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04:飞鸿跨境徐茂刚创业故事(上)

    教学案例 2023-02-02
    01跑业务时曾住2块钱/天的旅店徐茂刚1983年出生,老家在济南历城区的唐王镇,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济南人。小时候,徐茂刚学习很好,从小学三年级起到高中毕业,一直是班里的班长兼体育委员。但家里实在太穷,眼看着供不起徐茂刚上大学,参加完高中会考,徐茂刚拿到了毕业证,连高考都没参加,就去当兵了。到现在徐茂刚还清楚地记得,到广东东莞跑业务,为了省钱,每天住的是70元/月的旅店,合下来平均每天2块钱多一点。房间小得只能放下一张床,推开门就是床,连身子都转不开。当时觉得有个地方睡就行,白天基本都在外面跑,只是晚上回旅店睡觉。为了节省时间,每天只吃一顿饭,还是方便面。在东莞,徐茂刚这样待了3个月。后来,徐茂刚又到了杭州,找不到合适的旅店,正好是夏天,徐茂刚就在西湖边供游客休息的椅子上过夜,睡了一个礼拜。现在想想,那时候挺能吃苦,可能很多同龄人没吃过徐茂刚这样的苦,甚至连想都没想过。吃点苦还在其次,关键是没跑来业务。徐茂刚属于嘴巴比较笨的那类人,中学毕业后,在部队待了几年,和社会接触比较少,更不用说有销售经验了,所以经常连人家公司的大门都进不去,好不容易进去了,见不到说了算的人,或者三言两语就被打发出来。所以,徐茂刚想,既然自己的销售能力不行,那就报个培训班,提高一下营销能力。学了3个月,听说培训学校里还有电脑班,于是又想学电脑,便去上了几个月电脑培训班。没想到,上电脑培训班,改变了徐茂刚后来的人生。02稀里糊涂做电商,1年卖了2亿在电脑班,徐茂刚的年龄算是大的。很多学生只有十几岁,他们中很多人对电脑知识没有多大兴趣,是因为家长报名,逼他们来的。电脑里经常弹出各种各样的广告,徐茂刚一般都是随手关了。有一次,弹出一个在网上开店的广告,内容写得很诱人,而且操作很简单,说是填一份表(就是注册信息),然后放上自己要卖的产品就行。那时候大约是2004年,不像现在,大家都习惯从网上买东西了,徐茂刚当时对电商一无所知。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徐茂刚按要求填写个人、厂子、产品等信息,产品就是父亲厂里生产的钢砂,留下了电话号码。没想到,过了几天,真的有人打电话买钢砂,而且成交了。这让徐茂刚惊喜若狂——四处跑业务,吃了那么多苦,没跑来几个订单,在网上,简单填填信息,买家就主动送上门。这当然是大好事了。第一单赚了2800多块钱,徐茂刚就用这笔钱买了会员,开始在网上卖钢砂。徐茂刚注册的不是大家熟悉的淘宝(当时也没有天猫),而阿里巴巴的1688,是一个批发网。1688开通的时间比较早,1999年阿里成立后不久就开通了,淘宝是2003年非典后才开通的。其实,最初阿里巴巴的目标不是做淘宝,而是做网上批发、外贸等业务。所以,徐茂刚是先知道1688,后知道淘宝。徐茂刚的生意特别好,当年在网上卖了接近2亿元,除了徐茂刚父亲厂生产的产品,徐茂刚还卖其他同行的产品。很简单,网上接到订单,徐茂刚就向厂里要货,大家都是同行,相互认识。当时,徐茂刚是网上最大的钢砂卖家。没过多久,大家都到网上卖了,等于徐茂刚自己制造了一大堆竞争对手,网上竞争马上变得很激烈。原来大家在线下拼价格,现在把价格战打到了线上。徐茂刚刚开始做的时候,每吨有两三千元的利润空间,很快就降了两三百块钱,而且还在快速下降。徐茂刚一看,做不下去了,心想,既然大家都在网上卖货,那我不和你们竞争了,就考虑做电商服务。客观地讲,刚开始徐茂刚是有些后悔的,把“商业机密”告诉了别人,逼得自己干不下去。现在想想,你不告诉别人,别人迟早也会知道,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徐茂刚反而感谢大家,否则徐茂刚不会主动转型,至少不会那么快。但徐茂刚只干了1年多,对电商不是很熟悉,那时候也很莽撞,转型很快遇到了麻烦,差点破产了。03养了公司1年,赔了200多万当时只是知道渠道服务商的概念,负责拉人来开店,提供相应的服务,等等,再具体就不知道了。在网上卖钢砂,徐茂刚只是阿里或1688众多卖家之一,和同行没多少联系。于是,徐茂刚从网上找到同行的联系方式,打电话说想做渠道服务商。对方跟徐茂刚提了各种要求和条件,其中比较关键的是,企业要有3年的互联网从业经验,公司员工人数要超过60人,等等。当时急着转型,听了这些条件和要求,发现自己根本达不到,就一门心思钻研怎么达标,其他也没多问。其中“3年、60人以上”的条件,徐茂刚达不到。对徐茂刚来说,员工好说,可以招聘,很快就能达到要求,最难的是企业要有3年互联网从业经验。徐茂刚想到了一个办法——直接买一家够条件的公司。那段时间,徐茂刚转遍了济南市的各写字楼,逢人就问有没有营业时间超过3年的互联网公司要卖。功夫不负有心人,徐茂刚找到了一家, 当时这家公司已经陷入困境,难以为继,老板正准备卖掉。没谈多少条件,徐茂刚立刻将公司买了下来。条件达到了,再给阿里打电话,说条件符合了,结果对方的一句话,可以说是晴天霹雳。他们说,当年济南没有招商计划,等第二年吧!想想,主要怪自己。第一次咨询时,只问条件是什么,居然连有没有招商计划都没问,甚至连自己是哪个城市都没向对方提起。公司已经买了,有60多人。当时公司已经没有业务,大家都没事可做,再卖掉不现实。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养一年,等第二年的招商机会。维持公司的运营,给大家发工资,一年的费用是200多万元,几乎花光了徐茂刚前几年攒下的积蓄。还好,第二年,徐茂刚成功拿到了阿里济南区域渠道服务商的资格。让徐茂刚没想到的是,憋屈地等了一年,正当徐茂刚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完全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什么情况?041个月里,员工走得只剩下1个人很快,员工一个接一个辞职了,不到1个月,只剩下一个前台。具体原因是什么,徐茂刚不是很清楚,可能是因为这1年公司没有任何业务,大家无所事事,日子过得太舒服了,而阿里的工作节奏很快,他们加入后,立即迎来高强度的工作。而且,当时刚起步, 没有一个客户,需要一家家去跑,很难。很多人知道阿里的“中供铁军”,正是他们,在阿里成立初期,通过地推,一家家跑企业,把客户跑来的,这也成为后来阿里以及很多互联网企业成功的基石。不少人认为,互联网就是线上,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通过互联网赚钱。其实,很多业务,尤其是前期,都是一家企业一家企业跑出来的。当时徐茂刚收购的这家公司的员工,都没有这样的经历,跑地推,和他们原来做的互联网业务,甚至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这给了踌躇满志的徐茂刚一盆凉水,公司只剩下徐茂刚、前台和阿里派驻的一个代表,共3人。徐茂刚只能一边招人,一边跑业务,徐茂刚是老板、总经理,同时也是业务员。当时,大家对淘宝等已经很熟悉,但徐茂刚做的是阿里巴巴国际站和1688的区域渠道服务,前者做外贸,后者做国内批发业务,面对的都是企业。最初3个月,徐茂刚自己跑了很多企业,没跑成一家。说实话,自己的心拔凉拔凉的。本来信心满满,遭遇打击,苦等了1年,眼看迎来转机,员工一夜之间都辞职了,自己去跑,面对的是一次次打击,谁都会泄气。这段时间,公司在破产边缘,徐茂刚个人也在崩溃边缘。可是,箭在弦上,有什么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很多人说,创业是九死一生,当时徐茂刚就经历了这样的情况。实在没办法了,既然收钱别人不干,徐茂刚就考虑先免费,帮企业免费注册会员,做运营、开拓业务。几家企业决定试试,很快网上来了订单,他们才逐渐相信。其他企业一看,也逐渐跟了上来,入驻的企业逐渐增多。那段时间,徐茂刚基本上是每天六七点到公司,处理公司的事,然后去跑客户,等回来后再处理公司内部的业务,凌晨下班,是常有的事。对徐茂刚来说,还有很多更大的挑战,事后想想这也是让自己成长的机会。原来只是在自己家厂里干,或者通过网络卖东西,虽然金额做得不小,但没有在正规企业干过,甚至没有接触过正规企业。阿里是一家大企业,有各种各样的规定,都很规范。一开始,他们说的很多东西,徐茂刚听都没听说过,更不用说懂了。徐茂刚连什么叫KPI都不知道,企业管理、用人更不用说了。好在阿里经常定期对渠道服务商进行培训,指导像徐茂刚这样的企业规范管理自己的企业。刚开始培训时,很多术语徐茂刚都听不懂,听多了,才逐渐理解。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徐茂刚才逐渐知道什么叫团队,怎么建设自己的团队,如何管理企业,如何对待员工,也逐渐理解了当初员工的集体离职。说到团队建设,徐茂刚有过一次看似很极端的事情——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带头跳进冰寒刺骨的大明湖。来源:飞鸿跨境电商集团创始人徐茂刚:我的曲折创业故事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02:回乡卖香菇 打造线上品牌

    教学案例 2023-01-11
    弃高薪,归乡吴永强2009年从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在电商发源地杭州,通过6年的不懈努力,从月工资只有1000元到15000元。2015年7月,为回家照顾已有身孕的爱人,他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放弃了高薪岗位,希望趁年轻回乡创业。定项目,电商说干就干,自2015年7月开始,心中早已打定做电商主意的吴永强,开始考察研究远安哪些产品适合线上销售,经过1个月的摸索,最终选择了远安地理标识特产—香菇,希望通过网络把远安香菇卖到全国各地。创业难,坚持在创业初期,吴永强走了很多弯路,也经历了很多失败。开店创业初期,每日忙着收货、拍照、店铺装修、学习推广,每日休息时间只有5小时,经常是开着面包车下乡收货时左手扶方向盘,右手拿手机做淘宝客服。而熬夜、吃苦都不算什么,没有经验是最大的难题。最开始的3个月,在店铺营销上面亏掉3万元,在家人一致反对他继续做电商时,他选择了默默坚持。后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摸索,渐渐掌握了自己独有的营销推广方法,成效显著,从最初的亏损到现在日销售最高可达到6000元,每月销售干香菇3000斤左右,年销售额可达到100万元。组团队,前进“敢”创业比“能”创业更重要,这句话一直伴随着吴永强。他从最开始仅靠一家三口开个人淘宝店,到现在成立了宜昌新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组建了一个六人团队,成为远安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的主力军。同时他和他的团队准备努力打造线上品牌,用最新的营销模式来进一步扩大自己的事业,逐步实现远安产品销全国的梦想。为梦想,努力已做了7个月爸爸的吴永强,在谈及他的销量、货源时虽然一脸的愁容,但是言语之间、眉宇之中却充满信心。聊到感想,他说相信在电商园这么多志同道合年轻人的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将远安生态农产品卖到全国。
  • 网创(电商版)教学案例01:电商“下”乡——乡村振兴路上的青年创业故事

    教学案例 2023-01-06
    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随着乡村振兴的大幕徐徐拉开,越来越多的人怀揣梦想投身其间,其中不乏有志向的年轻人,他们主动选择回乡创业、就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01胡杨回乡采蘑菇的95后女孩胡杨的家乡位于小兴安岭脚下的伊春,跟东北的很多乡村一样,大多数年轻人都去往了城市生活。用胡杨自己的话就是:“去城镇上走一圈,连80后都很少看到,大家读完大学就走了。”可是胡杨却留了下来。2019年毕业后,胡杨就回到了家乡。她没有留恋大城市的繁华,相反她更喜欢乡村的纯朴与自然。据了解,在200多户人家的村里,胡杨是唯一留在家里的95后。为此,胡杨还引起了乡亲们的误解,以为她在家无所事事,成天就是到处晃荡,很没出息。实际上,胡杨有自己的打算。家乡的山美水美,物产丰富,这里的人世代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很少人想到要把家乡推广到外界。为此,胡杨结合家乡实际情况,选择了做电商,通过拍摄短视频,推介家乡,推介家乡的物产。很多人被她手机拍摄下的恬静的乡村生活所吸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胡杨的短视频账号拥有了近百万粉丝。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她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成功卖出了家乡的蘑菇、木耳等农产品。胡杨下一步打算扩大商品种类,跳出村庄里的熟人社会,开发更多农副产品。从大学毕业生到采蘑菇的女孩,视频里的胡杨成功转身。在她的眼里,家乡到处都是宝,在山里静等着人们去开发。胡杨说,将来等产业做大了,要雇更多人筛选、打包,让乡亲们都享受到互联网的普惠,一起富起来。02周科学回乡创业的致富带头人周科学也是众多返乡创业青年中的一员,只是创业的路并非都是一帆风顺。2013年,在广州闯荡的周科学回到了家乡平江县,他感兴趣于家乡的文化和手艺,通过一番考察,周科学开发了谷雨烟茶品牌,致力于家乡土特产品的开发。但由于经验不足,他的谷雨烟茶项目一度中断,这让周科学一筹莫展。紧要关头,周科学的项目遇到了转机。那是2019年的3月,周科学参加了碧桂园“青创10万+”返乡扎根创业青年清华研修班,这个研修班是企业专门为平江返乡创业青年开设,致力于提高青年们的创富带贫技能,这帮了很多年轻人的大忙。周科学更是从中获得巨大收获。他不仅学到了创业本领,还获得了碧桂园提供的50万债权投资,让曾经的谷雨烟茶项目起死回生,继续落地经营。至今年9月中旬,生产谷雨烟茶的湖南古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产值已突破700万元。周科学说,公司自有和辐射的茶园有2000多亩,帮助1140名群众增加了收入。03郑吃合从贫困户到养猪专业户距离平江1500公里的四川昭觉,同样也有个95后年轻人正在带领着家乡人民奔向致富路。18岁之前的郑吃合从小生活在大凉山,“住着土坯房,与牛羊同吃同睡”,为了更好的生活,他选择外出打工。“外面的世界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这是彝族青年郑吃合的切身感受。2015年,郑吃合离开家乡——四川省昭觉县三河村,来到广州。他在电子厂当过工人,也做过建筑工人,艰苦生活的背后,深深感受到有一项技能的重要性。一年后,郑吃合来到江西一家养猪场打工,想专心学一门技术。在猪场,看到大货车将一车车的猪拉往屠宰场,郑吃合忽然想到了家乡的乌金猪,觉得自己也可以搞个养猪场试试,通过专业化养猪,发展家乡的特色产业,总会比在外面打工强。说干就干。2017年8月,郑吃合返回家乡,开始养猪创业。在不被理解,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郑吃合没有放弃。2019年,郑吃合把第一批猪仔养肥了,一下就卖了10头猪,总共赚了3万多元,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可把家里人都乐坏了。后来,许多乡亲都来参观学习,开始相信规模化养殖乌金猪也可以致富。郑吃合俨然成了村里人的青年榜样,而他心里的梦想也更大了。今年,郑吃合在碧桂园帮扶下扩建猪舍,建立了乌金猪产业示范基地,扩大了养殖规模,共同推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了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除此之外,碧桂园还通过国强公益基金会旗下社会公益企业对乌金猪进行了统一收购,并通过电商平台及线下门店帮助销售。“不仅帮扶养猪,连销售渠道也解决了。”郑吃合对于外界帮扶的力度感到十分幸运,他也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外面的人不了解家乡的乌金猪,即使有钱也买不到这样原生态的猪肉。”接下来,他希望扩大养猪场的规模,把乌金猪做成一个品牌,销售到四川省外,甚至是全国各地。来源:电商“下”乡——乡村振兴路上的青年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