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得多、赚得少,海外“双11”快被中国卖家卷疯了

    热点聚焦 2024-12-09
    12月2日,随着美国时间周一的结束,海外零售业的“双11”大促季落幕。每年的11月第四个星期五及其后的第一个星期一,被称为“黑色星期五”和“网络星期一” (下称“黑五”“网一”),是海外最重要的购物节。据亚马逊披露,今年“黑五”和“网一”促销活动刷新了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历史记录。2024年“黑五”“网一”活动期间,亚马逊超过60%的销售额来自于第三方卖家。同时,Tik Tok表示,2024年,仅黑五当天的美国购物销售额增长2倍,超过1亿美元。TikTok Shop平台在“黑五”“网一”期间的购物人数同比增长1.65倍。Adobe Analytics披露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今年网络星期一当天美国消费者的在线消费额达到了133亿美元,同比增长7.3%。在11月1日至12月2日期间,美国消费者的在线消费总额为1315亿美元,同比增长9%。预计2024年整个年终旺季(11月1日至12月31日)的销售规模将达到2408亿美元,同比增长8.4%。然而,宏观数据的喜气洋洋并未传导到卖家身上。不少卖家对硬氪表示,2023年的“最淡旺季”情形仍然在继续,海外购物节的消费提振效果明显减弱。“最卷黑五”成为行业共识。从亚马逊、Temu、Tik Tok Shop等平台到卖家,从折扣到产品,内卷战火正在无死角地燃到跨境电商的每一个领域。01  地狱黑五,中国卖家不再“躺赚”与平台的火热业绩相比,跨境卖家群里出现了明显的温差。硬氪与多位跨境卖家交流后发现,除了园林等新秀类目以外,大部分类目的销量和销售额都没有实现预期增长。一位假发类目卖家向硬氪透露,大促期间,销量和销售额双双同比下降近15%。另一名主营新能源配件的卖家则表示,销售额同比下降10%。除了销量和销售额遇冷,成本上涨也在卖家的讨论中频繁出现。连年飙升的广告费用,以及下滑的投放效率,是跨境卖家近年来的老大难问题。一位家居类目的卖家告诉硬氪,2019年前后,在谷歌等平台投放的ROI平均能达到8-9,但今年的广告ROI已经低至4,也就是说,在广告投放上花费1元,只能够带来4元的销售额,广告投放成本在总营收中的比重已经高达25%,ROI跌幅超过50%。Pacvue数据显示,亚马逊广告的每次点击成本(Cost-per-Click, CPC)比2023年黑五上涨了9.9%,达到了1.89美元。为了在大促中保持可见度,卖家不得不加大在点击付费式广告(Pay-per-Click,PPC)上的投入,仅仅是为了维持同比露出水平。卖家在涨价的平台中进退维谷。上述卖家表示,“我们平时已经在削减广告投入,业绩也确实受到影响,但在黑五这种关键节点,实在是不敢赌,只能继续投进去。”“今年的总体情况是,很多类目的销量在上涨,但整个利润率其实是下降的。”资深跨境电商操盘手Rocky对硬氪表示,卖得多,赚得少,是今年的共识。今年的黑五大促中,0利润,甚至赔本赚吆喝的情况并不鲜见。根据商务部最新公开信息,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截至今年一季度,初步统计全国跨境电商主体已超12万家,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超1000个。当海量的人和钱涌入跨境电商赛道,往年黑五“开张一个月,饱餐一整年”的躺赚光景已经不复存在。02  卖家跌倒,平台内卷“黑五”正在复制中国的“双11”。早在2020年,“双11”购物节的周期就已经长达22天。而2024年的双11,各大电商平台的周期已经接近三十天。其中,抖音的促销活动与国庆黄金周无缝衔接,长达35天。同时,购物节也正在变得越来越频繁,平均每1-1.5个月就有规模大小不一的购物节出现。今年,亚马逊在11月21日就开启了黑五促销,周期总计12天,是平台史上最长的黑五周期。而带有国内基因的跨境电商平台,也继承了国内购物节拉长的大促周期。Temu的大促在10月20日启动,总时长高达47天。速卖通的黑五周期为一个月,TikTok Shop的周期则为20天。平台的内卷不但让购物节的周期被不断拉长,也模糊了黑五促销的地理边界。今年,亚马逊宣布,海外购站点的黑五全球购物季在京东上线。背靠阿里巴巴的速卖通在海外也开启了百亿补贴活动。亚马逊在今年黑五之前,上线了其低价商店板块Haul,所有商品的售价均在20美元以下,大部分商品在10美元左右的价格带。Temu的低价模式不仅教育了海外消费者,也教育了竞品平台。根据硬氪不完全统计,本次黑五,各电商平台在折扣力度上也各出奇招。Temu表示,部分商品最高折扣达到90%,同时可享受25%的限时消费返现。亚马逊宣布全场折扣从10%-70%不等,同时,低价商店板块Haul全场享受50%的折扣。速卖通在推出百亿补贴的同时,宣布最高折扣力度高达90%。TikTok Shop则是打出了专属商品折扣、新用户限时返现、GMV目标达成激励、站内外曝光同步的组合拳。国内和海外的购物节从周期、机制、折扣上,逐渐共享一套话语和方法。“不仅是卖家,平台也已经进入了‘平台期’(健身术语,原意为减脂停滞期,此处指代平台发展瓶颈)。”海外某头部电商平台的战略客户经理对硬氪总结,“在新的生态跑出来之前,确实是没有太多新的东西可以期待,现在国内外(平台)都已经是白热化贴身厮杀的状态。”平台之间的白热化竞争,将卖家困在了竞价系统里。操盘手Rocky对硬氪表示,为了增强竞争力,部分平台会内置价格监测插件,向买家展示商家的涨价趋势。“过去我们可能比较常见的是在黑五月份之前涨一波价,但现在这种小把戏就越来越难行得通了。”“低价做到今天已经没有什么想象空间了,平台没有底线的低价策略反而会倒逼卖家放弃卷价格。”多位行业人士向硬氪阐述了类似的观点。行业正在期待卖家在产品力升级上团结发力,对平台的低价策略发动“反攻”。来源:卖得多、赚得少,海外“双11”快被中国卖家卷疯了
  • TEMU要把亚马逊赶下王座

    热点聚焦 2024-12-06
    十多年前,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在与淘宝、京东等中国本土电商的激烈竞争中,节节败退,最终在2019年关闭中国国内电商业务。 然而,亚马逊在国际电商市场上也没能高枕无忧太久。经过近两年的狂奔,拼多多旗下TEMU已成为仅次于亚马逊的全球访问量第二大的电商平台,且年内用户量有望超过亚马逊。TEMU来势汹汹,如今更瞄准了亚马逊的基本盘。华尔街见闻了解到,TEMU正扩大其在美国和欧洲的本地供应商战略,同时,靠全托管打下江山的TEMU,也在考虑采用第三方平台模式,以拉拢更多商家。亚马逊的全球电商霸主地位受到威胁。今年下半年以来,亚马逊也吹响了反击的号角,低价商店Amazon Haul近日已经在移动端正式上线。从过去一年的趋势可以看到,TEMU和亚马逊相互模仿,深入对方腹地,也意味着这场“火拼”已进入短兵相见的阶段。 全球电商行业的新一轮攻防战越演越烈,开创者和颠覆者都已火力全开,全球电商市场的竞争格局将被彻底改写。这一仗没有退路,所有人都必须全力以赴,不然就可能成为兴衰交替下的败退者。一场海外电商之王的争夺战,已然进入倒计时阶段。 01 焦灼TEMU与亚马逊之间的竞争,在过去半年里愈发焦灼。双方都试图从对方手里,抢来更多的商家。今年6月,亚马逊在深圳开了一场卖家闭门招商会,透露了即将开展的新项目“低价商店”的消息。这一举措被外界解读为,亚马逊面对TEMU等强势冲击下做出的被迫反击,也是目前来看力度最大的举措。跨境电商专家林智勇对华尔街见闻指出,此前,亚马逊曾试图和TEMU、Shein拉开距离,通过承诺快速发货来坚守阵地,鼓励中国商家更多使用美国仓配服务。作为部分应急应对策略,亚马逊还大幅削减了向销售价格低于20美元服装的商家收取的费用。全新上线的低价商店Amazon Haul,于11月13日开始向美国部分客户开放,所有商品售价都将在20美元或以下,主打低价时尚、家具和日用商品,价格普遍低于10美元,且提供免费退货服务。据悉,Amazon Haul上售卖商品大都是义乌产的不超过7美元的家居小商品、不超过5美元的时尚配饰、还有不少类华强北的3C产品,这些也是TEMU、Shein等的重要类目。这也意味着,相比过去,亚马逊现在更需要中国白牌商家的支持,而这正是拼多多和TEMU崛起的重要法宝。在此背景下,亚马逊去年以来明显加大了在中国的招商力度。例如,时隔三年零九个月,去年底,亚马逊在深圳重启面向卖家的招商大会——2023亚马逊全球开店跨境峰会,并面向中国卖家开放了亚马逊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此外,亚马逊今年在中国武汉等多地新设网点,并举办更多针对卖家的研讨会。与此同时,11月8日,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首个创新中心在深圳前海国际人才港正式启用,旨在吸引更多中国电商卖家加入其平台。就在亚马逊创新中心开幕日当天,TEMU员工在楼下立起了招商牌,被邀请来参加亚马逊开幕仪式的大卖们都被询问是否要入驻TEMU。有趣的是,TEMU多业务部门也在今年从广州迁往深圳前海国际人才港。除了在国内“抢人”,TEMU也冲到亚马逊的腹地,且不断加大作战力度。过去大概半年时间,TEMU一直都在招募美国商家,但商家只有拥有专门的邀请码才能加入;而从11月开始,TEMU降低商家入驻门槛,任何美国品牌或个人卖家都可以在TEMU上注册并进行销售。TEMU发言人在一封电子邮件声明中表示,TEMU正在为美国本地卖家打开大门。卖家现在可以直接从美国仓库发货,并以最快一个工作日的时间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美国市场之外,TEMU的本地化策略持续推进。12月3日有消息传出,TEMU也正在积极招募新的英国卖家,旨在加速其在英国市场的扩张。除了加大招商力度外,TEMU也开始丰富经营模式。不同于去年只有全托管模式,TEMU在今年初上线了半托管模式,最近又有消息称,其在考虑推出第三方平台模式,商家自主选品定价、开设经营店铺,发货到海外,平台收取交易佣金。第三方平台模式,正是亚马逊在过去五年里发力的重点,也助力其GMV从2019年时的3350亿美元,一路增长至2023年底超7000亿美元。如今第三方卖家贡献了亚马逊平台GMV的六成以上。 亚马逊做起低价,TEMU发力第三方平台。显然,随着竞争越发焦灼,TEMU和亚马逊都开始毫不客气的学起别人的“杀手锏”,变得越来越像对方。02 冲刺近两年来,TEMU等中国跨境电商平台的强势崛起,让亚马逊意识到自己的全球电商霸主地位并非不可撼动。根据10月份SimilarWeb发布数据,TEMU在推出仅两年后,便成功超越eBay,成为全球访问量第二的电商网站,仅次于亚马逊。此外,据Sensor Tower数据,8月份TEMU APP的用户数量在主要电商平台中位列第三,已达到亚马逊用户数量的91%。照此速度,TEMU的用户数量预计年内就可能超过已创立30年的亚马逊。依靠低价策略和首创的“全托管模式”, TEMU在2022年像鲶鱼一样冲进跨境电商这片蓝海。据华尔街见闻统计,截至目前,TEMU已经在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数量已是去年的两倍。 面对TEMU的来势汹汹,亚马逊的一位发言人也曾表示:“公司一直在探索与销售伙伴合作的新方式。” Amazon Haul的上线就是亚马逊的直接回应,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亚马逊守住阵地。林智勇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亚马逊如今推出低价商店的举措,无疑会削弱TEMU、Shein等的低价优势,自身地位得到强化。此外,TEMU本身也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仅从营收来看,TEMU给拼多多贡献的收入增速已经明显放缓。据拼多多财报,今年第三季度,以TEMU为主要驱动力的交易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2%至500亿元,作为对比,前两个季度的增速分别为327%、234%。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拼多多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也再度表达了对TEMU增长的预警:“拼多多全球化业务面临的竞争正在日趋激烈。这种竞争再叠加上复杂的外部环境,我们的业务势必会受到一些波动和影响。”随着体量迅速扩大,TEMU已引起了各国监管的警觉,进入新市场不仅意味着要克服本土化的难题,同时还要应对不同地区在地缘政治影响下的调查、关税、禁令等外部压力。在此背景下,TEMU要想化解海外发展的“枷锁”,那就必须要加强本地化策略。今年初推出的半托管,就是TEMU做出的尝试,通过提供更多元的经营模式,满足更多商家的需求。接近TEMU人士曾对华尔街见闻透露,半托管模式可以让TEMU在保持质价比的同时实现更快的速度。而未来,如果商家的自身能力越来越强,TEMU或许将给予商家更大的空间与自由。这使得,随着接下来TEMU引入第三方平台模式,TEMU未来将同时拥有全托管、半托管、第三方平台三种模式,和亚马逊、Shein、速卖通所采用的模式相同。“跟随”,这是很多企业在遇到增长瓶颈时都会选择的道路,但往往不太容易奏效,例如,国内淘宝、京东都曾学习过拼多多的“仅退款”、“低价”等策略,最后都选择聚焦自己擅长的领域。同样的故事如今在全球电商市场上重复上演,不同的是,所有人都在主动走出舒适区,去寻找新的破局点。跨境电商平台扩张的草莽阶段已经结束,但谁会成为最后最大的赢家仍充满未知。来源:全天候科技
  • 淘宝双12将于12月9日开启,首创“捡宝”玩法

    热点聚焦 2024-12-06
    12月6日,《联商网》获悉,2024淘宝双12将于12月9日晚8点开启。本届双12淘宝推出了全新的“捡宝”玩法:可供“捡宝”的有“地板价”优惠的苹果手机、索尼PS5等尖货,有广受年轻人喜爱的毛绒玩具、谷子等,更有幸运消费者有机会以12.12元的价格开上宝马、当上“包租公”……平台和商家共同补贴的数千万件商品,把今年的淘宝双12变成“宝藏场”。除了“捡宝”玩法,淘宝双12更有满300减40、品类券和商家券,以及惊喜红包、下单返红包等优惠活动,带给消费者多重惊喜。在近日举办的一场双12活动内测会上,淘宝市场部负责人锦雀(花名)介绍,在淘宝APP搜索“双十二捡宝”或“淘宝捡宝”,即可进入双12会场。首次进入会场,页面会跳出带有金铲子标志的动画,根据动画引导即可获知“捡宝”方法。在内测画面中可以看到,在双12会场中向下划动页面,直到发现带有“恭喜捡到宝”图片的商品卡片,即意味着“捡到宝”,点开商品卡片,可查看具体的商品详情、专属价格等。逛得越久、捡到“宝”的机会越多。“捡”到“宝”后,消费者可选择即刻下单支付,或将宝贝加入购物车,与其他双12活动商品一起凑单享受更多优惠;若直接退出页面,则视作放弃捡宝机会。“捡宝”活动负责人透露了参与活动的部分货品清单,记者注意到,除了12.12元或1212元一件的“大宝”,如苹果手机、戴森吹风机、小金豆等“硬通货”,还有不少广受年轻消费者追捧的特色商品。出现在商品清单中的,有今年大火的毛绒文创,如西安肉夹馍玩偶、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啾鸟玩偶挂件等;被《再见爱人》、《好东西》等热门综艺、影视作品带火的周边商品,也有望被幸运的消费者以折扣价“捡”到;“谷圈”的小伙伴也可以期待“挖”到热门IP的爆款周边。部分含“梗”商品也加入“捡宝”活动:你可能会“捡”到“爱因斯坦的脑子”,这是淘宝上近年十分火热的虚拟商品,拍下后客服会给你送上专属祝福,比如祝你升职加薪;你还可能捡到一枚市面上已很少见的一分钱硬币,脑海里有没有自动播放“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内测会现场,“捡宝”活动负责人还透露,活动期间,还有少量名字里带“宝”或“宝”字谐音的惊喜商品或服务体验,将被幸运消费者以12.12元的到手价“捡”到,如“宝马”、直径一米的巨型大宝面霜,乃至当“包租公”的权利……今年以来,淘宝通过多样的互动玩法创新,如510淘宝周年庆“猜题免单”及“刮刮乐”活动、和巴黎奥运会同步举行的“淘宝运动会”、“开学季”集卡、猫王大赛、欧洲杯猜球等,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参与互动和消费。今年以来,淘宝活跃买家中,95后、00后占比显著提升,其中00后用户在淘宝天猫的成交额同比去年增长28.28%。今年天猫双11期间,大盘成交额中,90 后、00 后消费占比超过 50%。据此前报道,淘宝双12多个行业招商超预期,预计今年将是活动商品最丰富多元的一届双12,有趣的“捡宝”玩法也预计将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淘宝双12是一年一度的“宝贝的盛宴”,是特色宝贝的展示舞台,也是淘宝上万千中小商家创业精神的展示舞台。多年来,“万能的淘宝”因供给丰富、优质、多元深入人心,淘宝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宝藏APP”:消费者在淘宝“挖宝”,用好玩有趣的优质商品妆点生活;万千中小商家在淘宝“挖宝”,靠小而美的生意开启体面幸福的人生。今年双12期间,淘宝还携手中国残联就业服务平台、阿里公益共同发起“淘宝见宝行动”,为残障商家搭建专门的公益会场,让淘宝上十万残障商家的宝贝和故事,被更多人看见和熟知。来源:联商网
  • 猫狗拼2024Q3财报解读:不躺平,意难平

    热点聚焦 2024-11-25
    在互联网大厂们逐步实现互联互通后,近日蒋凡重掌淘天,此举意味着阿里对这位少壮派的认可,也透露出扭转核心电商业务的决心。随着阿里、京东、拼多多等互联网大厂纷纷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均透露在电商大盘增速放缓,他们的主营电商业务增长压力进一步显现,在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实施后,有待新的增长潜能释放。而在今年的双11大促,原本是年终冲业绩的窗口期,尽今年双11的大促时间成为历史最长一届,但热度却成为历史最冷。此外,今年大厂们不约而同大力挖掘人工智能的力量,不仅陆续将AI大模型赋能主营业务,还表示将持续加大人工智能模型的投入。只是效果,还不能有段时期内显现。不甘躺平的各大电商平台,又将何去何从?商家们又该如何应对?01 猫狗拼,难逆“降速”先来看阿里。今年三季度中,阿里实现收入增长5%至2365亿元,但经调整净利润下滑9%至365亿元。从具体业务来看,阿里国内商业扭转了上个季度的颓势。淘天收入为990亿元,同比增长1%,上个季度同比下降1%。其中,客户管理收入为703.6亿元,同比增长2%。中国批发商业收入同比增长18%。直营业务也从上个季度9%的下滑增速缩窄至同比下降5%。不过,由于淘天强化了用户投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利润表现,经调整EBITA同比下滑5%。至于利润下滑,阿里在财报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对电商业务的投入增加所致,部分被收入增长和运营效率提升所抵销。该季度的销售和市场费用占比同比提升了13.7%,为324.7亿元。这些投入确实让阿里在用户层面获得可观数据。一方面,今年“双11”淘天买家数量创历史新高,截至本季度末,88VIP会员规模达4600万;另一方面,本地生活集团方面,高德在国庆假期期间的日活跃用户峰值超过3亿,创历史新高。但老对手京东、拼多多也没闲着。在京东集团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业绩中,京东活跃用户数和用户购物频次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同比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三季度,京东集团收入加速增长至26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1%;经营利润为120亿元,较2023年第三季度增长29.5%。尽管今年三季度营收增幅表现不错,但净利润的增幅则相比上个季度有所放缓。从具体业务来看,零售板块依然贡献了收入的大头,,同比增长6.1%达2249.9亿元,为公司贡献超8成营收。其中,3C家电等核心优势品类收入同比增速提升,日用百货品类收入连续三个季度保持高个位数同比增长且超出行业平均增速,超市和服装品类收入都取得了同比双位数增长;服务收入约558亿元。不过,京东物流的营收增速呈现明显放缓之势。拼多多则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总营收993.544亿元,同比增长44%;归属于拼多多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49.807亿元,同比增长61%。尽管业绩仍然高速增长,但三季度拼多多利润环比下滑22%。这是因为拼多多在成本投入上的增加。2024年第三季度,拼多多收入总成本397.092亿元,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17.84%。这主要是源于履行费和支付处理费的增加。与此同时,拼多多总运营费用也较2023年同期增长39%至353.527亿元,环比增长14.79%,而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销售和营销费用的加大投入。以上举措是拼多多不得不为之。拼多多集团执行董事、联席CEO赵佳臻指出为了维护同款商品的竞争力,拼多多不得不付出远超同行的巨大成本,而这也必然会影响当下以及未来的盈利水平。总之,“猫狗拼”的增速都在放缓,各自在保持起盘优势的同时探寻新机。其中淘天货品充盈,有低频长尾商品的复购作为长期优势。京东体验较好,履约更快是长期优势。拼多多保持低价,提升复购是长期优势。他们的主业基本盘相对稳固,又不断互相试探边界。但今年双11也能明显看出,即使是GMV也没有过去增长迅速。甚至今年阿里的双十一战报就用“品牌成交额”取代总体GMV,仅突出局部信息。加上还有以兴趣、信任为基础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直播带货平台的挤压。大厂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要更快“支棱”起来。02  拼杀“第二增长曲线”作为阿里第二大增长曲线的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光从收入增长看没错,本季度317亿元的收入,增速高达29%。主要是由速卖通Choice和Trendyol的收入增长所驱动。可惜增长的质量堪忧,经调整EBITA去年同期为-3.8亿元,本季度为-29.0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657%。其次是本地生活集团,当季收入增长14%至177.25亿元,其余的菜鸟集团、云智能集团、大文娱集团收入分别增长8%、7%、-1%。再看海外市场同样焦灼的拼多多,Temu的表现一直以来都是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当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重新执政的背景下,市场越发好奇拼多多外海市场战绩如何。在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拼多多并未将其具体分类披露数据,但在电话会议中,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陈磊表示:“我们在中国以外的业务虽然还很新,但在过去一年里也取得比较大的发展。”相比于阿里、拼多多在海外市场的刀光剑影,京东在这方面就显得不尽人意。京东的海外业务曾因成本高居不下,关停东南亚两大站点。而在更早之前,公司宣布退出欧洲市场,并关闭旗下跨境电商平台JOYBUY的英文站和俄文站。包括海外业务、达达、京东产发、京喜等京东新业务板块,在报告期内实现收入49.7亿元,同比下滑25.7%。所以,京东更着重发力的第二大核心业务板块是京东物流。2024年第三季度,京东物流收入增长至444亿元,同比增长6.6%。其经调整后净利润达到25.7亿元,同比增205.1%,毛利率由7.9%增加至11.7%,创造了上市之后的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京东物流业绩增速明显放缓。接下来的互联互通或许能帮京东物流提升营收水平和增速,京东目前已经全面接入淘宝天猫平台,众多淘宝天猫商家已经选择京东物流作为服务商。不过,互联网平台对于传统电商业务和多项其他业务的竞争,已经不局限在目前的体量、增速、盈利能力。技术上的革新,是他们下一阶段的竞争红海。03  持续加码,押注“AI”在国内外电商竞争都较为激烈的情况下,越来越多大厂开始看向云计算赛道。阿里的各项产品中,首当其冲的是阿里云。其于本季度实现收入296.1亿元,环比增长11.5%。这也是阿里云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增速上涨。该季度,阿里云经调整EBITA利润达到26.61亿元,同比增长89%。据阿里财报,云智能营收的增长来自公共云业务的双位数增长,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五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阿里巴巴方面在财报中表示,“未来,阿里云将继续投入于客户增长和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方面,以推动AI的云计算渗透率,并巩固阿里云的市场领先地位。”在过去一年,阿里云延续降价和开源。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百炼平台上的三款通义千问主力模型再次降价。Qwen-Turbo价格直降85%,低至百万tokens 0.3元,Qwen-Plus和Qwen-Max分别再降价80%和50%。因为在此之前,百度已经宣布其两款主力模型 ERNIE Speed、ERNIE Lite 全面免费。字节跳动旗下豆包大模型宣布降价,腾讯的混元大模型也进行了降价。对于价格战,阿里高管在财报业绩会表示,“这是用户增长或者用户获取的一个手段,AI的需求还是非常早期,在这个领域,我们还是会持续的以拓展用户的角度去做这些产品定价。”与此同时,阿里云的利润有所上升,但占比仍没超过10%。并且阿里云近些个季度的收入增长都是个位数,要知道亚马逊的云计算规模是阿里云的6.5倍,增速仍高达19%。但即使是利润率不高,收入增长没跟上国际主流云厂商,阿里云也已经决定不再量入为出,开始不计得失的capex(与Meta这种买卡狂魔没法比,与自己比,2024全年超500亿已经是巨大的投入了)。除了阿里云的通义大模型,中国一半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云上,百川智能、智谱AI、零一万物、昆仑万维、vivo、复旦大学等大批头部企业及机构均在阿里云上训练大模型。节奏稍慢的京东也已推出京东云言犀大模型,在营销场景、企业办公场景、研发场景,协助用户。拼多多则在去年成立了一个数十人的AI大模型团队,探索 AI 大模型在客服、对话等场景下的应用,且会拓展至其旗下跨境电商平台 TEMU 智能客服、搜索、推荐等业务场景。电商与AI大模型的结合,带来的技术革新,或许是大厂们下一阶段竞争的关键所在。未来,或许有更多C端用户能免费使用基础AI应用,这巨大的访问量也有助于倒逼平台进一步提升模型服务能力,完成良性循环。但在电商大战中,阿里、京东、拼多多仍会在新的阶段一较高下。来源: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