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创业培训实践操作指导

    热点聚焦 2018-10-30
    点此观看:《网络创业培训实践操作指导》
  • 马云:我最后还是会回到老师这一行

    热点聚焦 2018-09-06
    (马云在XIN公益大会教育分论坛演讲)马云在论坛上透露,自己最后还是会回到当老师这一行,未来会把所有精力和想法都放在教育上。马云1984年考入杭师大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后做了6年老师。他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教师是我最喜欢的职业”。在论坛上,马云如此解释:“我做老师能得心应手,而且也是性格决定的,我对很多东西充满好奇和想象。”“我进入商界完全是误打误撞,本来就想玩两年,没想到一搞搞了20年。”马云表示,那段教师经历,让他在整个阿里巴巴发展过程中受益匪浅。谈到教育的发展趋势,马云认为,在技术革命到来的今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们担心机器将取代人和控制人,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不能再把孩子变成考试机器,而应该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建设性,机器永远不可能比人类更有创意。“中国最大的资源是每年两千万新生儿童的脑袋,14亿人的脑矿是真正的金矿。”马云表示,全世界每年新生儿加起来有一两亿,中国至少占了10%。我们怎么把中国儿童的“脑矿”开发好,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发展他们的智商、情商和爱商,是我们今天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大的机遇所在。马云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中国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的问题:大量资源放到大学、研究院和博士,但基础教育投入不足。“应该把教学资源放在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等到你放到大学、研究生已经太晚了,木头已经成型了。”马云认为,幼儿园和中小学是一个人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马云最关注的还是乡村教育,此前推出的“马云乡村教育计划”,不仅惠及乡村教师、校长,还涵盖普通乡村师范生。在马云看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文明程度,不在于大城市和精英阶层,而在于乡村做得多好。农村教育发展水平如何,贫困地区所受的教育资源是否足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准。“扶贫真正的目的是去扶人,乡村教育振兴了,这个国家的教育才会振兴。”马云对乡村教育的观点,引来全场掌声。在很多中国家长眼中,教育就是读书,但马云认为音乐、体育、美术和读书是不矛盾的,体育、音乐和美术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创造力。姚明、惠若琪这些体育明星,都对马云公益基金会的乡村教育项目给予了热情支持。“我们基金会在乡村教育上面,我希望多关注在音乐、体育、美术,人一定有这种想象力。”马云说。 此文来源于网络
  • 古之学者必有师 网创传道解惑时

    热点聚焦 2018-09-06
    9月3日,在海南陵水举办的2018年海南省网络创业培训(电商)师资培训班圆满收官。来自全省16所高校的30名老师在10天的封闭式培训中,收获了知识、技能和友谊。准备工作充分,全程保障有力。为举办一期高质量的培训班,我局人才管理服务处的相关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师资准备上,从年初开始就与人社部保持密切沟通联系,争取到了2名具有培训资质的老师,据了解,全国仅有12名老师具有此类培训资质;在物资准备上,事先与培训老师取得联系,根据老师开出的清单,提前逐项满额采购相关教材教具;在人员准备上,在临近开学老师工作繁忙的情况下,逐个与全省各高校负责创业工作的领导沟通,动员他们选派具有SYB资质的优秀老师报名参加培训,在各方的努力下,培训班得以如期满员开班;在场地选择上,为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挑选了远离市区、环境优美的场所作为培训场地,既能减少外界的干扰,也能提供良好的食宿和授课条件。培训期间,我局工作人员全程保障,布置授课场地、协调更换房间、整理培训资料、沟通改善饮食等等,把学员学习以外的事情想到、做好,确保了学员在十天的培训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课程设置规范,授课形式灵活。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庄辉和梁峰两位老师合理设置课程,通过小班教学以及高度创新的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练习法、游戏法等参与性互动教学方法,向学员讲解包括网络创业培训理念、培训模块、教学技能等网络创业培训技能,并将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让学员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网络创业的技巧、需要规避的问题和作为网络创业培训师的授课技巧。时间安排上,第六天完成《网络创业培训体系》、《项目选择与市场分析》、《运营管理》等八门课程的学习,第七天至第九天学员转换角色逐个上台讲课,同时进行考核和互评,第八天完成个人网创计划书和实操成果提交,第九天进行理论笔试考核,第十天上午举行结业仪式,整个过程几乎不给学员留有“开小差”的空间和时间。来自海口技师学院的学员黄恺恺在培训结束后由衷地感叹:“庄老师和梁老师的讲座就像是一顿精美丰盛的大餐,一层一层密集地铺开呈现在我们面前,让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我们可以大快朵颐!引经据典的讲述让人真实地感受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同时,来自全省各校的老师们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至真至诚,让人感动、受益匪浅。”学习紧张有序,收获硕果累累。日出而学,月落未息,学员白天进行课堂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晚上进行视频资料学习和完成作业。每天接收信息量之大,学习任务之繁重,让每个学员必须学习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第二天早上七点还得起床准备接收新的知识。在“白+黑”(白天晚上)、“8+6”(白天8小时晚上6小时)、“5+2”(无周末)的魔鬼式训练模式下,各年龄段的老师们似乎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十天的专注,十天的激情燃烧,十天的与星辰相伴,换来的是满满的收获。十天,学员们学会了网创店铺操作及运营管理的方法,获取了更多网络资源信息,提升了教学技能和教学素材工具的使用技巧,同时还结识了一群在一条战线上的良师益友。梁峰老师说:“学习的过程虽然是‘累’的,但它会转化成积‘累’,最后终将收获果实‘累累’。”来自海口经济学院的学员李丽说:“这么多天,不曾离开酒店一步,在酒店也从没下过一次泳池,但是成年人学习讲的不是累不累,而是值不值。这个学习实在太超值了,如果还有这样的培训,我愿意排除万难全心投入认真学习!”创业是提供就业机会、创造经济价值、活跃经济要素的重要方式,而网络创业以其多样性、低投入、低风险的特点逐渐成为年轻人创业的重要方式。努力提升网络创业者的个人能力和创业水平,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在新时代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次培训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网络创业师资培训,我们已经走稳了第一步,后面的路,我们将揣着为创业者服务的初心,继续风雨兼程……
  • 中国电商军团离Costco有多远?

    热点聚焦 2018-09-06
    一家刚刚获得天使轮融资的生鲜电商平台是这么描述资金用途的:主要用于增加加盟商收入,提高用户体验,提升供应链效率,打造中国版Costco。20年前学eBay,10年前学Amazon,如今老当益壮的Costco成了中国电商创业者新的精神“教父”。何止是创业者,拼多多、小米、网易考拉乃至京东,都曾对标或借鉴过Costco,都想成为中国电商领域的Costco,就连淘宝推出的88VIP ,也被解读成Costco的中国门徒。Costco在上海浦东的店铺还未“试营业”,在中国的电商江湖里却早已被封神。学习Costco好榜样?不同于eBay、Amazon这样没得选的正餐,Costco是一道各取所好的自助餐,几乎所有的电商玩家都能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菜,然后讲一个让人流口水的美食故事。有人看到了精选;为什么在亚马逊崛起的背景下,Costco依旧保持高增长?Costco的营收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5倍,但沃尔玛却频频传出全球关店的消息,高品质、低SKU、自有品牌等成为解释这一现象的说辞。Costco的SKU在3700左右,不到沃尔玛的十分之一,要知道面积不足100平的7-Eleven便利店就有3000上下的SKU,而且眼尖的创业者发现,在Costco的财务报表中,自有品牌的占比已经高达25%。理解了这一点,便不难读懂诸如网易、小米等电商新贵为何要提倡“精选电商”,为何要渗透到产业链上下游推出自有品牌,况且尝试依靠精选、自营、性价比等成为电商第三极的绝不止网易和小米。也有人看到了会员制;在淘宝推出88VIP后,自然而然地和Costco产生了某种关联,毕竟会员费被认为是Costco最重要的盈利来源。按照Costco公开的一组数据:个人卡的续费率高达89.3%,商务卡续费率甚至高达94%,而在Costco2017财年的营收中,28.5亿美元的会员费占到了总利润的70%。京东Plus、网易考拉黑卡,加上淘宝的88VIP,在电商江湖里有名号的玩家多半已经拥抱会员制。电商创业者的表现要更为疯狂,Flowerplus、衣二三、小鹿森林等等,2017年以后中国电商似乎走入了会员时代。当然,高坪效、低毛利、库存周转率、运营效率等都成了中国电商平台借鉴的样本,这里不再一一赘述。可我想问的是,除了公关辞令和蹭热点,当真有人在效仿Costco吗?Costco的故事讲不通在美国,Costco典型的用户画像是这样的:养育三两个孩子,年收入10万美元左右,有房、有车、有稳定工作。没错,Costco瞄准的是美国的中产阶级。按照各省公布的人均GDP,年收入在10万人民币以上的家庭不在少数,可同样是中产阶级,在中国却是另一番场景:每个月近半的工资还了房贷和车贷,此外还可能要供养四个老人,如果对工作的稳定性不自信,怕是连孩子都不敢生,至少不敢生二胎。事实上,那些想成为“中国Coatco”的电商巨头们,多半只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还是从Costco 2017年的财报说起,41.1亿美元的利润,归属商品本身净收益的只有12.6亿美元,同时上交了13.3亿美元的税。Costco把商品毛利率压到13%以下,刚好平衡了运营费用和税务,正是笃定了将会员费作为利润。阿里、京东也祭出了会员制的撒手锏,但效仿的对象却是亚马逊的Prime。早在2015年亚马逊就推出了年度会员计划,最初的服务只有快递免运费两日达,后来逐步扩展到电影、音乐、电子书等流媒体服务。在亚马逊的营收占比中,按照Prime 99美元/年的会员费计算,1亿会员带来的99亿美元会员费,只占到了亚马逊2017年总营收的5.5%,俨然不能像Costco那样作为核心的利润点。可根据一家研究机构的分析,购买同样商品时,只有不到1%的Prime会员会考虑到亚马逊竞争对手那里购买。同时Prime会员的年消费额为1300美元,而普通用户则为700美元,所带来的想象空间似乎不逊于Costco。所以,淘宝的88VIP涵盖了电商、优酷、饿了么、淘票票和虾米,京东Plus捆绑了爱奇艺,就连网易考拉也借黑卡狂撒优惠券。国内电商平台是聪明的,如果奔着收会员费的出发点,失败将是大概率事件,可如果用会员费的名义提供“薅羊毛”的机会,用户无疑是喜闻乐见的,这才符合中国“新中产”的消费观。或许会有人问,为什么不把Costco的周转率优势借鉴过来?答案是不可能。Costco的策略是“以量换价”,由于Costco门店大多开在郊区,2—3周逛一次Costco已经算得上是高频,囤货更是成为一种常态。电商平台显然不希望用户半个月才打开一次,而且国内低成本且高效的物流服务,除非赶上双11之类的大促销,很少人会养成大量囤货的购物习惯。毕竟开在市中心又善于经营的沃尔玛,运营费用在收入中的占比高达19%,比Costco的一倍还要多,大大小小的电商平台当真有信心胜过沃尔玛吗?神化Costco的现实意义大陆市场还没有一家Costco门店,除了电商平台们的教化,巴菲特讲过的一个笑话,可能是让Costco出镜次数最多的:有一次有两个恐怖分子劫持了我和芒格坐的飞机,声称在处决我们之前可以满足我们的最后一个愿望,结果芒格说能不能让我再讲一次Costco的优点,而我说,先杀了我吧!仅是巴菲特和芒格的背书就足以将Costco推上神坛,中国的电商平台们又何须继续“煽风点火”呢?因为造神总有一些现实意义。一个是电商行业的流量焦虑。手机市场讨论最多的是存量竞争,电商市场是否存在类似的迹象?商家的“二选一”暴露了一些端倪。倘若没有腾讯这样的好爸爸和拼团这种杀熟式的玩法,拼多多能否崛起还要另当别论,如何在存量竞争中成为优胜方,几乎成了每家电商平台需要思考的问题。站在这个视角再来理解精选电商的价值,既然在SKU上很难和阿里、京东同台较量,倒不如去繁就简,通过爆款提高用户转化,同时尽可能缩短供应链提高价格竞争力,唯有差异化才能生存下去。与之平行的是,用户也越发地精明,货比三家早已是常见的购物习惯,SKU上缺少优势的电商,势必要在价格上更有吸引力。对于电商行业的创业者而言,格局板结的代价是不能承受之痛,跟着巨头鼓吹Costco,进而赢得投资者的偏爱,或是为数不多的选择。另一个是圈占特定客户群体的渴望。Costco并非没有能够借鉴的地方,亚马逊可以淘汰沃尔玛,却未能伤Costco分毫,关键在于Costco有着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并随着时间积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护城河。由此延伸来看,亚马逊、阿里、京东等有着类似的逻辑,大杂烩的Prime会员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核心用户的流失,巨头们终于找到了发挥生态优势的方式。尚未成为巨头的成长型电商平台,也打出了会员制的牌,目的自然是从存量市场里抢用户,然后将新用户逐渐转变为忠实用户。不只有会员制一条路,主打性价比、在广告上不惜重金的拼多多,重塑供应链和用户价值认同的网易严选,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存量竞争里,自身的增长,可能的代价就是竞争对手的下滑,刺激而残酷。只不过,Costco用42年的时间才在全球开设了746家店,仅美国本土就占去了500多家,时间和“慢节奏”缔结了Costco和会员间的契约。电商又偏偏是个快行业,三年时间就诞生了三亿多用户的拼多多,或许压根就在朝Costco的反方向行军。此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