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YB教学案例28:创业开面馆三年只涨一次价生意火爆

    教学案例 2024-08-29
    来自高密的刘砚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他在跳了四次槽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决定自己创业,在汶水路开了一家不到20平米的面馆,从刚开始的门可罗雀到后来的门庭若市,他经历了无数艰难。刘砚强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本科毕业后,面对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四次跳槽。那时他已经28岁,想想未来,他开始失眠。一次聚会时,他听朋友说有人在江西路开着一家小面馆,一个月能有近万元的收入,平时爱做饭的他就萌生了开面馆自己创业的念头。“门店不能开得太偏,那样没人去吃,开在闹市区,又付不起高额的房租。”刘砚强说,房租一年一万五,地方虽有些偏,但周围有很多货代公司,上班族不少,还靠近学校,这样能保证顾客的数量。刘砚强去别人的面馆参观取经,又从朋友家借来光盘学习,慢慢摸索到了做面的窍门。他掏光了所有的积蓄又找亲戚借了一些钱,凑够3万块钱后,面馆开张了。房租、冰箱、桌凳、锅碗瓢盆花光了剩余的资金。简简单单不到20平米的面馆,除去厨房,只能放下5张桌子,他找来朋友的摄影作品挂在墙上,还有朋友特意给他写了一幅“一碗汤面”的书法,面馆的角落里摆着鱼缸养着巴西龟,小小的面馆在他的布置下渐渐有了温馨的味道。刚开始创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每天早晨7时,他都要去团岛早市采购新鲜的蔬菜和牛肉,创业资金并不富裕的他为了节约成本,会和菜贩子一分一分钱地砍价。为了让自己的面好吃,他在面里加鸡蛋增加口感,用洋葱、西红柿炖汤增加营养,自己去市场挑选牛肉回来炖制,为了能做好卤蛋他用光了两箱鸡蛋做实验。刚开始时就他一个人干活,他一天,哪怕是一刻也不敢离开他的面馆。“面馆开着才能赚钱,关门就一分钱也赚不到”,每次想到这,他就打消了休息的念头。所有这些,还都不算大问题,最让他焦虑的是物价,佐料、牛肉、煤气……一切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实在拿不出钱来雇人,只有在中午忙不过来时,他会用一中午20元钱的工资请个大姐来端面。随着物价上涨,他开始在牛肉面涨价与否的问题上纠结,然而,他扛住了一切,这3年中他只涨了一次价,回头客越来越多,除了平时的常客,周末常有一家三口开车专门来吃他的面。3年前,开连锁店或者分店曾是刘砚强很遥远的梦想。“每月能赚个七八千块钱,我就很知足了,到时候能有钱付上房子首付,在青岛定居,再有钱了就买辆车。”这是他当时最现实的目标。现在,他的生意也逐渐走上正轨,每个月都有5万左右的净收入,整体收益比较可观。刘砚强买房买车这些都已经实现了。也希望他将来的生意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文章来源:分享6个成功创业故事,每天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 SYB教学案例27:16岁少年辍学创业开手机店做手机置换生意

    教学案例 2024-08-29
    这个脸上依然留有稚气,但言谈举止却较为成熟的男生说,从16岁起,他便赚得了第一桶金。蒋朋出生于四川渠县一农村家庭,家境一般。他的创业之路还得从6年前的一次旅行说起。蒋朋父母在内的几位家长提议,给他们每人发1000元钱,去深圳闯一闯,找工作试试看。于是,蒋朋便跟随大伙一起前往深圳。没想到,正是这次意外的深圳之行,促使他走上自己的创业之路。到达深圳后,有的娃拿着这1000元四处游玩,有的则老老实实开始找工作,蒋朋却独自来到深圳著名的商业区华强北路附近溜达。他发现这里卖手机的商贩特别多,而且大部分是外观漂亮、功能强大的山寨机,价格却比品牌手机便宜很多。这样,蒋朋便萌发了“多买几部手机回去转手卖”的想法,但手头的钱不够,怎么办?第二天,他再次来到华强北路,有选择性地向当地商家索要名片,为今后做准备。蒋朋昨天笑着说,回家后,他把要来的名片清理了一下,才发现一天就收集了100多张。自深圳返回后,“卖手机”的想法便一直在蒋朋的脑海中萦绕不去。蒋朋还发现整个渠县当时只有一家移动营业厅,前来充话费、办业务的顾客特别拥挤。在一位朋友的提醒之下,蒋朋开始构思自己的创业方案:手机和电话卡不可分离,如果在移动营业厅里卖手机,岂不是实现了“双赢”? 于是蒋朋开始了第一次冒险,他悄悄将自己家和舅舅家的房产证拿到银行,抵押贷款10万元。有了启动资金,他开始了创业尝试。这时,蒋朋在深圳收集的100多张名片便派上了用场,他大胆向素不相识的深圳销售商进货,先将钱打到对方账户中,再让对方将手机邮寄过来。为了保险起见,他刚开始都是分别向深圳当地几家不同的手机销售商进货,每处仅购买5部手机,他说:“宁愿多掏运费,也要避免上当受骗、深度套牢、血本无归。”据了解,蒋朋的这个手机店共开了3年,获利40万。文章来源:分享6个成功创业故事,每天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 SYB教学案例26:姐弟创业做皇家烤肉日销两头猪

    教学案例 2024-08-29
    “先尝后买,不尝给钱也不卖。”济南薛家姐弟对自己家的烤肉工艺可以说十分自信,据传这门皇家烤肉工艺源于明末清初,兴于清末。皇家烤肉曾是济南瑞福祥创始人孟洛川进贡朝廷的地方名吃,被慈禧太后品尝后赞不绝口,皇家烤肉顿时在济南章丘兴起。薛家姐弟对烤肉工艺不断改良提升,每天能够烤出两头猪。弟弟薛龙嘉说为了保证质量不卖陈肉一天最多是两头猪的量,烧烤的整猪重量在50斤左右,外酥里嫩加上配料后爽口滑溜,完全没有了油腻的感觉。做好的烤肉45元每斤,从早上开张到晚上收摊姐姐薛龙艳负责营销,弟弟薛龙嘉负责切肉秤肉,这一天下来几乎是没机会好好吃早饭和午饭,只有过了晚九点晚饭时方静下心吃点。不过吃过了晚饭又是备料烤肉时。薛龙嘉说自己现在也不想把店面做的有多大,现在就想把烤肉质量和服务提高再提高,让人们提起烤肉首先想到是自己做的美食,都来一句“那个师傅做的不错”就心满意足了。现在姐弟两开的店铺取名“初心晓铺”通过自己的劳动做好美食,成就自己,也成就自己的美食招牌不忘初心勉励自己。现在姐弟两人将店面已经做了八个年头,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薛龙嘉说工作一天累的也是腰酸腿疼,但将爱好做成自己的事业也是很美的一件事,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文章来源:分享6个成功创业故事,每天都是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
  • SYB教学案例25:小粽叶带动大就业

    教学案例 2024-08-28
    “谁人不说家乡好!在家创业有搞头,能和乡亲们一起抱团把产业做大做强。”河池市宜州区祥贝乡古龙村粽叶加工厂的老板甘脆如是说。2007年,在广东打工的甘脆,一次不经意的机缘巧合之下发现广州有粽叶、荷叶的专卖店,想到自己的家乡依山傍水,地理环境和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粽叶、荷叶。随即他便开始做市场调查,然后决定回家创业。从此他便与小小的粽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39岁的他,从事粽叶、荷叶种植加工,带动祥贝乡的村民就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用坚持与热爱在农村挥洒汗水,为家乡振兴献力。回想创业初期,甘脆说他没少受打击。在发动亲戚朋友种植粽叶后,由于对粽叶技术指标不熟悉,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合格,全部被退回到厂里。由于销售受阻,很多人不愿意跟着他种植粽叶,眼看着没有货源,又卖不出去,他多次前往广州、南宁等地学习别人做法和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甘脆多次尝试后,他终于掌握粽叶种植加工技术,所生产出来的粽叶更长、更宽,深受市场欢迎。眼看着刚开始跟他种植粽叶的10户群众都挣到了钱,村里其他群众也纷纷主动上门,要求种植粽叶,并请求他做技术指导。随着种植户的不断增加,解决货源之后,狭窄的加工场地又成为他的“拦路虎”。要扩大厂房、增加工人,资金问题让他一筹莫展。正当他疑惑之际,祥贝乡政府社保所干部主动找到他,跟他介绍广西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甘脆立即申请并顺利获批,创业担保贷款为他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今,甘脆正在扩大厂房。粽叶工厂吸纳了30多名工人在家门口上班,其中脱贫户有12名。为了扩大货源,甘脆免费给农户提供种子,并且保证收成时包收购,得到了越来越多农户的认可,已有将近300户农户种植粽叶。全村粽叶种植加工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乡亲们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其中有一户脱贫户,在甘脆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施肥、浇灌等精心照料,一亩地的收成达八千多块钱。“只要敢闯敢试,在家创业一样可以成功!我还要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带动更多乡亲在家就能创业!”说起产业未来发展,甘脆信心满满。在甘脆回乡创业带动下,小小粽叶已成为全村就业的“致富叶”,“小”粽叶带动“大”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致富。文章来源:就业创业故事丨甘脆:小粽叶带动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