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32:逐梦电商路:王婵的家乡特产创业逆袭记

    教学案例 2025-04-10
    起始:情怀与发现王婵,2021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她深刻意识到互联网的力量,于是便开始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家乡的特产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所以在大学期间,王婵开始学习如何做电商,选择做保健品品类,为后续的创业绘出了雏形。毕业之际,当同窗们纷纷投简历、面试,准备步入职场时,她已经拥有了几年的“工作经验”,也收到了一个接一个的offer。为了学到更多管理方面的知识,她也去选择了入职企业,并且依然运营自己的店铺。天然食品需求激增,发现品牌推广契机作为当地人,在了解到人们对健康、天然、绿色食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贵州特产的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的情况后,王婵又走上了为家乡推广销售贵州特色产品的道路,通过建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确定了自己的真正创业目标。创业初期:学习与突破起初,王婵面临的困难远超预期。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从0开始创业本身就比社会人士更加需要勇气和自信。从缺乏启动资金、不懂电商平台运营到家乡物流不畅……每一个问题都像是一座大山挡在她的面前。但她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一步步克服。筹集资金在大学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并且在不少比赛中获奖,这笔资金也成为了她创业初期的第一轮融资。学习运营自学电商运营知识,在2021年参加线上网络创业培训(电商版)课程,不断试错,逐渐掌握了从店铺装修、产品拍摄到营销推广的全套技能。解决物流与多家物流公司沟通协商,最终找到了成本相对合理且能覆盖偏远地区的物流解决方案。创业彼岸:从校园到商海自毕业近三载,王婵实现了从一名普通高校学生成长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创业者的华丽蜕变。她不仅掌握了电子商务的精髓与企业管理的艺术,更建立起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拥有了专属的货物仓储。其网店运营态势稳健上扬,年销售额呈持续增长之势,彰显了不凡的商业才能。然而,王婵并未就此满足,她保持着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并紧密关注市场动态。展望未来,她意图扩大仓储规模,扩容创业团队,展现出宏伟的愿景。特别是她意欲深耕贵州特产品类,利用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地方文化与特色商品推广相结合,旨在通过她的电商平台,让这些独特的风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目前,尽管她的淘宝店铺已初具规模,但她意识到产品线的多样性仍有待增强。怀着对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厚兴趣,王婵渴望发掘更多小众而别具一格的美食珍馐,期待为顾客带来更多前所未有的味蕾体验,进一步丰富店铺的商品种类,实现个人梦想与商业成功的双重飞跃。 文章来源:【创业之星】大学生返乡创业,唤醒特产新生命(第六期)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31:传媒才女转行电商先锋

    教学案例 2025-04-10
    她叫罗余,今年33岁。2014年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曾在省级媒体独创了很多优秀栏目。一次关于人口普查的深入报道,她判断二胎政策可能会很快推出,于是用全家人的积蓄开了一个母婴店,想给家人一份安稳的生意,就这样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在2016年便参加了SYB培训,加上通过朋友的创业分享,她开了第一家母婴店,直至后来形成连锁店。但是由于2020年疫情的爆发,实体受到重创,让她思虑良久,想到做电商这条路。因为自己是学的传媒,所以在剪辑、拍摄方面要比半路上手的创业者多了些优势。2021年投入到了电商行业中,经过长时间的对比,实体店运营成本实在太高,所以罗余在今年又将店铺全部转为线上,将营业员作为主播,并且同时也做一些季节上的农产品直播,给自己的事业开辟了新的发展,也为贵州“黔货出山”出了一份力。“网创培训赋能新赛道”然而,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在初期,罗余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等诸多困难。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她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不断完善团队结构;在做线上的电商时,如何做好选品,如何去运营直播间又成了其中一个瓶颈,所以她同时也不断学习电商直播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这个过程中,她参加了一场电商直播的网创培训。这次培训也为她打开了新视野网创培训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电商直播的运营模式和技巧。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如何选择合适的产品、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如何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直播内容等实用技能。这些技能不仅让我在线上直播这条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也为我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学习到引领 从单一到多元”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她的电商直播事业逐渐步入正轨。直播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销售额也稳步提升。她说她受益于创业培训,这些年跟着讲师培训体系一路走来,她也成为了一位创业培训讲师。展望未来,罗余已经有了下一步计划——将在杭州开设农产品展馆,与直播公司,带货达人合作,贵州作为云仓库。依据政府支持,将农产品打造成规范化商品,并且也会做一个抱团发展,不局限于单一的选品,在各类赛道上继续发光发热。文章来源:【创业之星】聚焦电商市场新篇章(第五期)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20:夹缝中的大生意,村主任电商创业

    教学案例 2023-12-18
    在台州椒江,林利敏小有名气。他当过兵,会擒拿格斗,能吃苦;他做过村委会主任,将一千多人的井马村管理得井井有条。由于待人和善、治村有道,加之外貌与卡通人物喜羊羊相似,他被村民唤作“羊主任”。“羊主任”卸任后,一脚踏入了“塑料制品的电商王国”。台州塑模产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于80年代初具规模,在90年代成为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今,塑料日用品产量占中国市场70%的台州既是全国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模具生产基地和全球塑料制品加工基地,也是拼多多塑料日用品的主要货源地。台州与拼多多都不缺少塑料制品的创业者,但思路新、行动快的林利敏脱颖而出。他另辟蹊径,从狭窄空间的收纳工具入手,在红海市场中杀出一片蓝海。如今,林利敏一手打造的友耐家居在拼多多上月销近千万元。不仅卖得好,友耐家居还位居拼多多收纳箱好评榜第一名。“这四年就像打仗一样,先攻产品创新,再打通供应链,下一步,我要打出品牌,把先进的收纳理念与文化传播出去”,12月10日,林利敏表示。友耐家居今年9月入选了拼多多新品牌计划,林利敏决心立足收纳用品行业,打造出自己的企业品牌。 窄缝里做出大生意 在中国民营经济以及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源地台州,几乎家家办厂、户户经商。改革开放以来,当地政府鼓励创业者“允许试、大胆干”,不断激发着民间蕴藏的创业热情。林利敏从小浸润其中,嗅觉灵敏。2016年创业之初,他和很多当地人一样卖起了塑料制品。作为中国模具之乡,台州拥有1万多家塑料生产企业和2000多家模具生产企业,每年消耗塑料原料500万吨,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产品销往世界各地。那时,林利敏揣着积攒的现金,对着列好的工厂名单,挨家挨户看货、进货,再放到网上卖。很快,他发现那些可以塞到犄角旮旯里的收纳柜特别好卖,比如床底柜、夹缝柜、抽屉柜。彼时,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所著的《断舍离》被引入国内后正掀起一股家居整理的风潮。其间,很多人开始熟悉天马、爱丽丝等日本收纳用品品牌。公开资料显示,1986年,天马在日本推出以抽屉柜为代表的“Fits”系列收纳柜,风靡全球,至今累计卖出7500万个。而“Fits”系列进入中国市场后,每年售出200多万件。IBG管理咨询公司此前统计,2017年,国内收纳用品市场规模为258.58亿元。2020年,这一数值有望达到1012.79亿元。“夹缝收纳在国内是新兴事物。外国货虽然好,但完全不懂中国民情。例如,夹缝柜既然是为了用好各种窄缝空间,怎么可以只有22厘米一种宽度可选?”林利敏看了一圈进口洋货,觉得这个市场值得重做一遍。看不清前路,林利敏决定先扔几块石头探探路。他开始投资模具,最先生产几种不同高度的床底柜。结果,这些柜子格外畅销。于是,林利敏乘胜追击,不断追加投资,至今已开发五十余副。而这些模具,仅有两副没有打开市场。在投资第20副模具时,林利敏干脆利用自己搭建的退伍军人创业园自建工厂,直接带着老兵们创业。其间,林利敏信心越来越足,销售数字也一路飙升。友耐家居2017年登陆拼多多,当年试水,次年爆发,明年全年预计销售破亿元。村主任的智慧,军人的标准林利敏摇身一变,走上了从商之路。但在当地,他被更多人记住的身份是井马村村委会主任。作为曾经的民选村主任,林利敏人缘好、会办事。听说“羊主任”要经商,不少人送来祝福。但一听他要瞄准夹缝空间里的收纳市场,不少人替他捏了把汗,并一语双关道,“这能有多少空间?” 此后,当他希望生产更多适合国内市场的收纳柜,不断向工厂提意见、要求重新开发模具时,说破嘴,没有工厂愿做“大变样”,只有个别能卖个人情,勉强做些“小改款”。甚至,当他自己掏钱投资模具时,很多好心人还好言相劝,“几十万就为了这几个柜子?你疯了吧!” 这种时候,林利敏就会带着之前做群众工作的耐心告诉对方,他不只是在卖柜子,而是传播一种收纳文化。他常常以儿子的故事举例——因为家里有很多收纳柜样品,小小年纪的他一边玩一边养成了分类的爱好,行为习惯也因此大变。不仅自己介绍,林利敏还让主播在直播里讲解收纳文化。他甚至每年输送一批员工到日本参加收纳师培训,不断吸收先进的收纳理念,从而帮助更多人提升生活品质与幸福感。除了将治村之策运用到企业,林利敏还把军队文化带到了工厂管理当中。他招工,退伍军人优先;他安排工作,从前的部队司机,如今管理物流车队;从前的炊事班班长,如今把关厨房伙食;他搞团建,可选项目是徒步、野营和拉练。他对厨师说,以军人的标准去做,不要克扣大家的军粮;他对品控同事说,你们拿刀的拿刀,拿枪(扫描枪)的拿枪,一定要把这场(品质)仗打赢。 带着这样一支铁军,林利敏很快找到蓝海,并着手建立自己的收纳王国。 用尽每寸空间的极致产品之路今年9月,友耐成为拼多多新品牌计划重点扶持的家居品牌。入选的理由是,这是一个思路活跃、敢于创新、拥有强大制造实力的企业。 比如,全行业某TOP品牌的拳头产品抽屉柜,很多用户反映抽屉易脱落、不好用。当拼多多新品牌实验室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友耐家居时,他们很快就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产品创新。经过设计团队的反复推敲,他们重新开发模具,增加了前端锁扣和后端卡槽的设计,分别起到了防止抽屉脱落以及叠加更稳固的作用。 此外,友耐家居还专门开发了一批适用于城镇用户定制衣柜的大尺寸抽屉柜SKU。这看似只是尺寸上的微调,但却让收纳文化进入下沉市场。而没过多久,这些非标抽屉柜的销量就赶上了标准款,并助推友耐家居成为拼多多收纳箱好评榜的第一名。受此鼓舞,林利敏继续在尺寸上大做文章。他甚至是这个领域最先通过与快递公司重新谈判,将抛货的长度限制拓展到95厘米,从而使得单个床底柜的长度可以从过去的90厘米加长到95厘米,方便那些拥有两米双人床的用户更好地利用床底空间。“整洁、方便是一种无差别的需求。消费升级既要让小镇居民享受到日本收纳理念带来的便利,也要让一二线城市的用户用上真正满足自己需求的产品。”林利敏说,上海房价那么贵,他们用好每一寸空间都是帮用户省钱。于是,他们把夹缝柜做到了极致,面宽从14厘米到27厘米,每增加一厘米就有一款SKU,“不管用户家的夹缝多么鸡肋,友耐都有一款柜子可以让这个空间变废为宝”。而狭长的夹缝柜无法放置太多瓶瓶罐罐,于是,友耐设计师将其中一格创造性地设计为米箱,拓展了用途。在林利敏看来,友耐家居的发展是一个“先有量,再有质,接着可能有品牌”的过程。“台州强大的塑模产业是我的后盾,而新品牌计划让我看到用户需求,有信心投资模具,从而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出口碑。”目前,友耐家居已逐渐从线上走向线下,进入品牌商场。林利敏希望有一天,当大家需要收纳柜时,脑子里出现的名字除了天马、爱丽丝,还有友耐。文章来源:夹缝中的大生意,村主任电商创业年销过亿,致力打造国产第一收纳品牌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19:放弃国企工作,阳江“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玩电商

    教学案例 2023-12-18
    放弃国企平台回乡创业1992年出生的林子琨是个“不安分”的小伙子。2014年,大学毕业的他放弃了进入国企工作的机会,选择从事电气设备代理商的工作。那几年,他学会了如何与顾客打交道。偶然一次机会,他接触到了云仓供应链,发现这种“一件代发”的模式符合发展需求,这启发了他创业的念头。2017年,林子琨的朋友邀请他回阳江做电商,但他觉得时机尚未成熟,于是婉拒了朋友的邀请。心里继续种着一颗创业的种子,为了继续学习电商知识,2018年,他入职了一家从事餐饮的互联网公司。“没想到电商的产业链条那么多、范围那么广。”林子琨说,这是他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全方位接触电商这个行业。他从事的公司是一家主打农产品和蔬菜水果的电子商务网站,平台主要业务是提供全品类、一站式餐饮食材采购服务。“我现在干的就是这个。”林子琨介绍,当时为了学习电商知识,他研究了公司的组织架构和运营方式,别人嫌苦的工作他也积极去承担,经常是最早去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员工。产品从何而来、物流怎么发最省钱、售后该如何处理、在什么平台推广……林子琨逐一摸清了门路,也为创业打下了基础。2019年底,林子琨嗅到了商机,于是和姐姐一起合作做电商,在网上销售农产品。跑遍成功企业“取经”迎转机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林子琨的店铺并没有什么起色,一个月最多也就是10来张订单。“创业怎么这么难?”林子琨带着疑问重新出发。虚心好学是创业成功的第一步。林子琨回忆,当时他不断向亲戚朋友打听做得好的本土电商企业,并向别人取经。除此之外,还经常跑展会、工厂了解当下消费者的喜好。“阳东、江城基本都跑了一遍。以前出门都需要看导航,现在说出一个地名都可以找到位置。”林子琨笑着说,这些年油费也花了不少钱。经过不断学习和摸索,2021年,林子琨的公司迎来了转机。早在2020年,林子琨就与三洲村村民合作种植了百香果,2021年迎来收获期。林子琨“小试牛刀”将百香果挂网店销售,没想到百香果一销而空,日销量接近250公斤。于是,他立即联系收购商上线黄瓜,日销量接近2500公斤。产品销路有了,如何降本增效是个大问题。林子琨表示,从事电商行业,物流就是重要的一环。他不断和快递公司洽商价格,同时建立自己的云仓,不仅可以自己发货,还能替其他电商公司发货。渐渐地,因为有了产品和平台优势,林子琨公司的生意节节攀升,销售的产品也愈加丰富,去年的年销售额达到了500多万元。在发展电商产业的同时,他也不忘为家乡代言,助推家乡的特色产品走出去,如豆豉、海产品、五金刀剪等,不少产品成为了网上“爆款”。热心帮助待业青年实现创业就业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政府部门鼓励地方与电商平台对接,建设一批农村电商产业园、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和人才实训基地。2022年,林子琨的公司被评为“农村电商示范站”,同时也成为了江城区岗列街道见习就业基地。“我们从账号搭建、推广等基础课讲起,后面我们再一步步深入……”此前,在他的公司举办了一场电商培训课,吸引十几名有意从事农村电商的学员参加。林子琨作为讲师,为学员讲解了从事电商的基本知识。“只要有人想学,我就可以教。”林子琨说,这些年,他也带出了几个徒弟。他介绍,当时有个待业青年找到他,想和他学习做电商。林子琨便留他在公司实习,还给他上课。后来,这位小伙子自己出去单干,开了一家网店卖番薯。“前段日子向他了解了一下行情,据他反馈,目前做得还可以。刚开始是一个人做,现在都要请工人打包装和发货。”林子琨说,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学习和坚持。文章来源:放弃国企工作,阳江“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玩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