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共享经济看未来的智慧物流

    热点聚焦 2016-06-17
    6月13日,在菜鸟网络举办的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阿里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作了题为《演进中的共享经济》的演讲。以下是演讲实录,经《天下网商》节选整理:共享经济的3个层次共享经济的发展实际上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私人资源再利用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私人的资产或者私人的空间,或者私人的服务,那这些服务怎么给别人。第二个层次涉及公共资源的深度开发。很多城市或者社会当中的公共资源,怎么去分享给更多的组织和机构。第三个层次,和电商、物流相关联的,就是基础设施层面的共享经济。实际上今天一套全新的信息基础设施正在建立,电商物流、互联网物流的基础设施。对于物流、生产和消费、生产和贸易来讲,重要的改变是由新的商业基础设施、新的信息基础设施所塑造的。简单去看待,可以看到它由云网端来构造,由电子商务交易的基础设施、新型智能物流的基础设施、金融支付的基础设施、现代制造的基础设施,包括其他基础设施共同组成。横向分工带来的重新思考过去的工业产业或者农业都是以垂直分工体系来构成的。我们传统的物流体系,基本上是每一家物流企业自成一体,从头到尾垂直贯穿。这种行业的垂直模型,行业的垂直占用模型,包括仓配、快递员、服务设施,整套体系都是由一个快递公司,或者由某一个产业的公司自己去占据,或者自己去构成的。但是这样一个垂直分工的体系,实际上今天正在被一个横向分工的体系去替代。在底层,过去工业经济的基础设施,比如说“铁公基”构成的基础设施,上面叠加了新的基础设施,比如说云、网、端,共同构造一个新的基础设施。资产和资源的互用,你会发现资产是属于你的,但是使用并不是属于你的。当一个物理物件,一个基础设施的存在,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的时候,使用权比所有权更重要。不要试图占用这个资产,而要试图高频次、高效的去利用这个资产,去使用这个资产,让这个资产发挥更大的价值和效用,这是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的核心。如果按照这样一个思想和原则去考虑的话,商业的设计要重新思考。不见得你拥有这个资产,你就能把价值创造得最大,而是你能够更多地使用整个社会当中,开放体系当中资产的价值,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这些互联网的企业——移动互联网的公司、云计算的公司、大数据的公司,今天他们都是轻资产的运营模式。他们并不真正拥有这些土地、房产、设备,但是他们可以把这些资产重新连接,产生更大的价值。这是横向分工所带来的一个新的基础架构,在这样一个新的基础架构背后,可能每个商业主体角色都要重新思考:在未来五年、未来十年,你怎么定位。每一个物流企业,每一个物流的服务商、平台企业,包括菜鸟物流,包括网店、网商、消费者都要思考,在新的结构图里应该怎么样去创造价值,怎么样用分工协作、对等开放的分享去重新连接,依次找到未来真正的创造性模式。在我们看到滴滴出行的模式用互联网自由连接的方式实现了交易,实现了服务,这是一种新的连接方式。我想这种连接的方式,是由我们今天讲到的网络、云技术、大数据带来的,是由一个新型的信息处理方式带来的。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各种连接不发生,或者发生的成本很高。快递物流在过去是25块钱、20块钱送一单产品、一单包裹,但今天5元、3元就可以送,为什么?简单来看是由于量,事实上是由于信息成本急剧下降。这个成本用平台沉淀的数据,用个人信用或者说相互之间的评论来解决掉了。所以当用户认真和市场验证,进一步降低信息处理成本时,重新连接就发生了。所以,今天这个时代,智慧物流或者电商物流正在发生一个新的变化。电商物流还不能叫做一个独立的行业,但是是未来正在发生的变化。再往后五年十年,电商物流一定会变成由新的基础设施所支撑的新的服务体系,在新的服务体系下面,我们看一下它的连接方式。新体系中物流框架的一种思考我们讨论过这样一个框架,也许它不成熟,但是今天抛出来给大家思考。底层一定是由云计算、大数据支撑,你必须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处理各种各样的订单,各种各样消费者的需求。在云计算的上面,它应该是由智能的物流系统、电商的交易平台,甚至也要有全球性的支付平台构成,这是第二个层面。第三个层面,商家、物流企业、快递员和各种各样的网点、消费者,构成了上面的应用。在这样一个新的体系下,当然我们的仓配、整个物流设施,我想也是作为最底层,和云计算一样的物理基础设施存在。所以在这样一个新的体系下,我们要找位置。一个纯粹是由物理资产构成的物流企业今天要去思考,数据对它的价值,算法对自己商业模式构造,对服务体系构造的价值。在电子商务交易体系的背后是什么呢?商家的账户体系、商家的交易体系、商品的管理体系,还有整个信用体系,包括整个商品分类和分析体系。快递物流企业对于任何一个商家来讲,极其重要。这些设施今天支撑着所有的商家借助这样一个交易平台,然后对接到所有的物流企业,对接到所有的消费者,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从交易的创建到付款,再到送货的闭环。电子商务交易的基础设施,做线上线下整合的时候,在构成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一套新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这个新的商业体系是一个逆向的服务体系。在智能物流基础设施的共享方面,今天菜鸟物流倡导的开放分享、社会化的基础设施。什么叫智慧的物流,什么叫分享经济条件下的物流?这也是菜鸟要思考的方向。菜鸟在构筑智能化的骨干网层面上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今天对菜鸟来讲,它的创新,如果电子面单可以持续推广应用,形成行业标准的话,我想今天它是能够打通整个交易链路和物流链路的核心载体。电子面单也会为降低信息处理的成本带来巨大的价值,而这个价值会被分享,共享给这个生态体系参与的各方。因为这些数据和整个链路上订单流动当中对商品的管理,是一个非常智能化的载体。这个载体,我觉得是再好不过的数据化载体。当然我们也看到各种各样菜鸟驿站不是把货送到家,而是放到一些神经末梢的配送网络上去,构成今天的体系。共享经济核心:更加开放,更加透明物流,电商的物流,互联网的物流,智慧化的物流,我觉得有巨大的空间可以去挖掘。你单说我们运送货物空载这件事情,就可以带来巨大的成本降低,带来整个环境保护的提升。我们大量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今天大量是浪费着。如果能够用这些智慧化的方式管理起来,把它使用起来——当然这个使用,我想更多应该用市场去驱动,由使用者自己去驱动,而不由某个政府来规划。由市场驱动的分享经济、共享经济,会使得这些资产和资源的使用达到一个充分化的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里,我觉得极其重要的核心就是,由于整个共享经济降低了信息处理的成本,它创造了新的需求,创造了新的市场。价格降下来的时候,并不只是增加了它的价值和效率,同时创造了新的价值。在经济学上,这一点是非常突出的。早些年,圆通率先把电商包裹的价格降下来的时候,使得整个电商包裹的数量发生了爆炸性的增长。当然降价的背后有很重要的原因是规模化的产生,同时整个管理资源也带来了巨大的成本降低。如果说共享经济有什么核心和本质的话,就是要求每一个参与共享经济的角色都要更加开放,更加透明,更加分享资源。你越开放透明,资产运用得越充分,你获得的资源和创造的价值就会更大,我想这是共享经济的实质和核心。今天对淘系交易来说,是3万亿元的交易规模,未来我们预测,整个交易系统会超过10万亿人民币。今天有200万个快递员围绕这3万亿元做工作,从3万亿到10万亿,是3倍增加快递员,还是快递员完成更多的订单配送?或者说今天在道路上有那么多的摩的,各种各样快递员在城市里流动,这些城市的管理和快递员的管理怎么处理?在未来交易体系发生3倍增长的时候,是这样数量在城市里继续扩充,还是有其它更好的方式?同样,新的市场在出现,跨境电商、农村电商在发展。在这两个市场里面有新的需求,怎么样满足新的需求,用共享经济的方式,而不要再用传统垂直分工的模式,去完成这样新的价值和行业塑造,我想是大家要去考虑的最重要内容。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ZARA等近200家服饰大牌为何独爱天猫?

    热点聚焦 2016-06-17
    2016年6月16日,天猫服饰宣布与ZARA、迪卡侬、Adidas、Sandro、Maje、Skechers、Vero Moda、Only、Jackjones、Levis、Timberland、太平鸟、裂帛、江南布衣等近200家国内外品牌再度升级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凭借七成以上的中国服饰电商市场份额占比,天猫继续成为引导全球品牌互联网转型的核心阵地。据悉,天猫服饰与品牌方的升级版战略合作内容主要包括全渠道打通、 数据化运营、新品首发、品牌营销、消费者创新服务体验等一揽子计划,天猫服饰将有效协同淘宝、聚划算等阿里零售平台以及阿里巴巴集团资源赋能服饰商家,不断摸索零售业创新模式。天猫服饰总经理刘秀云表示:“此次跟ZARA等近200家服饰品牌再度续签独家或战略升级合作,再次证明,在传统零售渠道后劲乏力的大背景下,把天猫继续作为国内外服饰最核心的品牌自营阵地,依然是整个行业最大共识。其中已进驻7年的优衣库仍然把天猫当作中国唯一战略合作的电商平台,并依靠阿里大数据有效布局线下渠道,将在2020年实现中国市场1000家门店的目标,这是天猫持续有效赋能商家的最好佐证。”在此基础上,今年618期间,天猫服饰与绫致、GAP、欧时力、艾格、Mo&Co 、GXG、周大福、达芙妮、舒华等30个核心品牌率先实现全渠道库存100%打通,消费者在618期间可享全渠道随时随地购买到当下最新商品以及极速退款等极致服务体验,其中天猫服饰95%商家还支持七天无理由退换货零秒响应,并覆盖北上广等15个城市上门取件。与天猫达成顶级集团大客户战略合作的丹麦绫致时装集团副总裁张一星表示:“作为品牌自营最核心阵地,在过去两年当中,天猫是绫致集团针对中国市场全渠道战略实施的首要阵地。早在2014年双方就已实现全渠道库存100%打通,今年618期间,双方将继续有效提升线下门店发货效率,有效解决全渠道货品周转和流通、提升全渠道销量,并反哺提升线下门店流量,整体提升全渠道供应链有效调配,将物流效能最大化。”2015年8月5日,天猫曾首次公开宣布与全球110多个集团160多个服饰品牌签署300亿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签约商家与天猫在新品首发、O2O、数据化运营、明星资源、品牌营销、服务创新等方面开展合作。签署该战略合作协议的近百个核心商家在2015年双11以及双11前一个月均陆续与天猫推出独家定制活动,当年整体实现战略核心商家双11整体成交同比53%增长。截止2016年3月24日,即阿里巴巴2016年财年数据统计,这些签署战略合作的商家,其增幅为天猫服饰大盘增速的两倍。截止目前,天猫已吸引包括优衣库、ZARA、C&A、Forever21等全球90%以上的快时尚巨头独家战略合作,其中来自瑞典最大的快时尚集团之HM集团旗下少女快时尚品牌monki已完成入驻。 2015年天猫双11期间,优衣库还曾以“2分35秒销售破亿元”创造了全球零售史的销售奇迹,也成为天猫2015年双11服饰最快成交过亿元的品牌单店。此外,天猫服饰2016年将继续联动阿里巴巴集团投资的魅力惠以及阿里巴巴集团欧洲办公室推动奢侈品牌招商计划,目前与法国、意大利众多奢侈大牌的合作谈判正在推动之中。2016年初,Burberry中国区30多个核心一线城市的70家门店与天猫启动全渠道合作,摸索奢侈品牌在天猫进一步数字化转型,天猫通过大数据精准营销为奢侈品牌发掘新的消费群体以及消费习惯。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转型还是坚守? P2P租车能否破未老先衰的尴尬

    热点聚焦 2016-06-15
    在2014年,有P2P租车平台曾公开叫板神州租车:一年内超越神州租车。创业者和他们的投资人认为,在私家车保有量高的发达地区,利用闲置车辆解决用车需求有广阔的空间。与传统租车企业需要取得牌照、购买车辆、布局门店相比,P2P模式租车只需取得车主信任、培养租客使用习惯就能到“手中无车胜有车”。然而,两年过去创业者们所期许的爆发式增长并没有出现,反而还一度“倒退”:主流P2P租车平台均在去年进行了大规模裁员,裁员幅度最高超过50%,小型玩家如CoCar更是直接倒闭了事。“之所以一些中国项目能在2014年拿到热钱,不过是资本在共享热潮中寻求高成长性产品的天性使然”、“进不能与创新公司比成长性,退不能与传统租车拼服务,进退失据是必然的”虎嗅作者虫二,在其P2P租车救亡图存的机会不多了一文中如此悲观地判断。不过今年伊始,P2P租车呈现回暖趋势:先是3月PP租车CEO张丙军透露,已经获得天图资本领投约5亿元C轮融资;然后5月,凹凸租车宣布,其在京东东家平台进行的股权众筹获得了9500多万元的融资,该金额也刷新了国内股权众筹融资纪录;近日,宝驾租车(已改名宝驾出行)亦向虎嗅证实其B轮融资接近尾声。虎嗅和PP租车CEO张丙军、宝驾出行联合创始人王梓冰聊了聊。当市场归于理性后,他们在P2P租车之外正摸索新的发展方式。但在业务拓展的同时,也出现截然不同的态度,“PP租车不会轻易转型”,“现在已经不能把宝驾定位为P2P共享平台了。”。PP租车:不会轻易转型“共享租车可能是过去两年O2O模式里最难做的一种,因为线下的问题非常多。”张丙军如此说道。他所提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丢车上。P2P租车是把个人车辆租给陌生人,并后付费,这种商业模式是对人性赤裸裸的考验。因此,如何通过完善风控系统,保证车辆的不丢车成为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共同难题。对于丢车,PP租车的态度是“如果找不回来,我们会给车主买一辆车。我们敢赔,也敢担风险。”张丙军认为丢车是小概率事件,且通过风控体系,丢失的车辆基本最后都能找回,但在风险面前要建立车主的信任,以此为基础才能获取用户数的增长。“我们预计三年左右市场有10%的车主加入(PP租车)。”。PP租车的风控措施主要在四方面:1、设立保险,PP租车的租车保险由中国人保(PICC)提供的100万P2P租车保险。2、对于租客身份验证,与公安局和交管局数据对接,加入银联创办的安全联盟组织,并与国家认证的互联网征信体统合作接入大数据进行筛选。3、在通过审核的车内安装一部智能盒,24小时实时监控车辆位置4、通过社区机制加强车主、用户之间的互评、打分。“我们不会轻易转型”,张丙军如此说道。不过,在主业方面继续“熬”的同时,PP租车正在考虑新的赚钱方式。PP租车在去年涉足二手车业务,但主要给二手车平台导流,自己不参与交易,按照张丙军的设想,PP租车可以以此获取用户购车意向,实现帮买帮卖和试驾服务。张丙军称,PP租车具体到每个订单上是赚钱的,但因为在二手车等新业务上投入较多,所以整体还处于亏损状态。PP租车预计将在明年实现盈亏平衡。宝驾:已不是P2P租车平台5月底,宝驾租车正式对外宣布改名为“宝驾出行”,在王梓冰看来把宝驾定位为P2P租车已经不太恰当。除P2P租车外,宝驾业务涵盖电动汽车分时租赁、试驾、拼驾。按照王梓冰的说法,宝驾业务的开展均是围绕着方向盘展开的,“滴滴向右,宝驾向左,我们做得所有东西都是基于方向盘的共享。滴滴其实共享的是副驾驶座和后坐,无论顺风车、拼车还是快车,还是所谓的私家车和出租车,他做得这一系列都是给你去乘坐,是一个乘客,而宝驾做得的是你成为一个驾客。”宝驾今年的投入重点在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想要打造一个分时租赁平台:一方面,向分时租赁公司提供停车场地和电动汽车充电桩,另一方面向C端用户提供车辆,最终达到用户通过APP就近取车,和异地还车。王梓冰认为,由于电动汽车价格低,因此不会存在P2P租车上的风险。宝驾的“拼驾”业务和滴滴顺风车类似,不同的是,拼驾业务由搭车者进行驾驶,或者是与车主轮流开长途。可以视作对于跨城顺风车、跨城拼车补充。对于转型原因,王梓冰给出的解释是,P2P租车需要长时间培育,而公司承担着盈利压力不能没有尽头地投入。“P2P需要长时间供养,因为在中国确实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征信、诈骗,58和赶集在中国打了5年的仗才让人知道可以在我这里发广告,我们可能要经历5年、8年甚至10年,才能让P2P模式在国内发展起来。现在有很多问题,是我们平台解决不了的,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停止不前,投资方对我有盈利的需求,你最终根本点你公司是要盈利的,所以我不能等待,而是要用其他的产品线来贴补这个产品线上的缺憾,让它顺其自然的发展。”对于PP租车承诺的丢车必赔,王梓冰做出质疑“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赔,他可能是为了盖掉负面新闻,也可能是稳定消费者的情绪。这赔的钱谁去承担?投资人嘛?”结语经过两年发展,P2P租车难点依旧,无论转型与否,盈利的压力都已经盖在了他们的身上。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马云携全体高管亮相投资者日大会,详解“2.0版”阿里巴巴

    热点聚焦 2016-06-15
    图为马云、蔡崇信、CEO张勇、CFO武卫和投资者现场互动 北京时间2016年6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总部举行投资者日大会,包括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内的公司高管团队集体亮相,向逾200名全球机构投资人和分析师介绍公司最新业务发展和战略目标。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活动表示,阿里巴巴不仅仅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为所有行业打造商业基础设施才是其核心战略,而一个健康商业的基础设施,电商、物流、金融、数据计算、跨境五大元素不可或缺。这是继2014年9月IPO以来,阿里高管层第一次集体亮相,并向全球投资者全景式展现变革后的“2.0版阿里巴巴”。从电商到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物流体系、数字娱乐以及国际扩张,阿里正在通过一场商业变革完成自身的蜕变升级。旗下业务“沙场点兵”作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零售平台,阿里巴巴的业务已从1.0版电商,发展为多元平衡的2.0版产业生态。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阿里巴巴集团为自己定下服务全球1000万盈利企业和20亿消费者的长期战略目标,确定了全球化、农村、大数据和云计算三大战略,并以此形成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全球化、物联网和消费者媒体七大核心业务板块。同时,还在影业、健康、体育、音乐等方面进行了布局。阿里巴巴集团CEO逍遥子当天,阿里核心业务管理层悉数出席,就手机淘宝、商家服务、品牌大客户、阿里妈妈、B2B、农村淘宝、阿里云、菜鸟、投资并购、财务、平台治理等业务和话题,向现场投资者介绍新业务增长亮点。在连续多个季度三位数的增长后,阿里云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云计算服务商;农村淘宝将在2017年实现全国600个县覆盖40000个村点;支付宝预计未来十年全球用户达到20亿。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宣布从2017财年起,收入项目中的“移动媒体及娱乐”将从“其他”类别中分列出来,预示以UCWeb、阿里音乐、阿里体育、优酷土豆为核心的移动媒体及娱乐矩阵,已成为阿里巴巴继电商业务、云计算之后的新主营业务和核心收入来源。赋能商家成为核心价值 在投资者日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次对外发布财年收入指引。预计截至2017年3月底财年(2017年财年),公司收入总额按年将增长逾48%;若不计优酷及东南亚电商领先者Lazarda这两项新购资产,预期2017财年总收入按年增幅为逾36%,均超过2016财年33%的增幅。阿里电商业务平台重点披露了最新用户数、活跃度等数据。2016年5月,手机淘宝日活用户已达1.5亿。手机淘宝用户活跃度逐年上升,DAU(日活跃用户数)/MAU(月活跃用户数)比值从2014年的33%递增至2016年的41%。其中深度活跃用户每天登陆手机淘宝7.2次,浏览商品18个,每天有2000万关于商品的评论和分享在手机淘宝产生。在用户有效活跃度的持续提升下,阿里认为,淘宝早已不止于购物,而是用户享受内容、获取资讯、探索潮流、与商家互动、交流想法以及休闲娱乐的接口。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功能如个性化推荐、定制化资讯更新、不同的消费主题等,大幅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天猫亦已成为国内外商家与消费者加强互动的平台。正是通过从销售及分销渠道向消费者社区平台的升级,淘宝实现了用户含金量和为商家创造价值的双递增。多元化的服务提升了活跃用户的含金量, 2016财年,阿里平台每位年度活跃买家平均带来189元的年化收入,每位移动月度活跃用户平均带来123元的年化收入,去年同期分别为171元及62元。而通过升级企业在中国的经营方式,阿里平台同样为品牌创造溢价。据不完全统计,天猫平台已有逾50个商家意向启动IPO计划,阿里巴巴的关联企业蚂蚁金服以及菜鸟网络均完成了新一轮巨额私募并获超额认购。根据以上数字,在投资者日大会现场,阿里巴巴重点向投资者阐述了平台服务商家的价值。阿里管理层认为,阿里为商家提供的价值,已从此前的销售渠道,升级为多元化的商业基础服务,商家看重的不仅是阿里平台所带来的交易价值,更是市场营销价值和经营效率的提升。内容赋能向商家提供强大的无线运营工具,数据赋能为商家运营客户提供“水电煤”,全渠道赋能助推商家线上线下融合,阿里巴巴正在帮助商家重构运营成本,压缩渠道、销售、营销费用以及其他运营开支,显著提升运营效率和利润率。此类展示多元化增值服务的数字将更多和层次更加丰富的出现在未来阿里的财报中。阿里认为,不是单单追求GMV旗下电商平台突破销售或分销功能,成为消费者社区平台、商家与消费者互动平台,服务消费者赋能商家已超越GMV成为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相应的,GMV数字则将由每季报告改为每年报告。在大会现场,马云对此表示:到2020年,阿里会实现6万亿人民币GMV,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创造一亿工作机会,帮助一千万盈利的企业”。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马云进一步阐释说:“GMV从来不是我们的核心指标,商业的基础设施才是”。阿里巴巴将通过持续自我变革升级商业形态,而这种以搭建商业“基础设施”、赋能商家和企业为核心的商业形态没有任何可参照目标。其发展蜕变的道路将由阿里与千万商家一起创造和升级;因此其价值展示与分析的模式也将由阿里与全球投资者一起共同探索和修正。以阿里升级带动所有行业升级从2016财年始,阿里巴巴在生活文娱、本地生活服务、海外电商巨头等领域收购动作频频。对此,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在大会现场表示,“阿里所做的投资与并购均是按照战略部署实施,从来不是受财务原因驱使。”例如阿里投资苏宁和银泰商业,推动整个线下零售供应链快速转型,致力于让中国剩下90%的零售商业效率更高;投资建设了菜鸟网络,通过大数据驱动起一个智能物流网络,帮助中国整个快递仓储配送行业提升服务,最终减少社会物流成本;投资收购的UCWeb和优酷土豆,已成为阿里巴巴在数字娱乐、消费者媒体板块的旗舰业务。蔡崇信表示,基于全球化、农村经济和大数据的发展愿景,以及打造一个开放、透明、协同的商业基础设施平台的目标,阿里将持续布局生态、投资未来。希望通过资本的纽带更好完善整个商业生态体系和环境,推动和促进各个行业的商业互联网化转型和升级。同时,该集团超过大半的员工以及关联公司蚂蚁金服和菜鸟,几年来在努力从事物流、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广告平台的业务,以及十年后基于数据技术的健康和数字娱乐业务,马云称之为“double H”产业(Health and Happiness)。蔡崇信的发言也呼应了2015年10月8日马云在致股东的一篇长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未来阿里巴巴提供的服务,会是企业继水、电、土地以外的第四种不可缺失的商业基础设施资源。”阿里将通过提供底层服务,帮助各行业里的企业,完成各自的商业互联网化,阿里将以自身商业形态的不断升级,最终带动所有行业的升级。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