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一平:专做鞋服样式年赚2000万

    数据报告 2017-06-09
    很多人想着创业,但很多人却一直徘徊于找不到好的项目。其实,只要够有创意,任何一个小点子都能赚大钱。本文主人公陆一平就是典型的例子。一次偶然的机会,陆一平建立了鞋服素材网,就是这样一个网站,竟让他年赚2000万。 机遇:网上搜出服饰素材商机  “我家在上海青浦区,父母从事羊毛衫编织加工。”陆一平告诉笔者,2004年的一天,母亲叫他帮忙到网上找找羊毛衫的款式。当时网上根本就没有现成的服装款式图样可供参考,无奈之下,只能下载一些明星的穿衣打扮图片处理后交差,但母亲还是如获至宝。随后,他脑中闪现出了一个想法:何不把这些服装款式整合在一起有偿提供给需要的人呢?想到这里,陆一平激动不已。于是,2004年12月,他利用自己所学专业,创办了一个“流行服饰网站”。  最初,他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上网搜索整理服装素材。“当收集到了1000条资讯时,我便搞了个小网站,尝试着在各个服装论坛上发帖推销。”陆一平说,让他欣喜的是,上线第一天,就有一位客户注册成为他的会员,随后,运转不温不火,每个月可以从中搞到几千元的外快。  模式:雇设计师扒图卖给会员  “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边上班边扩容网站,赚点外快。”一天,他无意间搜索网页时,意外地发现,网上出现了4家类似的网站,眼看自己发现的商机即将拱手于人,越想越不甘心,干脆辞去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并于2006年创办了自己的网络公司,旗下第一家网站主要做服装打样业务。  为了拓展业务,他雇了不少兼职服装设计师,通过各种渠道将最时尚的时装图片搞到手,然后用图纸进行技术分解,根据中国人的体型做相应修改,最后将时装原图和设计图一起挂到网上,供客户挑选,目前网站每天至少更新5000组图片,注册用户数超过了40万人,其中付费会员有1万多,按每个付费用户3000元年费算,一年的营业收入可达3000万,除去各项成本,纯利润可达2000万元。  拓展:又建起鞋与箱包素材网  在服饰上尝到了甜头的陆一平并不满足于现状,为了拓宽公司业务,他接着又创办了鞋款、箱包素材网站,像“红蜻蜓”、“富贵鸟”等3000多家知名制鞋企业都已成为他的网站用户。“事业是做大了,但父母和乡亲们却仍守着羊毛衫的生意。”既然家人和乡亲们都舍不得放下老本行,他理应用自己的本领为家乡多做些事。于是,陆一平便有了帮助家乡毛衫产品走上电子商务之路,引领当地针织企业抢占新机遇的想法。他的构思与青浦区科技创业中心的创业孵化项目不谋而合。借助自己团队的优势,他又在青浦区创建了一个电子商务平台--中国毛衫网“,重点为中小型毛衫企业提供业界资讯、设计创意、贸易供需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  影响:服装名企成为付费会员  “如果企业单独去做素材搜集工作,成本会很高,我们就替他们做这些事,再按不同客户的需求有选择地提供给他们。”他的网站也成了许多大公司设计服饰寻找素材的首选。  笔者检索发现,包括波司登、七匹狼、皮尔·卡丹、美邦等服装名企都是陆一平的付费会员。“我们所做的,其实就是信息搜集外包服务。”陆一平表示,这样一来为这些企业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  “我很少逛街,却对当下流行的款式一目了然。”陆一平表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上海某知名商厦里看得到的箱包品牌,基本都是他们的客户。“国内90%的服饰设计专业的老师会从我们的网站上下载教例。”陆一平称。  QQ群聊  能给用户创造价值 网站再小也能赚钱  “杰克船长”:原来“搜集素材”也能赚大钱。只要不断留意生活中的细节,不放弃梦想,总会有机会。  “粉嘟嘟”:这种网站属于垂直行业精准型网站,在行业B2B网站建设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进一步细分市场,做足行业链中的某个环节,给用户创造价值,网站再小也能赚钱。  “毛毛”:看网站是否能给用户提供真正有用的东西。只要网站的价值度高,经过适度推广,就不担心点击量和用户数。  专家观点  想要扩大网站影响 应让网友参与创作  “经营网站项目,最关键的在于网站的核心价值。”鼎维网络营销机构CEO冯伟表示,本案例提到的服装素材网,说起来似乎技术含量不高,只是简单的素材和资料收集、整理和入库。  但日积月累,网站却能给行业设计师提供最齐全的设计素材、流行款式等,价值就凸现出来。特别对于服装、鞋帽、箱包行业,款式、花型可以说是推陈出新、日新月异,一个高品质的、品种齐全、实时更新的专业服装素材数据库,对相关行业的设计和生产商家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网站若想进一步拓展,建议可考虑将网站平台社区化,让网友更多的参与和分享服装素材的成果,并通过一定的报酬,激励这种有效的互动和参与,最终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服装素材库、设计库、人才库、设计外包中心,进一步提升网站的价值。
  • 樊含笑:年赚百万的“恶搞”和“吐槽”女王(网名“湖咯咯)

    数据报告 2017-06-08
    说起樊含笑这个名字,不少人也许会感到很陌生,但像《HELLO甄嬛》、《大头娘娘和小头皇帝》等众多爆笑网络配音视频,你也许不经意间点击过,其实它们全都出自这位江南美女之手。如今她的“淮秀帮”不仅在娱乐江湖大名鼎鼎,影视公司纷纷找她为新片做宣传,就连李冰冰、陈凯歌这样的大明星大导演微博都转发视频并求“虐”呢! “想必复播的新一集,你们都已经看了。《满屏竟是白花花.avi》正式改名为《大头娘娘和小头皇帝.flv》。”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  以上台词,均源于一个名为《大头娘娘和小头皇帝》的视频。中国智库这条视频已在腾讯有了6400多万播放量,新浪微博最高转发量也已达30万。评论下,齐刷刷的一片“笑死我了”!  看到视频最后,你会发现作者原来是杭州创意配音团队“淮秀帮”。这个名字或令人陌生,但《四爷很忙》、《HELLO甄嬛》、《高温联播》是不是让你倍感亲切?这些走搞笑路线的流行视频皆出自“淮秀帮”之手,几度引发网络疯转。  2010年,“淮秀帮”有了自己的第一份视频作品《新白娘子传奇系列——淮秀帮洗发水风波》。而今,淮秀帮百度贴吧拥有11万关注量,累计发帖183万,作品最高点击量能达2亿6000万。这个团队告诉我们,即便非专业出身,好的编剧加一群敬业的配音演员也能带来很好的视频作品。  “帮主”是个“软妹子”  小樊1990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嵊州,父母都是公务员。然而,樊含笑对“笑点”的感觉在她的学生时代就被突显出来。那时老师布置同学们写随笔,她总能写出“又雷又搞笑”的文字,常常是全班传阅率最高的,而且大家看后都大笑不止,觉得特有趣。  2010年夏天,樊含笑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读大三。因为备考,学校断了寝室内部的所有网络,游戏、电视一律“封杀”。一天,室友神秘兮兮地拿出一只移动硬盘,打开,发现里头藏了不少古装剧,例如《封神榜》、《新白娘子传奇》、《戏说乾隆》等等。  考试结束,樊含笑也成了“老片”的忠实粉丝,剧迷们凑在一起聊天,总是会互相调侃吐槽一下剧情。有一次,女孩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利用电视剧的镜头,重新编剧情和台词,做成配音视频娱乐一下呢?  说干就干,于是花了几个晚上,她终于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剧本《新白娘子传奇系列--淮秀帮洗发水风波》制作了出来!经典的《新白娘子传奇》在她的笔下,一秒变成了洗发水广告。效果却意外的好,这个长度不到5分钟的视频一经推出,很快就在网上被转疯了。  紧接着,他们又推出了《还珠格格--小燕子紫薇考公记》、《情深深雨蒙蒙--你买到车票了吗?》等作品。樊含笑又给自己这个专门做创意配音的网络团体取了个很有趣的名字:“淮秀帮”!并自封帮主。亿卓  由于这种“恶搞”和“吐槽”风格很受年轻人喜爱,时间不长,“淮秀帮”就在网上小有名气,而且还有了一批“铁杆”FANS。  在吐槽中传播正能量  “淮秀帮”的作品不光只有搞笑。从2011年开始,其视频风格从纯恶搞型转向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其作品紧跟“焦点”,考公务员、国内抢盐潮、电视剧穿越成风都能成为他们调侃的对象。  樊含笑说,“我们对调侃对象没有恶意,只是希望给大家带来欢乐,也能让大家反思一些东西。”比如很多大学生对这段台词都印象深刻:原以为学历是张火车票,博士是软卧,硕士是硬卧,本科是硬座,专科是站票。火车到站才发现,老板并不关心你是怎么来的,只关心你会干什么!  谁说恶搞就是低俗?谁说吐槽就是愤青?樊含笑和小伙伴们用行动告诉网友:我们喜欢吐槽,但恶搞有度。我们更关心社会,是在搞笑中传播正能量并让人反思!智库  慢慢地,“淮秀帮”越搞越大,许多怀着热情和天赋的85后、90后的网友加入他们,其中不乏非常专业知名的配音演员。  一部神作的诞生,通常要经过好几个步骤:确定主题、撰写剧本、分配角色、合成视频、推广发布。樊含笑是淮秀帮的金牌编剧,每个作品几乎都出自她手。  一部剧的完成往往需要10多个人的配合,以及数天时间。但对于淮秀帮的“精悍”出品来说,物色配音人曾经是最头痛的问题,现在已成为他们对比其它同类恶搞视频的优势。  因为樊含笑拥有一支非常强大的配音团队,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是一帮奇才!比如小U,在任何一段创意配音里,只要出现《小时代》的镜头,女王顾里是她,女神南湘是她,女汉子唐宛如还是她,往往一幕戏里所有女声都被小U一个人承包了。在那期《2014年的十大关键词》里,她还模仿起天后王菲唱《匆匆那年》,真是惟妙惟肖。  担心版权纠纷 将转战网络剧  2006年初,由中国大陆自由职业者胡戈创作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火了。这部重新剪辑电影《无极》和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栏目《中国法治报道》而成的短片对白只有20分钟长,但无厘头的对白、滑稽的视频片段分接、搞笑另类的穿插广告,其网络下载率远远高于《无极》本身。但因涉及侵权,2006年2月15日胡戈正式向陈凯歌道歉。  樊含笑向早报记者坦言,“淮秀帮”也经常改编多部经典影视剧,也免不了担心“版权”的问题。“我们的广告不明显就还好,像《大头娘娘和小头皇帝》就是纯粹做着玩的,没有商业用途。”但侵权问题始终令她难以安心,“所以我们转型做网剧。”  2013年底,辞掉事业单位工作的樊含笑在杭州滨江开起了一家文创公司。公司目前只有七八名员工,但运营良好。樊含笑说,公司已渐渐朝网络剧方向发展。到时,编剧及配音团队依然能有用武之地。  陈凯歌、李冰冰主动求“虐”  大学毕业后,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樊含笑曾报考公务员,在某事业单位上班,但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于是,2013年底她索性辞职创办了自己的杭州淮秀帮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现在她平均每月推出2-3个视频,一放到网络上就会被疯狂转发。当然,他们的恶搞配音不是完全无下限,有一个“三不碰”原则:天灾、宗教、恶俗或色情的笑点不碰。创业在线  樊含笑是个90后女孩,她很熟悉这一代人的成长需要什么元素。其粉丝多集中在经济发展地区,多通过网络看视频。男生通过微信看到,而女生在刷微博和淘宝时看视频。而网游、数码业务的客户喜欢在网络视频中植入广告。樊含笑发现自己的视频很有商业植入的潜力。  有创意的商业植入也是“淮秀帮”出品视频的一个特点。由樊含笑执笔的《高温联播》是一个由商业定制的配音视频,在这个以《新闻联播》主持串联多部影视剧画面的视频单集作品单网点击破两亿,还获得土豆映像节最佳搞笑视频、爱奇艺最佳配音作品、56盛典优秀PGC等奖项,被《中国新闻周刊》称为“网络时代的公益吐槽”。  期间,樊含笑也曾遇到过一些要求苛刻的,面对这些,她强硬坚持自己的原则。5年来,樊含笑已经出品了100多个配音视频。在淮秀帮制作的一个配音视频《三角演义》里,刘青云、古天乐和张家辉等主角直接参与了“商业演出”,在片尾为电影《扫毒》做宣传,并且开口感谢淮秀帮。因影响较大,加上“淮秀帮”形象极佳,所以很多明星都自动找上门来求“虐”。  李冰冰微博上说:“感谢淮秀帮的朋友在《翻滚吧,地球》给我一个亮瞎片尾的机会。”而导演陈凯歌则转发视频并求“导演篇”。这些人气颇高的视频,也吸引到更多影视公司关注,要知道“恶搞”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宣传手段。  先是姜文、徐静蕾等开口赞扬樊含笑的作品,接着《后会无期》和《老男孩之猛龙过江》都找她做视频!进入2015年,订单更是雪片般飞来。《智取威虎山》、《天将雄师》、《失孤》……找樊含笑合作的大客户越来越多。制作这些视频,他们每次能收到4位数到5位数的红包。年赚百万,对她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梦想。
  • 真实的巨人史玉柱究竟是什么样的?

    数据报告 2017-06-07
    IT时代网  谈起史玉柱,无法绕开一个词——巨人。  不论是巨人集团、巨人大厦,还是巨人网络,甚至是健特(Giant巨人)公司,好像一沾上史玉柱,所有的话题都很“巨”,史玉柱本人也被称为“巨人史玉柱”。  在“巨人”的光环之下,真实的史玉柱究竟是什么样的?  年少轻狂,爱冒险,要做中国的IBM  首先得承认史玉柱是个高材生。1986年他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毕业,就进入深圳大学攻读软科学管理硕士研究生。  在那个年头,这个学历含金量是相当高的,随便就能找个金饭碗。果然,1989年史玉柱毕业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后面的故事大家就熟悉了,毕业后,他没有选择金饭碗,拿着4000元和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就踏上了创业道路。  他利用当时“先广告后付款”的时间差,用全部4000块钱做了8400块钱的广告。  M-6401很长脸,一个月时间带来10万元回报。  史玉柱又把这10万投了广告,4个月后,得到100万回报。  这样的成绩,确实让人羡慕,当事人自信心、自豪感爆棚。  “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办的公司也要成为中国的IBM,不如就用‘巨人’这个词来命名公司。”史玉柱这么想就这么做了。  然后M-6401、M-6402、M-6403,一直到1993年M-6405汉卡、中文笔记本电脑、手写电脑等5个拳头产品,巨人最高以50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旗下拥有38家全资子公司。  当时不少高层领导纷纷莅临珠海,表示对巨人的赞扬和支持,中国智库李鹏还为巨人题词“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的脊梁”。  史玉柱以过人的胆识和才能,想在别人思想之前,行动在别人行动之前,获得大丰收后,按理说应该离目标“中国的IBM”越来越近。  又是盖楼,又是卖药,双重机遇也是双重冒险  巨人转折在1993年。  这一年是中国电脑业重灾年,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解散,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康柏、惠普、AST、IBM、INTEL、MICROSOFT、西门子等跨国公司开始进军中国市场。  而90年代,全国房地产热,并且还有另外一个现象级产品——保健品。  史玉柱铺开多元化事业蓝图——房地产、计算机、生物工程和三头并进。  1994年初,史玉柱准备盖一座高18层的“巨人大厦”。脑黄金,也是在这一年推出来的。巨人大厦  先说巨人大厦,18层,在现在肯定算不上“巨”,其实在当年其实也算不上。  据悉,当时在众人热捧以及市政领导不断鼓励下,巨人大厦被不断加高,38层、54层、64层,最后加到72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投资从2亿增加到12亿,翻了6倍。  1995年,巨人发动“三大战役”,将旗下12种保健品、10种药品、10几款软件一起“打向”市场,巨人依旧相信媒体的力量,此次投放1个亿广告。  盖高楼,卖保健品,名为“多元化发展”,其实就是市场上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  1996年巨人大厦工程资金告急,集资、卖楼花已经跟不上资金消耗了。  史玉柱决定从脑黄金“抽血”往巨人大厦输入,脑黄金虽然有5.6亿元销量,但是坏账超过了一半。最终“输血”不仅没有成功救活巨人大厦,脑黄金失血过量,整个资金链崩塌,“巨人倒下”,史玉柱负债2.5亿,“隐姓埋名”、“浪迹江湖”。  “中国的IBM”话题也提不起来了。  事已至此,不冒险就只有灭亡  反正都已经这样了,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1998年,史玉柱又出现了。  这次史玉柱比1989年创业时,资金富裕多了,有50万元(虽然是借的);经历了大起大落,经验也丰富多了,心理素质也更加强大了。  他选择继续做保健品,这次名字叫脑白金。  可是,50万元实在没什么资本进行高调了,史玉柱选择了一个江阴的县级市作为根据地,成本低,又临近上海、南京这样的消费市场,很实用。  在启动江阴市场之前,据说进行了一次“江阴调查”,史玉柱“微服私访”深入农村,直接向老头老太太“取经”,得知了老人有服用保健品的需求。也得知了老人吃完之后不好意思直接向儿女再要,但是会把空盒子放在显眼的地方这样的“重大内幕”。史玉柱觉得“如获至宝”,然后因势利导,推出一则响当当的广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虽然这条广告被人诟病俗气、功利!但是十几年的播放,带来百亿销售额可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亿卓  起初刚开始做市场,先做无锡,史玉柱因为吃了脑黄金的亏,这次做脑白金“脑子很灵光”,各级经销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从根本上杜绝坏账。  从无锡挣了钱,紧接着就推进下一个城市,到1998年年底,史玉柱就已经拿下全国1/3市场。  2000年,脑白金创造年销售额13亿的“大捷”,成为国内保健品魁首。这一年史玉柱还清负债,“巨人又站了起来”。  史玉柱趁热打铁,2001年,黄金搭档问世,广告词比脑白金的还“俗气”――“黄金搭档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黄金金搭档送女士,细腻红润有光泽;黄金搭档送孩子,个子长高学习好。”  有成熟的推广模式和渠道,这两个产品卖的都很火。巨人可能已经不是当初的巨人了,但是巨人成熟了。去掉了情怀的浮华,多了商人的真实。  冒险是做一个合格商人的本分工作  2003年,是史玉柱作为一个商人快速成长的一年,商人“不甘于现状”的本能,让他开始从用商品赚钱转变到用钱赚钱。  这一年,史玉柱将脑白金和黄金搭档的知识产权及其营销网络75%的股权卖给了香港上市公司四通电子,交易总价为12.4亿人民币。  史玉柱开始做金融投资,他选择金融的逻辑:一般的企业随着规模递增,资产的收益率会递减,这就是“规模的诅咒”,而银行产品属性特殊,结果恰恰相反。  由于他对金融市场的正确把握,2003年史玉柱花3亿元投资华夏银行和民生银行股票,三年后赚了130多亿。  史玉柱从一个“卖保健品的”,华丽变身为华夏银行的第六大股东、民生银行的第七大股东,走上了“巴菲特之路”。  在2002年末,史玉柱玩盛大公司开发的在线游戏《传奇》,很快着迷。据说,他每天玩四五个小时游戏,每月花费5万块买装备,先后投入数十万。  然后,他觉得这有市场。再然后,他把盛大游戏研发人员高薪挖了过来。  2004年史玉柱成立巨人网络,做起了网络游戏。智库  2005年11月推出网络游戏《征途》,2006年《征途》的销售额就达到6.26亿元。  史玉柱创造《征途》的伊始大概是这样的。  2003年,深夜。史玉柱在玩《传奇世界》,他的名字叫“收礼只收脑白金”。2004年,深夜。史玉柱在玩《英雄年代》,感觉比《传奇世界》强,只是不明白其中很多不合理的设置为什么一直不改。后来得知《英雄年代[创业网:www.cYone.com.cn/]》开发团队和盛大合作不愉快,史玉柱想:“我找他们做一款网游,晚不晚?”但如果再做和《传奇》一样,靠点卡收费的游戏肯定晚了。史玉柱想到了“永久免费,靠道具赚钱”的模式。  他要赚钱,赚有钱人的钱。他全身心投入,不放过每个细节:在《征途》初期推广过程中,史玉柱自封“专家客服”、“首席游戏推销员”,他发现,有老板会花30万玩这个游戏,于是特意派了几个程序员专门暗中陪老板玩,并将下令“如有必要,修改程序”。  《征途》12周年之际,官方称:《征途》创造了无数业界神话、赢得了千万玩家的喜爱、210万玩家同时在线……  从脑白金的热销,到网络游戏的痴迷,再到黄金酒,我们不得不承认,史玉柱总能准确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将产品营销推到极致。  2017年4月5日,世纪游轮晚间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中文名称变更为巨人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意味着巨人网络借壳上市落幕,下面就是静待股价上升。  有人说史玉柱“不务正业”,做的这些东西都跟自己的专业不搭,跟原来“中国的IBM”情怀相违背,这话的确有道理。  商业市场,瞬息万变,商机稍纵即逝,商机就意味着冒险,只有敢冒险,赢得起输得起的人,才能在商业江湖笑傲得更持久,只有活下来才有资格谈情怀,而商人的天职就是创造社会财富。  综上,在IT君看来,顶着巨人光环的史玉柱,或许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牛X闪闪,与其他传奇的大佬相比,他更像一个敢冒险、不怕死,并且惯于保持这种心态,不断成长的尽职尽责的商人。  附:  老虎财富:“奸商”史玉柱和他的12岁《征途》(节选)  纯商业角度看,史玉柱无疑是成功的。  但从道义的角度看,他身上的非议最多——为了赚钱,他可以不择手段。他是个机会主义者,善于抓住人性的弱点,并为此设计游戏规则,以牟取暴利。  他不在乎说什么游戏内公平不公平的说法,他和我说没有绝对的公平,看上去很公平的游戏可能初期美好,但很快人就会腻味了。游戏是世界的映射,社会天然有阶层存在。所以再公平的设计也很快会出现真实的不公平,倒不如在设计之初刻意确立这种态势。“你要知道大多数人不在乎公平与否,他们只在乎这个不公平的领域里,自己是站在哪一边,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这句话对于当时的我算是醍醐灌顶,回头看看中国社会的种种乱象,处处都充斥着这种心理,我还能说什么呢?谁能改变这种心态呢?  对史玉柱研究越多,就越佩服他。  他对于社会阶层和人性的洞察,的确不是大多数人可以比的。尽管很多人从道德立场出发对他不齿,但我觉得让一个商人承担过于庞大的道德义务,这是不公平的(这句话其实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不能让一个人承担整体的责任,其二是不能让商人承担超出商业范畴的道德义务)。我们从小被人教的不会独立思考,不会辨别一些基本的道德理念,人云亦云跟着风向走,回头却突然要一个商人教我们什么是公平正义道德高尚,这不科学啊。  大学里老师曾经和我说“经济学不讲道德,并不是说不在乎道德,而是将道德作为一个利益因素变量考虑在整体之内,而不是把它当做一个脱离利益的单独变量拿出来,那样没法建立有说服力的模型”。放到史玉柱这里也是一样,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并知道自己为此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受到什么样的抨击。他就是把道德作为一个利益因素放在其中进行考量了。创业在线  当然他在征途之后一直在为此举付出代价,口碑一直不好,但他压根不在乎,他已经在游戏行业立住脚了,这个行业只认同成功者,高尚的失败者一大堆,没人记得。游戏行业另一个老大曾经教导我:老史这个人,知道行事的边界在哪里,而且他的能量比普通老总强的是他有时候会过界,也能想办法把那条边界画到自己的脚前面。  并不是说不要执法,但选择性执法,让法律或者道德的审判失去了最基本的公平,到了这个地步,制度约束已经毫无尊严,我凭什么信誓旦旦去往死里道德审判史玉柱呢?我至今不赞成他的一些所作所为,但只要他并没有跨过法律的红线,那么我并无权利把他说成一个绝对的好人或者坏人。  说这么多,就是希望不仅仅给各位一个简单的论断,而是让各位更多了解这个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环境。我认同“他是一个精明的商人”这个说法,但他不止于只是一个商人,只是他很小心的把自己的野心和能力聚集在商业领域而已,否则他走不到今天。其实中国企业界他这样作为的人很多,只是他更真实直观一些,敢于表达自己,而且他有他明确的底线,那个底线并不仅仅考虑利益。对于我来说,这是我祝福他退休生活安康的理由。  至于问我对于史玉柱的保留看法是什么?  我对史玉柱的不赞同之处在于他过于利用人性欲望中恶的一面,贪婪,投机,好斗,懒惰……他这样做的结果是为中国网游开了一个坏的先例,大家一看这样做原来如此能赚钱,而且不违法,于是就一拥而上,结果是下限越来越惨不忍睹。虽然他未必要对此负全责,但终究是始作俑者,这是他要承担的责任。而且他也为此付出了很多,至今被很多人痛骂。
  • 周宗文:勘探工下海30年,周大生上市市值过百亿

    数据报告 2017-06-06
    深交所八楼,首次迎来一场时尚珠宝走秀,国内龙头珠宝企业周大生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这场耀眼的上市仪式,被网友戏称为“美与资本市场的一次链接”。  周大生的IPO在资本市场看来,也颇为吸睛。募集资金总额15.3亿元,发行价格19.92元/股,开盘后不久迅速上涨至43.98%,达到当日涨停上限,公司市值达137亿元,是近年A股融资最大的IPO珠宝企业之一。周大生创始人周宗文从事珠宝这行30年,对他而言,365天“都是工作日”。中国智库从珠宝厂厂长到自己来做珠宝品牌运营,如今,周大生的珠宝门店全国近2500家,“周大生”品牌价值就达到238亿元。周宗文带领“周大生”如何一步步走向珠宝品牌知名运营商的道路?上市之后的周大生,如何拓展珠宝品牌价值的新路径?  抓住机会 高考恢复首年考上武汉地质学院  周宗文是福建福清人。1972年,周宗文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高中毕业后,来自农村的周宗文回自己福建老家插队。  回乡后,17岁的周宗文被安排去做拉板车的苦力活,“我们村种甘蔗,我负责运送甘蔗,一车甘蔗足有一吨重,两个人拉车,辛苦可想而知。一直拉车到大年三十,我的腿都软了,快站不起来了。”周宗文回忆。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打破了周宗文宁静的生活。此时,离高考仅剩两个月的时间。周宗文说自己抓紧一切时间学习,高考一结束,周宗文又回农场干活去了。周宗文依旧过着充实的生活,仿佛高考是一场梦。而这一纸录取通知书下来,开启了一位珠宝董事长的精彩人生。  1977年,周宗文考上原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学的是地质,当时地质大队有个宝石分队,找的是蓝宝石、石榴石,所以周宗文对宝石有点认识。  1982年,周宗文大学毕业,拿着毕业证书高高兴兴回到福建省地质局报到,板凳还没坐热乎,就被告知要到闽西地质二队报到。没想到,就这样被一级一级分下去,最后,周宗文被分到野竹林矿区。很多人为到艰苦的野外工作感到沮丧,只有周宗文高高兴兴的,“我就是从农村出去的,再回农村也没什么,主要是我想得很清楚,寻矿嘛,当然要到野外了,城市里哪有矿产”。  快速发展 成国内最具规模的珠宝连锁品牌  当时,做矿产勘探的工资很高,每月大概90多元,和干部的工资不相上下,因为野外的生活状况很差,工资之外还有不少的野外津贴。乐观的心态,精湛的专业技能,逐渐表现出来的领导能力,让周宗文很快脱颖而出,成为管理者,几年后,周宗文调离了基层的勘探队。  离开基层的周宗文,在1987年选择下海。他没有盲目地创业,而是理智地选择到一个珠宝工厂担任宝石厂厂长,另一方面他开始从学徒工学起,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学习,将所有的工序全部学到手。三年后,周宗文对珠宝的产、供、销运作已成竹在胸。周宗文知道创业的时机到了。  1992年,在海外华侨亲戚的帮助下,周宗文创建了周大生钻石首饰有限公司,之前打工的经历,使得周宗文在创办自己企业的时候少走了很多弯路。智库  数十年来,在周宗文的悉心经营下,周大生在中国迅速发展,已成长为一家集钻石、宝石及玉石镶嵌首饰的生产、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多元化投资的集团型企业。时下,周大生已拥有了全国40个区域运营管理机构,营销网络覆盖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连锁店两千多家,以让人难以置信的年增长50%的速度,超常发展成为了国内最具规模的珠宝连锁品牌。周大生珠宝也在广大消费者中享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对话  记者:我看到一个数据,周大生的品牌价值有238个亿,对这个价值评价,你是怎么看的?  周宗文:238亿,我肯定不卖,对我来说品牌是无价的。但你要说,现在让谁掏出238亿的现金来买这个品牌,他肯定也要掂量掂量,除非他真像我这样去做这个品牌。  记者:上市能给这个品牌带来什么新的东西?  周宗文:上市以后,衡量这个品牌价值,可能更多了一个标杆,多了一个市值的标杆。  记者:周大生上市对您个人来讲意味着什么?除了身家。创业在线  周宗文:对我自己来说,除了更累,平台更大,理想更大,就是更多的责任,更多的使命,感觉承担的东西更多了。  记者:一个数据,2016年中国珠宝终端销售市场规模是5千多个亿。站在现在这个时点,珠宝行业前景你怎么看?  周宗文:珠宝这块每年都在增长,就是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它这个刚性需求都在增长,尽管说现在送礼、大货少了很多,但是个人消费,一个是刚需没有减少,反而增加;另外一个,按照我们讲“情景风格珠宝”,就是除了刚需,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气质、风格,他要寻找跟她匹配的珠宝来奖赏自己,以前比如讲结婚才去买,情人节才去买,现在如果她经济条件许可,而且她自己觉得我这个时候想表达一个什么心情,或者想表达自己的一个什么气质、风格,或者想在某些场合显示、炫耀自己,她就会去买,这种需求一旦爆发,比结婚的刚需还厉害。像国外这些女孩,她们首饰柜里面,首饰箱打开,里面都几十个珠宝,那我们离这个还有很大的空间。  记者:我看一个数据,周大生的品牌价值有238个亿,对这个价值评价,你是怎么看的?  周宗文:对我来说,238亿,我肯定不卖,对我来说品牌是无价的。但你要说,现在让谁掏出238亿的现金来买这个品牌,他肯定也要掂量掂量,除非他真像我这样去做这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