一语双关道,“这能有多少空间?” 此后,当他希望生产更多适合国内市场的收纳柜,不断向工厂提意见、要求重新开发模具时,说破嘴,没有工厂愿做“大变样”,只有个别能卖个人情,勉强做些“小改款”。甚至,当他自己掏钱投资模具时,很多好心人还好言相劝,“几十万就为了这几个柜子?你疯了吧!” 这种时候,林利敏就会带着之前做群众工作的耐心告诉对方,他不只是在卖柜子,而是传播一种收纳文化。他常常以儿子的故事举例——因为家里有很多收纳柜样品,小小年纪的他一边玩一边养成了分类的爱好,行为习惯也因此大变。不仅自己介绍,林利敏还让主播在直播里讲解收纳文化。他甚至每年输送一批员工到日本参加收纳师培训,不断吸收先进的收纳理念,从而帮助更多人提升生活品质与幸福感。除了将治村之策运用到企业,林利敏还把军队文化带到了工厂管理当中。他招工,退伍军人优先;他安排工作,从前的部队司机,如今管理物流车队;从前的炊事班班长,如今把关厨房伙食;他搞团建,可选项目是徒步、野营和拉练。他对厨师说,以军人的标准去做,不要克扣大家的军粮;他对品控同事说,你们拿刀的拿刀,拿枪(扫描枪)的拿枪,一定要把这场(品质)仗打赢。 带着这样一支铁军,林利敏很快找到蓝海,并着手建立自己的收纳王国。 用尽每寸空间的极致产品之路今年9月,友耐成为拼多多新品牌计划重点扶持的家居品牌。入选的理由是,这是一个思路活跃、敢于创新、拥有强大制造实力的企业。 比如,全行业某TOP品牌的拳头产品抽屉柜,很多用户反映抽屉易脱落、不好用。当拼多多新品牌实验室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友耐家居时,他们很快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产品创新。经过设计团队的反复推敲,他们重新开发模具,增加了前端锁扣和后端卡槽的设计,分别起到了防止抽屉脱落以及叠加更稳固的作用。 此外,友耐家居还专门开发了一批适用于城镇用户定制衣柜的大尺寸抽屉柜SKU。这看似只是尺寸上的微调,但却让收纳文化进入下沉市场。而没过多久,这些非标抽屉柜的销量就赶上了标准款,并助推友耐家居成为拼多多收纳箱好评榜的第一名。受此鼓舞,林利敏继续在尺寸上大做文章。他甚至是这个领域最先通过与快递公司重新谈判,将抛货的长度限制拓展到95厘米,从而使得单个床底柜的长度可以从过去的90厘米加长到95厘米,方便那些拥有两米双人床的用户更好地利用床底空间。“整洁、方便是一种无差别的需求。消费升级既要让小镇居民享受到日本收纳理念带来的便利,也要让一二线城市的用户用上真正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林利敏说,上海房价那么贵,他们用好每一寸空间都是帮用户省钱。于是,他们把夹缝柜做到了极致,面宽从14厘米到27厘米,每增加一厘米就有一款SKU,“不管用户家的夹缝多么鸡肋,友耐都有一款柜子可以让这个空间变废为宝”。而狭长的夹缝柜无法放置太多瓶瓶罐罐,于是,友耐设计师将其中一格创造性地设计为米箱,拓展了用途。在林利敏看来,友耐家居的发展是一个“先有量,再有质,接着可能有品牌”的过程。“台州强大的塑模产业是我的后盾,而新品牌计划让我看到用户需求,有信心投资模具,从而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出口碑。”目前,友耐家居已逐渐从线上走向线下,进入品牌商场。林利敏希望有一天,当大家需要收纳柜时,脑子里出现的名字除了天马、爱丽丝,还有友耐。文章来源:夹缝中的大生意,村主任电商创业年销过亿,致力打造国产第一收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