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亏48亿,烧钱的“买菜第一股”之争

    热点聚焦 2021-06-21
    冲刺IPO会给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扩张准备弹药,但它们同样需要向市场证明:这个商业模式能走通。战争史上,格罗兹尼巷战被称最危险的巷战。这是因为争夺发生在街巷之间,逐街、逐屋进行,敌我短兵相接、贴身肉搏。现在生鲜电商也开启了巷战模式。6月8日,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赶在同一天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挂牌申请,上演了谁是“生鲜电商第一股”的戏码。在网上下单后,平台通过在小区附近设置的生鲜杂货仓,就能在30分钟左右送达周围3-5公里范围内的消费者——2015年,每日优鲜创造了“前置仓”模式后,一度因为比传统生鲜电商更高效、更有确定性,又比线下生鲜店更便捷的体验,在创业人和资本市场当中受到追捧。但2019年底,前置仓模式被盒马CEO侯毅判定为“to VC”模式,“前置仓模式不成立,是做给VC看的模式。理论上前置仓这个模式是做不成的,但是盒马希望努力一下,尝试下来发现,所有担心的事情都是真实的。”盒马鲜生用前置仓模式运行的“盒马小站”,在当时停止运营,再加上呆萝卜等一众玩家走向末路。前置仓被众人拷问,究竟是不是个伪命题。此前每日优鲜CFO王珺在接受《零售老板内参》采访时表示,每日优鲜已于2019年年底实现全面盈利。一个叮咚买菜店长也曾在《品玩》的采访中表示,他们在上海实现盈利。但整体的经营状况,尚未对外披露过。无论是叮咚还是每日优鲜,都还未向市场证明,前置仓模式是否能跑通。因此,这两份招股书是对这个商业模式的首次公开披露,也得以让我们一窥两家头部公司的种种经营细节。「电商在线」比较了两份招股书,发现2014年就成立的每日优鲜和2017年成立的叮咚买菜,至今都在亏损。作为前置仓模式的发明者,每日优鲜增长乏力,各项指标甚至开始下滑,而叮咚买菜则不顾亏损扩大,一路狂奔。几年下来,小玩家撑不起持续烧钱的状态选择退出,目前前置仓行业已经相当集中,光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就占据了市场近四成的份额,如今还形成了一南一北的格局:每日优鲜在招股书宣称自己是“中国北方市占第一的前置仓玩家”,叮咚买菜则从上海出发,在长三角划分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但这场竞争,远不止南北大战这么简单。2020年是生鲜电商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生鲜电商 B2C 市场交易规模首次突破万亿。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生鲜领域共融资48笔,融资金额达到322.87亿元的新高。在大家都以为只要跑赢时间,就能用规模换利润时,搅局者出现,前置仓的天花板再一次被压低了。被赶超的第一每日优鲜在2020年丢了第一名的位置。被赶超的这年,每日优鲜收窄了亏损,但增长近乎停滞:从2018年到2019年,其收入从35.467亿元增长到了60.014亿元。但2020年的收入仅仅比2019年增加了1亿多。(每日优鲜财务情况)在几乎没有“开源”的情况下,每日优鲜减少亏损的原因是“节流”。2019年到2020年,它几乎降低了包括履约费用、销售和营销费用、一般行政开支和技术内容等所有运营成本。每日优鲜在招股书中解释,履约成本的降低是由于效率提升。而其余几项开支的减少,可以视其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策略:一般行政开支减少意味着没有大幅人员扩张,销售和营销费用降低则表示少了高举高打的营销宣传。但每日优鲜保守得似乎不是时候——2020年,尽管前置仓行业格局已定,但放眼整个买菜平台,老对手叮咚买菜、多点,新玩家多多买菜、美团优选、橙心优选.....无人不在攻城略地,每日优鲜被甩在了后面。2021年第一季度,每日优鲜收入15.302亿元,较去年同期还下降了1.6亿。同期,叮咚买菜收入达达38.021 亿,是前者的两倍多,它这一季度6970万的订单量,比每日优鲜2020年一年的订单量还多。收入下滑的背后,是用户不断被分流。每日优鲜招股书显示,其年有效用户、每位有效用户年支出、订单总数均出现了季度下降,年有效用户甚至在2021年第一季度下降了近80万。尽管在销售和营销费用上增加了近半开支,但收效相当有限,各项数据还都止不住下滑。每日优鲜好不容易减少的亏损在第一季度又扩大了。与此同时,叮咚买菜持续奔跑:从2018年到2020年,其收入从38.8亿元增长到了173亿元,年复合增长达到319.2%。同时,它在29个城市建立了超950个前置仓,每日优鲜在16个城市有631个前置仓。激进派和保守派,都在亏在一个不被看好的行业,头把交椅换成谁都坐不安稳。每日优鲜去年亏了16.5亿元,在招股书中将亏损列入了风险因素,“自成立以来,我们每年都因经营活动产生净亏损和负现金流,未来可能会持续这种状况。”叮咚买菜去年亏了31.8亿,各项运营成本在成倍增加,尤其是履约和销售营销费用。2019年到2020年,履约费用占总收入比重从49.9%下降到了35.7%,但2021年一季度,又增长到了39%。销售营销费用占比则从2020年一季度的2.2%上升至8.4%。(叮咚买菜财务状况)两家公司招股书的财务表上,写着“烧钱”二字。作为卖菜平台,最主要营收都来自于卖菜创造的收入,每年88元的会员费,只能列入其他/服务收入。这些就组成了两家平台的收入结构。其中,最花钱的地方,是平台向供应商买菜的采购成本,以及菜品的加工费和包装费。在这点上,叮咚买菜控制得更好,经计算,2019年至2021年3月止,其销货成本占总收入比例维持在80%左右,而每日优鲜则在90%上下。运营方面,履约费用、销售和营销都需要花钱,不断推高的开支也是两家公司共同面临的问题。履约费用包括给骑手的薪水、仓库运营费、前置仓租金和设备折旧费、第三方平台和支付平台收取的费用。尽管两家公司的骑手和仓库运营都交给了外包公司,由外包公司和骑手们签订劳务合同,支付薪酬,以降低一定成本。但公司要扩张,建立网格仓这样的基础设施、更多骑手,势必带来开支增长。销售和营销费用的支出也少不了。盒马店仓一体的模式之所以被认为可行,就是能从线下为线上引流,而前置仓一没有线下流量,自有app在推广时,还得依靠送鸡蛋这种传统的地推方式——相比而言,美团、拼多多和淘宝app上的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十荟团们有所依托。另外,尽管目前“一分钱秒杀”这样低价促销在各家平台上都已不见踪影,但几个社区团购平台还是通过这种低价刺激,吸收了不少新客。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对手竞争对手太多了。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都意识到了这点,它们一面在招股书中描绘整个社区零售业不断增长的规模,同时也明白社区零售业的竞争激烈。“目前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包括中国提供广泛产品类别的主要电子商务公司、中国主要的在线传统零售商,以及其他专注于杂货产品类别的线上和线下零售商和电子商务公司”,每日优鲜的招股书显示。从目前来看,最显而易见的对手是电商大厂们都已参与的社区团购。尽管前置仓和社区团购这两种模式,分别满足的是消费者“方便”和“便宜”的需求,针对的其实是两类人:传统电商、社区团购、O2O平台和前置仓模式在商品质量及履约时长上的比较每日优鲜在招股书中说,“我们的目标用户精通技术,擅长在线购物和社交媒体,更倾向于购买优质杂货,并欣赏我们提供的便利。”简单地说,这更可能是一群愿意为了便利和确定性多付一些溢价的年轻消费者。而社区团购的用户往往是年纪稍长,或对价格更敏感的人群。他们也许曾经是爱去菜市场或超市买菜的人群,大多有固定的“采购任务”,等得起。这对传统大卖场对简直是致命一击,因为社区团购提供的这些好处比大卖场更有优势:价格更便宜,到自提点步行距离也可能更短。这也是为什么,叮咚买菜会赶在上市之前卖力推自己的预制菜:不光将预制菜作为今年的重要品类,计划达到10%的销售规模,还对预制菜品的投入“无上限”——预制菜被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透露的信息是“买菜到家还不够,还要更快”。这其实是叮咚买菜不断强化自己“便利”的长板,拉开前置仓和社区团购之间的区隔。但前置仓直面的挑战是:一二线城市饱和后,战场一旦拉到三四线城市,它强调的便利,在价格更敏感的三四线消费者中,就不再是一种优势。几种生鲜电商模式在不同城市层级中的“吃香程度”因此,两家公司都在招股书中强调商品的“优质”以及会员带来的复购和高客单价。更稳定的品质是社区团购暂时的短板,而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的88元会员费则带来一定忠诚度——从招股书中可以看出,两家会员费的收入都在2021年一季度有大幅增长。叮咚买菜:代表会员费收入的“服务收入”,在2021年翻了一倍。每日优鲜:主要为会员费收入的“其他收入”,在2021年一季度大幅增长。尽管每日优鲜整体有效用户数量在减少,但它核心用户的平均客单价能达到98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跟平均客单价只有20元左右的社区团购相比,要高出不少,事实上这也是前置仓模式的最高水平。“将继续吸引和留住高价值有效用户,增加每个订单购买的商品数量、每个有效用户的平均支出、扩展SKU,以推动高利润产品的销售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改进,改善我们的成本结构。”每日优鲜招股书中这么说。艾瑞咨询将社区零售市场分成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16年-2020年),商业模式创新。主要通过争夺消费者,获得GMV增长。第二阶段(2020年-2023年),规模扩张。多种商业模式并存的情况下,龙头企业通过优化运营,扩张。第三阶段(2023年以后),技术创新驱动平台化。拥有成熟经验和技术的平台为生鲜市场等线下零售商赋能,加速整个社区零售数字化转型。对照目前的发展进程来看,这个判断对发展阶段和时间段的划分都相当准确。每日优鲜也在前置仓模式增长放缓后,在为第三阶段做准备——其招股书中的第二个彩页,特意提到了“RAIN”,这串意为“人工智能零售网络”的英文缩写,正是为了强调自己的数字化能力。同时,它的招股书显示,“为进一步推动邻里零售业端到端数字化 ,我们于2020年下半年推出智能生鲜市场业务,并于2021年启动零售云业务计划,进一步赋能邻里零售业者拥抱数字化转型我们的人工智能驱动技术平台和其他核心能力。”这说明每日优鲜拥有从一家企业转变为一个平台的野心。如果说社区团购是可见的搅局者,前置仓未来还将迎来两个层面的竞争:一是未来那些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商超们——尽管尚不起眼,但这些本就围绕各个社区周边的大小生鲜零售商们,在接入物美的多点、阿里的淘鲜达等数字化工具后,会拧成一股力量。二是这些数字化平台本身。这些看见看不见的,都或是生鲜平台的潜在对手。冲刺IPO会给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扩张准备弹药,但它们同样需要向市场证明:这个商业模式能走通。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间也不多了。来源:电商在线
  • 京东618累计下单金额达3438亿元

    热点聚焦 2021-06-21
    联商快讯:6月1日0时至6月18日24时,2021“京东618,18周年庆”累计下单金额超3438亿元,创下新的纪录。京东618期间,下单金额最高的品类是手机、空调、笔记本电脑、冰箱、平板电视;售出商品件数最多的品类是饼干蛋糕、牛奶乳品、抽纸、调味品、休闲零食;购买力最强的省市是广东、北京、江苏、山东、上海。这是给消费者带来最佳体验的最好印证;也是创造良好运营环境以及大量帮扶措施,帮助合作伙伴实现强劲增长的最好成果;更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就业、降低碳排放,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的最好体现。百亿购物金、超九成热销商品价保,新推出44项服务、升级38项服务,京东618带给消费者极致体验的同时,也成为品牌商家的最大增量场。6月18日,京东超市开场3分钟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干货食品开场2分钟成交额破3亿,母婴品类开场2分钟成交额破2亿;3C家电品类iPhone成交额1秒破亿,开场15分钟,realme真我和iQOO成交额同比增长超6倍,高端游戏本成交额同比增长400%;6月18日0-10点,新风空调同比增长超8倍,游戏电视成交额超5月全月,健康、智能功能热水器仅半天时间成交额超去年全天2倍……6月18日开场1小时,京东生鲜总成交额同比增长70%;200多个产业带和京东618同频共振,6月18日开场5分钟,五常大米产业带成交额同比增长15倍,武夷山茗茶产业带成交额同比增长10倍,云南咖啡产业带成交额同比增长25倍。火爆的数据,是京东多年如一日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能力打造的成果。今年618期间,京东物流服务范围覆盖中国几乎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全国92%的区县和84%的乡镇消费者可以享受到“当日达”和“次日达”服务;6月8日,进入618以来京东在西藏售出的第100万件商品打包送往刚刚实现电商覆盖的林芝“万人县”米林。为了保障供应链的智能、高效,京东智能供应链每天给出超40万条供应链智能决策;京东与64.3%的自营供应商实现了智能供应链协同,从而有效提升供应链效率;基于智能决策的预售前置,今年京东618助力200个城市实现分钟级送达。京东云作为京东618坚实的技术基石,6月18日凌晨,每秒用户访问峰值较去年同期提升152%,以超高弹性应对海量并发需求。同时,京东还携手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共同促进可持续发展。6月18日,京东集团发布《2018-2020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全面展示京东依托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持续为经济发展、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发展创造的价值。今年京东618实现碳排放同比下降5%,通过丰富而全面的举措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现在的京东618已不是单纯的消费属性,而演变成了消费生产双重属性,成为一个链接消费端和产业端,推动数字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舞台。来源:联商网
  • 5月新消费品牌融资超50亿,资本的“香饽饽”变了

    热点聚焦 2021-06-15
    中国消费市场已经走向精细化、多元化和个性化时代,不断成熟的90后、95后、00后已经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军。传统品牌越来越难以取悦消费者,而近些年消费市场涌现出的新品牌,借助互联网思维在商品、品牌、营销、服务、商业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满足了新消费时代下的消费者新需求。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5月份新消费领域共发生60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金额超51亿元人民币(数百万元人民币融资以100万元计,数千万元人民币以1000万元计,数亿元人民币以1亿元计,外币经过换算,未披露融资金额未计入,融资时间以披露时间为主),融资数量有所上升,但融资规模不及上月。与前几个月类似,5月份融资还是主要集中在食品、美妆领域,这两个领域的融资数量和融资规模远高于其他赛道。此外,服饰、家居、母婴等领域也频获资本青睐。这说明,在食品、美妆领域涌入众多玩家之后,资本也更加理性,新崛起的潮流服饰经济和婴孕童经济,也是资本押宝的方向之一。5月份新消费品牌融资额仍以千万级为主,获得千万级人民币融资的品牌超过20家,超过亿元人民币的融资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母婴、鞋服、宠物等领域。食品饮料领域,“零食很忙”完成2.4亿人民币A轮融资,由红杉中国与高榕资本联合领投。本轮融资为零食很忙首次融资,将主要投入企业全国化扩张、品牌化升级等方面。面向母婴领域的积木品牌“布鲁可”完成了由阿里云锋基金、君联资本联合领投的6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在去年天猫双11,布鲁可在拼插积木类目中单品销量第一。在宠物领域,“宠幸”完成由腾讯投资和凯辉基金联合领投的近4亿元B+轮融资。在去年底,宠幸曾获得近2亿元B轮融资。宠物护理用品供应链端整体融资都较少,但5月18日依依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投资更加理性 并非“大水漫灌”从融资轮次来看,5月份新消费品牌融资主要集中在A轮、天使轮阶段,A轮融资品牌数量达到14起,天使轮融资品牌数量达到13起。虽然这些轮次的融资占比仍然较大,但与4月相比,A轮以后阶段的融资数量占比进一步上升。我们此前曾说过,新消费与其他赛道有所不同,存在一定的时间窗口和时间红利。由于消费品大多面向C端消费者,因此消费者消费行为和需求的变化会传导到供给端,新的消费趋势会催生出新品牌,吸引资本入场。但是,随着新品牌逐步扎堆,我们发现,资本在早期品牌的投资中并非是大水漫灌,那些已经获得过多轮融资、相对成熟的品牌也受到了资本的青睐。这说明,资本已经相对理性,更看重那些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已经有所积累的品牌。对于品牌来说,未来的趋势可能是获得融资的门槛会进一步提高。5月,精品咖啡品牌Manner由美团龙珠资本独家投资的新一轮数亿美元融资。而今年3月,Manner 咖啡完成了GIC、淡马锡的A+轮融资。咖啡一直是资本看好的热门赛道,具有高频高消费、品牌黏性强的特点,而精品咖啡是赛道中的细分。目前精品咖啡的渗透率、消费量仍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作为赛道主要玩家,Manner咖啡意图让精品咖啡更加大众化,商业模式上跳脱出原来的小而美,而这种商业模式也具备较大的想象空间。食品赛道依然是最受资本关注的赛道,同样也聚集了最多的玩家。5月,食品饮料领域发生24起融资事件,占比为40%;美妆个护领域发生7起融资事件,占比为12%。紧随其后的是家居家电、母婴、鞋服、生活方式、宠物等领域。资本“余光”瞄向食品美妆之外作为大快消领域增速第一的赛道,不少新品牌以便利、健康字眼切入赛道,预制食品、功能饮代餐、功能性饮料等逐步渗入到消费者生活中。不过一个明显变化是,资本在食品饮料领域都在重投头部品牌,且这些头部品牌大多获得了高额投资。如轻卡速食品牌鲨鱼菲特完成了亿级人民币的B轮融资,由字节跳动领投。而从去年6月至今,鲨鱼菲特已经获得了4轮融资,其产品长居天猫相关类目销售额第一位。而在早期种子轮、天使轮阶段,资本更看重品牌的创新能力。如,椰子健康轻食品牌BOONBOON椰满满获得了数百万天使轮融资。作为垂直品类,椰子领域此前一直缺乏相关开发和创新,目前还仅仅聚焦“吃”的领域。而椰满满在吃之外,把这一品类延展到了洗护日化领域,从而实现市场教育和强化品牌认知。线下连锁品牌也受到资本青睐。如主打豉油鸡单品的中式连锁餐饮品牌“金戈戈”完成了战略投资者、番茄资本投资的近亿元A轮融资。这背后的原因是,随着餐饮行业冷链物流、数字化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不少品牌依靠成熟的体系减少了试错成本,一批试图俘获新消费群体的新餐饮品牌崛起。此外,在母婴领域,婴幼儿零辅食品牌“窝小芽”连续完成了A轮和A+轮各数千万元融资。如今,宝妈群体已向90、95后人群转移,她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推动着育婴观念的革新,对婴童产品的消费十分细分化,品质和精细是消费的最主要追求。以窝小芽聚焦的婴儿辅食市场来看,目前仍存在大量市场空白,而这也是一个巨大机遇。来源:联商网
  • 投融快讯 | 车好多集团完成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豪思生物获2亿元B+轮融资;兔展完成超亿元人民币C1和C2轮融资

    热点聚焦 2021-06-11
    【投融快讯 6月10日】车好多集团是中国领军的汽车消费服务一站式平台,旗下拥有瓜子二手车、毛豆新车、车好多车后三大核心业务,为用户提供新车、二手车交易服务、汽车金融、售后保障、汽车维修保养等全产业链服务。近日宣布已完成3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超100亿美元。豪思生物是一家临床质谱技术研发商,致力于在阿尔兹海默症早期诊断、治疗与监测相关技术的研发。近日宣布获得2亿元B+轮融资。兔展将H5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集成融入企业营销全过程,为企业客户提供以兔展营销云驱动的营销服务,助力企业通过全渠道营销数据化,社交化升级,打通企业增长营销之路。近日宣布完成超亿元人民币的 C1和C2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