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播平台被查 资本疯狂vs色情泛滥多

    热点聚焦 2016-07-13
                文化部12日公布了对一批网络表演平台的查处结果,26个网络表演平台被查处,16881名违规网络表演者被处理。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网络直播终端从PC端走向移动端,直播开始步入全民时代。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引来资本疯狂,各类直播平台正成为投资“风口”。去年底以来,微吼、映客等不少直播平台获得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融资。与此同时,网络直播中的色情、暴力、侵权等问题也随之凸显。  关闭表演房间4000余间  据文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广东等6个省(市)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近期对各类网络表演平台进行了检查,并与网络表演平台自查自纠相结合,对网络表演内容进行集中清理。‍‍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据文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集中清理,各大网络表演平台共关闭严重违规表演房间4313间,整改违规表演房间15795间。  记者了解到,这次查处的直播平台和表演者中不少涉及淫秽、色情内容,而这正是目前直播中的主要乱象之一。记者此前在一些知名直播平台上看到,部分“主播”通过肢体和语言进行性挑逗、性暗示。“现在手机几乎成了学生的标配,直播平台里防不胜防的色情信息实在让人担心。”北京一位家长说。  暴力、教唆犯罪等内容也是这次查处的重点。在部分直播平台上,飙车、吃灯泡、嘴咬几十支正在燃烧的香烟等搞怪直播内容不时出现。文化部今年4月份曾明确指出,有直播平台直播黑帮主题游戏“侠盗猎车手(GTA)5”“如龙0”等,画面血腥,教唆犯罪;直播违规游戏“扎金花”等,宣扬赌博行为,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据文化部12日发布的查处结果,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熊猫互娱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六间房科技有限公司等12家经营单位因提供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和危害社会公德等违法违规内容被查处。同时,不少主播和表演者受到查处,共解约严重违规网络表演者1502人,处理违规网络表演者16881人。  据记者调查,除了色情、暴力等因素外,直播过程中的侵权问题也屡屡被诟病。去年斗鱼未经授权直播了2015年DOTA2亚洲邀请赛,被法院判定需赔偿相关公司经济损失100余万元。此外,一些视频网站将街景、商场购物人群作为直播对象,甚至还有打着“大学美女必经之路”旗号的直播频道。济南市民李洋说,“很多人都介意这种侵犯隐私的行为,公共场所直播难道没人管吗?”  有“网红”广告报价10万  据记者调查,巨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越黄越暴力越出名,打赏越多”的现象,让一些网络主播不惜直播色情、暴力甚至制造各种闹剧,费尽心思搏出名。  山东一名叫“可可”的女主播,在某直播平台上的粉丝数量已超过百万。粉丝用网络虚拟的鲜花、棒棒糖、钻戒、豪华邮轮等礼物给她打赏,“可可”还通过开通会员、加微信号和网友合照等多种方式获得额外收入。“有的狂热的粉丝会根据表演情况,连续送出每组1314个的礼物,其中一个礼物0.1元至十余元不等,一组1314个就得上百元至上千元。送521个一组、88个一组的就更多了。”“可可”说。  据了解,不同平台有不同的分成模式,有的平台主播能得到三成,有的则能拿到五成,有的平台还会根据营收不同,设置相应的分成比例。  此外,除了直接打赏分成,主播参加粉丝邀请的各类活动、网店销售商品、直播时推送广告等方式都可获得收入,不少“网红”推一条广告的报价都超过10万元。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估计今年红人产业产值接近580亿元,已远超去年全国440亿元的电影总票房。  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也引来了资本的疯狂,各类直播平台正成为投资“风口”。去年底以来,微吼、映客等不少直播平台获得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融资。今年3月15日,直播平台斗鱼TV获得腾讯、红杉资本等投资机构1亿美元B轮融资。  ■专家建议  建立表演者  黑名单制度  文化部2011年出台《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近日,文化部又印发《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禁止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用户,或以恐怖、残忍、摧残表演者身心健康等方式,以虐待动物等方式进行网络表演活动。  安徽大学社会学副教授王云飞等专家认为,目前直播内容种类繁多,对其是否恐怖、残忍、暴力或是低俗难以清晰界定。一些平台和主播打“擦边球”,有的还故意将服务器放在国外以逃避直接监管,为此,需逐步细化政策,明确各种行为的边界。  一些文化执法人员表示,对于违规网络直播的查处也存在困难。据了解,目前文化部门监管网络直播主要靠随机巡查和群众举报,直播平台需自审自查,对直播内容负责。但部分直播平台管理人员表示,近千个直播同时在线,常常难以无缝监控。  主播等表演者对网络直播的内容负有最直接的责任,部分专家认为,应建立完善主播等表演者“黑名单”制度,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起到有效震慑警示作用。同时,应对网络主播实行身份认证等实名制措施,做到来源可查、责任可究。
  • 裂变淘品牌:营销投入远超开店 后电商时代面临阵痛

    热点聚焦 2016-07-08
    起源于2006年的淘品牌,在今年受到的关注甚至超过了过去十年的总和。如果让大家来描述这个在中国电商江湖土生土长的商业群体当前的生存现状,有人会选择“穷途末路”这样的字眼,而另外一些人则可能选择“优化升级”。两种相对极端的观点,代表了大众对淘品牌截然不同两种看法,即便是当下集体走上了资本化的道路,也并没有淹没这些从淘品牌诞生就伴随其一路走来的种种争议。而这些也许正是起源于淘品牌自带的几个天然属性,草根、个性、低价、低质以及其致命弱点强依赖性……业内认为,随着淘品牌获取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提高品牌格调,从根本改变曾经低价、劣质、山寨的品牌形象,将成为发生裂变走出行业阵痛的关键。电商创造了淘品牌在今年6月20日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淘品牌裂帛,一直被认为是淘品牌的鼻祖。而其从通州一座民宅里两台缝纫机发展而来的品牌成长故事,也代表了当前大多数提交IPO申请或准备提交IPO申请的淘品牌的成长过程。裂帛创始人 汤大风、汤小风汤大风和汤小风是创立裂帛的两个姐妹,2006年的裂帛还是一个只销售姐妹俩从云南等地淘来的民族服饰的一家淘宝店,凭借着店主在摄影、平面设计等方面的才能,裂帛在2007年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工厂”——一个版师、两台缝纫机和三四个工人,开始卖自己设计的衣服。在杰克琼斯、骆驼、优衣库等知名服装品牌还看不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的2007年,凭借着与众不同的设计,裂帛很快在诸多淘宝店中脱颖而出。2007年底,裂帛已然从一个“家庭式作坊”变成一个近百人的“正规军”。随后的2008年——2012年,麦包包、茵曼、御泥坊等最早一批淘品牌们开始迅速在各大电商平台崛起。有人说,在当年的大学女生宿舍楼下,十个快递中就有一个是麦包包的盒子,这个在现在看起来设计感并不是很强的品牌在当时谜一般地风靡了中国众多高校。根据2011年的“双十一”,当时的109家淘品牌在当天的成交额为3.356亿,占整个淘宝商城10%,平均单店的成交是308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是淘品牌兴盛的象征。重度依赖市场营销2007年中,淘宝网正式推出广告业务,2008年,早期的淘品牌如御泥坊、歌瑞尔等开始在淘宝投放广告。除了淘宝广告之外,2009年底,淘宝网与湖南卫视成立合资公司“湖南快乐淘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0年4月,湖南卫视品牌栏目之一《天天向上》为此制作了“快乐淘宝”特辑,挑选了多个品类的10多家淘宝网店铺进行典型推广。据了解,当时参加快乐淘宝的店铺以淘宝网的广告商家优先,而除了《天天向上》之外,湖南卫视美容类栏目《我是大美人》、购物节目《越淘越开心》和《快乐购》以及曾经的热播电视剧《咱们结婚吧》、《小爸爸》等中均曾出现过御泥坊的身影。而仅上线65天,其销售在淘宝天猫坚果行业跃居第一名,花茶行业跃居前十名的三只松鼠更是熟知当下的各种营销套路。除了先后在热播剧《欢乐颂》、《好先生》中疯狂刷脸之外,电视台广告、综艺节目冠名以及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会化营销也不乏其身影。这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营销方式,不仅让喜欢护肤、零食的软妹子对这两个品牌熟记于心,更让很多男性消费者对其耳熟能详。不过,令人遗憾的是,频频刷脸的淘品牌却并不能因此而摆脱对平台的依赖,随着天猫的崛起,传统服装品牌的入驻,淘品牌们的话语权开始变弱。以阿里巴巴为例,当前淘品牌需要承担各种广告位、直通车、技术服务等各种费用,不打广告基本已很难获得足够流量。此外,天猫中单个流量转化成本已从三毛钱变成一块钱。一位来自传统供应链的人士曾向新浪科技透露,尽管没有线下门店及中间商的投入,但过度依赖于流量的淘品牌们在营销上的投入早已超过了开店成本。这种处境,一度让源于线上的淘品牌试图通过开实体店、走向线下寻找出路。淘品牌面临行业阵痛2012年,在移动互联网、“双十一”以及相关政策的化学反应之下,传统商业遭遇业绩滑铁卢。大量拥有强大口碑的传统品牌纷纷触网,这让在线上土生土长的淘品牌出现了诞生以来的最大危机。2013年双十一的数据成为了淘品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天猫女装领域,传统品牌已与淘品牌平分秋色,销量前10名中各占5席。男装淘品牌全线溃败,天猫男装2012年销量前十名只占3席,其余均为传统品牌。而到了2014年的双十一,女装方面传统品牌继续表现强势,优衣库仅次于韩都衣舍排在第二,并在前六名占据3个名额,与淘品牌持平;而男装方面更加严峻,TOP10排行榜已无淘品牌踪迹,成为传统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2015年双11女装交易指数排行榜:优衣库居第一而从当前几个公布招股书的淘品牌身上可以看出,淘品牌不仅未从2013年的危机中走出,当年危机带来的阵痛依然影响着当前的营销数据。根据茵曼、初语母公司汇美集团日前向证监会递交的招股书显示,其2015年净利减半,服装库存大增;裂帛2015年营收为5.46亿元,低于2014年的5.79亿元,更低于2013年的6.88亿元。除了传统品牌触网带来的竞争压力变大之外,网购红利减退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削弱消费者消费能力等也对淘品牌形成挑战。一位从事投资行业的人士向新浪科技透露,投资者选择此时上市,也有对淘品牌未来的担忧,即一旦淘品牌在与传统品牌博弈中失败,估值势必有所下降。一位来自服装行业的人士也认为,当前线上的流量红利期已经成为过去,后电商时代,淘品牌获取流量的成本和门槛越来越高。他表示,淘品牌上市后,如何增加品牌内涵、增强产品品质、发挥工匠精神,改变曾经低价、劣质、山寨的品牌形象,将成为其完成裂变升级的关键。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口袋妖怪》手游上线后一夜爆红 任天堂股价应声大涨10%

    热点聚焦 2016-07-08
    北京时间7月8日上午消息,由于市场看好最新发布的《口袋妖怪》(Pokemon GO)手机游戏前景,促使任天堂股价今天早盘大涨逾10%。任天堂去年宣布进军快速增长的手游市场,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但公司今年3月发布的首款手机应用Miitomo主要是一款社交网络应用,所以很多投资者和玩家都很期待《超级玛丽》等经典游戏登陆手机平台。周四下午,《口袋妖怪》成为苹果App Store排名最高的免费应用。而据媒体报道,该游戏在Android设备上的安装量也达到5万至10万。“我们原本认为《口袋妖怪》的商业化前景平平。”麦格理证券在研究报告中说,“但现在似乎高了很多……美国刚刚上线,预计日本很快也会上线。因此我们预计该游戏本周末将在美国和日本获得较高的排名,股价也出现了积极反应。”任天堂还承诺,在今年推出另外4款手机游戏。为了提振困境重重的游戏机业务,任天堂计划于2017年3月面向全球发布下一代游戏机。网路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华为专利诉讼能否撬开美国市场

    热点聚焦 2016-07-08
    导语:近年来,作为全球手机市场上的“猛虎”,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却一直不太顺利。近年来,作为全球手机市场上的“猛虎”,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发展却一直不太顺利。据外媒报道,华为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地区法庭向美国四大运营商之一T-Mobile提起专利诉讼,控诉后者拒绝与华为达成专利授权协议,并继续使用华为的4GLTE相关通信专利。这是继两个月前起诉三星电子侵犯其4G专利之后,华为在美国发起的又一起专利诉讼案件。拥有1.09亿用户,T-Mobile是世界上最大的移动电话公司之一,虽然属于德国电信(DeutscheTelekomAG)的子公司,但在过去,T-Mobile在西欧和美国运营GSM网络并通过金融手段参与东欧与东南亚的网络运营。抛开这家公司的背景,让外界更为关注的是T-Mobile背后所代表的运营商市场,在运营商主导的美国市场上,华为此举无疑是在“冰峰上”行走。记者了解到,与全球其他区域不同,美国市场的智能手机销售大约95%是通过运营商渠道卖出去的。华为与T-Mobile的“专利诉讼”在外界看来似乎不算理智,甚至会影响华为在当地运营商市场中的声誉。但华为的态度坚决,“我们与T-Mobile在美国进行了多次接触,期望通过友好谈判达成有关专利的许可,但并未得到T-Mobile的积极响应,双方难以达成一致。因此华为发起了此次诉讼,以解决双方关于专利许可的争议。”华为在官方声明中称。事实上,在过去两年间,双方已经进行了多次小范围“交锋”。2014年9月,T-Mobile曾经指控华为员工非法窃取其智能手机测试机器人技术,在T-Mobile实验室未经许可拍照并试图带走部件,造成了数千万美元的损失。当时华为承认自己员工的行为不当,并开除了这两名员工。但在同年,华为也要求T-Mobile开始专利授权谈判,但T-Mobile拒绝签署保密协议与授权谈判。但直到今年年初,华为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反击”。今年1月15日,华为向得州东部联邦地区法院(EasternDistrictofTexas)连续发起4起专利侵权诉讼,指责T-Mobile在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制造、使用、提供销售、进口美国并销售同样未获得授权的系统、产品或服务。随后,为了协议和授权都达成一致,双方对协议细节进行了反复商讨,但华为称T-mobile拒绝了华为的专利授权条件,并称华为违反了公正、合理且非歧视的承诺。“T-Mobile在没有华为4G无线网络关键性专利的情况下,是无法运营它核心的无线网络技术的。”华为称。数据研究公司comScore调研结果显示,苹果和三星依然是美国市场的霸主,加起来占据了接近70%的市场份额。而对于华为来说,尽管终端业务崛起,但华为的诸多旗舰机型却在美国市场不能上市。除了部分对中国厂商的偏见外,也有声音指出,美国方面担心的问题是华为的电信网络设备会威胁其网络安全。华为也在试图改变这种看法,比如与美国公司微软以及谷歌的“交好”。华为计划在今年秋季发布一款和VR兼容的智能手机。谷歌在合作中提供VR软件平台。而与微软及英特尔合作的二合一产品Matebook近期也将在美国上市,除了传统销售渠道,还将进驻全美的近百家微软旗舰店。更多分析师认为,比起品牌和技术合作,专利诉讼更加有利于华为在美国的品牌营销,也有利于华为与运营商的谈判砝码。“美国市场一直是华为最想进但最难攻破的最后的海外重要市场,和谷歌以及微软的合作对全球消费者也有心理暗示:华为正在替代三星成为Android的领袖和旗帜。”手机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记者说,专利的问题有更强的暗示效果。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