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下架腾讯全系产品?搜索功能出bug

    热点聚焦 2016-05-26
    综述:2016年5月5日,苹果下架腾讯全系产品,搜索出现大面积瘫痪,淘宝、京东等APP也未能幸免。据了解,腾讯也曾因续费故障而被苹果下架所有产品,而这次又是因为什么呢?一、苹果下架腾讯微信QQ5月5日下午,苹果商店搜索出现大面积瘫痪,众多品牌应用关键词的搜索结果都出现异常现象。而腾讯旗下产品微信QQ等都搜索不到,引起了苹果下架腾讯产品的猜疑。据国内AppStore数据平台ASO100的数据显示,搜索指数超过6000的关键词中,95%的关键词搜索结果降至几十至几百不等,超60%的关键词搜索结果首位APP与昨天相比发生了变化。ASO100数据显示,苹果下架腾讯APP之后,搜索“QQ”、“腾讯视频”,“环球今日要闻”则排在首位,而这些腾讯应用名词下原本对应的App则从搜索结果中消失。除了腾讯相关产品,淘宝、京东、支付宝等等APP也无法在AppStore上搜索到,与腾讯产品一样,目前只能在AppStore的免费榜里找到。然而,苹果下架腾讯APP以及其他产品,这中间到底出现了什么差错?二、苹果下架腾讯产品——搜索算法出BUG在发现苹果下架腾讯APP后,媒体发现苹果系列服务运转正常,因此猜测或许是苹果调整商店内的搜索算法而意外出现了Bug,下架了腾讯以及其他产品应用。同时,也有消息称苹果Apple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总部服务器于北京时间2016年05月05日上午10时被病毒攻击,但苹果官方目前并未做出回应。在苹果下架腾讯产品穿的沸沸扬扬的时候,腾讯相关负责人也做出了回应,“苹果商店后台升级,逻辑出了问题,暂时搜不到,大家别着急。下架?没有的事,愚人节过啦。”截至目前,讲师智库商店的调整已完毕,苹果下架腾讯产品只是虚惊一场。不过,这并不是苹果第一次下架腾讯应用。三、苹果下架腾讯产品——曾因续费故障被下架其实在2012年9月28日,苹果就下架过腾讯系列产品。当日下午,部分网友反映,在苹果商店下载微信被提示下载失败。经过核实,除了微信以外,腾讯公司还有手机管家、腾讯新闻、QQ音乐等多个APP产品被苹果商店下架。随后,腾讯承认部分应用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核实后判定为苹果App Store账号的银行续费出现故障。腾讯公司称,此次苹果下架腾讯APP与产品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并预计将数小时内恢复正常。对比苹果下架腾讯应用的虚惊一场,其他曾被下架的应用却没那么幸运。四、苹果下架腾讯产品——不只腾讯一家被下架其实,苹果下架腾讯APP的背后,是一大批移动应用的下架。先是两次大批量的下架:2015年 9月,一大批热门应用下架,原因:XcodeGhost感染;2015年 10月,256个 iOS应用下架,原因:有米 SDK泄露隐私。下架的个案也数不胜数:2012年 2月,360公司旗下7款应用被下架,原因:刷票;2014年 10月,社交应用“友加”下架,原因:色情;2015年 9月,社交应用“17”下架,原因:色情;2015年 10月,《刀塔传奇》游戏下架,原因:山寨2016年 5月,《保卫萝卜3》游戏下架,原因:山寨;……五、苹果下架腾讯产品—那些不可触及的底线与苹果下架腾讯旗下应用不同,这些下架的应用大部分是因自身原因被苹果下架,大概涉及以下几个原因:1、恶意刷榜。如果苹果商店查出APP的下载量出现非正常飙升现象,就可能被判断为刷榜而被下架。据了解,国内某游戏产品就曾被苹果全线下架,该APP下载量甚至一举超过Facebook和腾讯应用,被苹果判定为刷榜。2、山寨侵权。如果App被投诉有明显的山寨模仿痕迹,或者在其它方面涉及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苹果在核实之后也会将涉及的App下架3、条款违规。如果App中的内容违反苹果App Store条款,存在侵犯他人的隐私滥用隐私权限或者存在与宗教、法律相悖的内容,这些App也会被苹果下架。除了这三种主要原因,还有与iOS自带功能冲突、描述与实际不符、有Bug或者崩溃等原因,也会致使苹果下架APP。这些都是APP产品要注意的雷区。截至目前,苹果下架腾讯应用的事件原因只是搜索算法出现bug,与腾讯产品本身无太大关系。对于很多像苹果一样的应用平台难免会出现bug,最重要的是给予用户的及时反馈;而平台上被下架的应用时有发生,最重要的是提升产品质量。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为大量的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系统融合大幕拉开:Google Play登录Chrome OS只是第一步

    热点聚焦 2016-05-26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这句话套在总被打脸的科技行业似乎格外应景。在2016 Google I/O大会上,关于Google要整合Chrome OS、Android的传言终于被坐实了,Android的专属应用商店Google Play已经可以在Chrome OS上运行了。而在此之前,Chrome OS开发团队一直在否认两款操作系统融合的可能性。略有讽刺的是,曾经的苹果和微软也信誓旦旦的否认移动和桌面系统整合的可能性。作为互联网底层入口,操作系统的每一个变化趋势往往都会被迅速放大,并且波及基于其的上游软硬件产业。Google Play登录Chrome OS所释放的信号再明显不过,单纯的移动或者桌面级操作系统无法有效的适应时代发展,从系统层面进行多屏融合势在必行。而走到目前这一步,Google显然已经是落于人后了。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前有Windows 10的大一统,后有苹果iOS+iPad Pro的向上探索,Google突然从主动进攻者变成了被迫跟进者,攻守易位正映衬了科技行业相较于传统行业快速更新迭代的特性。所以,Google Play登录Chrome OS算不上“惊世骇俗”,堪堪称得上是意料之中的一次后来者的补课。Chrome OS,以及融合Google Play的难题坦白说笔者并没有接触过Chrome OS,但是想来将Chrome浏览器当做日常浏览必备工具的我能够大概了解一些Chrome OS的操作特性。简单来说,基于现代用户使用桌面操作系统的基本习惯,浏览器已经可以基本胜任一些日常的生活娱乐和轻度办公任务,而Chrome OS则是基于Chrome浏览器的一次功能扩展,通过提供基础的桌面级操作系统服务和超低的价格,Chromebook成功的打入了教育类这个细分市场。总体来讲,Chrome OS的基本功能和浏览器一样:高度依赖网络服务。在目前互联网的发展状况中,随时随地联网虽然不困难,但是网络质量却大为限制Chromebook上网本的使用场景,似乎这也解释了为什么Chrome OS能够在教育这类拥有单一固定使用场景的行业大放异彩。和人类器官移植一样,尽管前期的匹配工作已经足够小心谨慎,但是后期身体的“排异反应”仍旧是在所难免。Chrome OS融合Google Play在笔者看来仍旧有着较强的“排异反应”,主要体现在开发者支持力度和移植应用的体验上。先来看开发者的支持力上,一个操作系统用户类型、数量的构成决定了应用程序类型的构成,也决定了应用程序开发者的支持力度。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在Google I/O大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Chromebook 在美国的出货量第一次超过 Mac 产品线,苹果似乎又一次被唱衰了。然而 IDC 也同时指出,推动 Chromebook 出货量增长的原因,是美国的 K12 教育(K-12教育是美国基础教育的统称)采购,Chromebook的在美国教育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一半以上。苹果Mac设备在美国的出货量这一季大约在176万台左右,而戴尔、惠普、联想该季度联合售出了大约200万台Chromebook。虽然基于Chrome OS的Chromebook类笔记本销量一路看涨,但是亿卓智库教育类客户占据大头的情况下稀释了Chromebook销量上涨的优势,包括娱乐以及企业办公方面的开发者并不会太过重视Chrome OS,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怪圈当中。这也是Chrome OS虽然一直鼓励本地应用,却鲜有成绩的原因。其次,Chrome OS上可以运行Google Play,安装APK应用解决了Chrome OS系统本地应用不足的窘境,不过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是Android系统本身就对大屏Pad类产品的应用优化较差,更不用说专属Pad应用的匮乏了。Android平板时代,最受用户诟病的就是平板类应用体验极差,尽管Android应用可以自适应不同屏幕,但是这针对的是屏幕尺寸在4英寸——6英寸之间的智能手机来说的。一旦超过7英寸,Android大部分应用都是被系统强行拉伸,图片、字体显示堪称是“一绝”。可见,应用数量上优势并不足以弥补质量上的不足。Chrome OS的开发团队目前限制Google Play可运行的设备,仅仅支持拥有触控的屏幕的Chromebook Pixel等设备,说明Android应用在Chrome OS运行还有另一个难题:适用于触控的Android应用能否应对鼠标、键盘这样的传统操作逻辑?很难想象懒得进行大屏优化的Android开发者们会专门针对键鼠这样的传统交互进行改进。总的来谈,Chrome OS和Android的融合将会是一次艰难的磨合过程,从Google Play整合进Chrome OS的第一步就可以看出,Google任重而道远。不过笔者认为只要押对战略方向,战术执行上的困难从来都无法构成致命性问题。关于iOS和OS X和系统融合趋势的预测腰揣摩托罗拉、诺基亚,手拎ThinkPad是曾经一代人的理想,放眼现在,移动设备和桌面设备基于硬件关系,已经从产品形态和计算性能上逐渐靠拢,唯独在系统层面,两者依旧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在大家都大讲特讲“云计算”、“云办公”的时代,看到这些系统级的割裂体验,很难有说服力。简单点来说,微软已经在Windows 10和Windows 10 Mobile上以“破釜沉舟”架势开启了移动、桌面系统的融合大幕。虽然苹果的iOS 9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OS X的特性,比如分屏多任务等,但iOS本身属性短板以及企业级办公应用上的缺陷,导致iPad Pro很难对Suface产生冲击。除非iPad Pro是搭载OS X,并进行触控优化,或许iPad Pro才能够称之为一款合格的生产力工具。OS X作为目前唯一能够正面抗衡Windows的桌面级操作系统,依靠着统一而优秀的用户体验俘获了众多高端用户。但在两端融合层面的探索却始终谨小慎微,笔者认为iPad Pro是一次不成功的转型(相对以往iPad),最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简单的对iOS进行功能改造并不能带来具有足够差异化的产品属性。相比于Google缓慢的反应,苹果的痛点在于并未找出一个融合iOS和OS X的最佳切入点,比如应用层的融合,类似一次开发,简单优化之后,全平台通用,做到两端无缝式的体验。笔者认为,移动、桌面操作系统的融合完全可以看做是物联网趋势下的一个具象化表现。过去,我们始终在探索“人”和“物”在互联网下的联系,忽略了“物”与“物”在互联网之下的相互隔离。而操作系统的融合说白了就是消除了移动设备和桌面设备的物理限制,将旗下的设备置于一个泛操作系统平台,从应用层面到服务层面,操作系统将会进行充分整合,从而既能兼顾不同设备的具体差异,又能做到平台整体体验的平衡和一致性。如此看来,Google Play可以在Chrome OS上运行仅仅是操作系统融合大潮的初始,当手机不再是“正经”的手机,PC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形态,操作系统之间的融合的推动力才算是初步显现。
  • 冯剑锋:跨境出口是互联网+两大诉求

    热点聚焦 2016-05-26
    5月25日消息,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主论坛”上,大龙网创始人、CEO冯剑峰表示,跨境电商出口有可能,甚至在未来三五年以一种主流的方式来展示,会对传统供应链中间环节造成一种革命式的侵袭。冯剑峰称,大龙网第一次提出一个新的模型“两国双园”,一方面大龙网将团结中国2300多个产业,通过共同质量认证方法把他们优秀的新中国制造的产品集约起来。另一方面,大龙网会到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家,寻找对方国家本土化已经做的很成熟的供应链服务商,用互联网的方法把这两者连接起来。“由过去那种效率比较低下的贸易方式变成一种线下我们中国的产业带可以在对方国家开设中国产品体验店,可以在对方国家和对方国家供应链服务体系开设中国产品的海外仓,但是双方买家和卖家不像过去坐着飞机跑来跑去,而是用移动互联网方式建立起新的通讯关系和订单关系、大数据关系。”冯剑峰谈道。据悉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由中国网络电视台、贵阳市人民政府承办。本届峰会共设开幕式、主论坛、年度盛典、《对话》和八场分论坛,围绕“新使命、新视野、新动力”主题,突出电子商务发展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等重大战略,组织政策、产业及学术等国内外各界领军人物开展深入探讨。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中外政要、电子商务及相关行业的亿卓知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3000余人参加了本届峰会。来自京东、领英中国、敦煌网、滴滴出行、支付宝、海尔集团、58集团、央视网商城、惠普、圆通速递等企业的演讲嘉宾相互交流和分享了他们在电商领域的最新探索和实战经验。会上,冯剑锋发表了主题为《跨境电商不是互联网+,而是1+1+1——1500万家新中国制造的全球梦》的演讲。(温馨提示:本文为速记初审稿,保证现场嘉宾原意,未经删节,或存纰漏,敬请谅解。)大龙网创始人兼总裁冯剑峰以下是演讲实录:冯剑峰:各位领导、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大龙网的创始人冯剑峰。今天在这里我讲一下我们跨境电商出口这个领域,我认为跨境电商出口领域不是简单的互联网+,而是互联网+两个重要领域的诉求。第一个重要领域是我们中国制造的生产能力,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制造随着贸易的发展,随着制造能力的发展,新中国制造和过去传统意义上在国际市场上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和地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在今天时代下随着制造业能力越来越强大,随着我们制造工艺日臻完善,1500多万家从央企国企到中小企业甚至到民营作坊式工厂,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呼声,这个呼声就是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实现新中国制造,就是代表着品质和有自我品牌的意识,实现新中国制造的全球梦。如何实现这样一个转型,由中国的生产商到全球供应商到全球品牌商、全球渠道商的转型升级?这是这个时代下中国制造的群体呼声。过去第一代中国人甚至是古时候的中国人,我们走向国外怎么样传播中国产品?我们有古丝绸之路,这之后我们有大量的新中国人走出去,最初的时候在国外传播的是中国的文化产品甚至是一些工艺产品,主要聚集在唐人街以社团、社区在全世界传播我们中国的文化和商品。第二代中国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以浙江企业浙江和福建人为代表,每一个国家都有中国大市场,这些人携带妻儿在海外一驻扎就是十几二十年,这几年在全球随着本土化落地发展,我们也认识了很多老前辈,他们孩子基本上已经到了上大学的年龄了,过去他们业态方式就是把中国产品买断聚集在海外大市场,用面对面的交易方式把中国产品传播到全世界。后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设想,今天的80后90后还有没有可能跟上一代中国人一样远离中国到对方国家一住住十几年,特别是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我国国力增强,生活水平提高,这样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大家又有一个诉求就是有没有新的办法就是我不离开我们国家,利用互联网作为渠道,照样可以把中国产品,中国生产的东西传播到全世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掌握我们品牌和定价的话语权?这是一个群体的呼声。所以跨境电商的出口是互联网+的第一种呼声。第二种是在全球其他国家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全球所有的采购商群体他们表现在全球本土化成熟的甚至是过剩的渠道能力,这些渠道能力有一个呼声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做工具像中国进行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采购行为,这种采购行为不是过去集约化的采购行为,而是一种碎片化,大家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中国有阿里巴巴,中国有京东,而作为海外来说,他们老百姓也有需求,可是传统贸易很难把这种丰富多彩的产品进行国际间的传播,因为效率不够高,没有很智慧的供应链存在。所以,全球各个国家对于中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他们都有一种搭顺风车的心理。我个人访谈过俄罗斯工贸部部长,我问他如何看待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如何看待阿里巴巴走到你们的国家?他告诉我说,我们俄罗斯也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我们的物流业,我们的商贸业和互联网业没有中国这么发达,我们需要这样外来的力量刺激我们,促进我们产业的提升和升级,但是未来一定会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行业。这个话里面一方面表现出要搭乘中国电子商务顺风车的心理,另外一个也是在新时代下基于互联网贸易一种新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思想。因为我是从事跨境电商出口的创业人士,四年前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大龙网是在业界第一个提出跨境B2C模式有一些问题的这个观念,四年前我到巴西,巴西政府对于中国企业用网站和邮包的方法把大量商品通过邮递销售到他们国家,他们是抱着抗拒心理的,很简单,这种方法双方国家利益不是对等的,对巴西来说失去了本土的就业机会,他们失去了本土的税收机会,甚至是他们本土的知识产权、法务、售后服务和文化习惯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所以基于互联网新型的贸易是一种综合复杂的形态,一方面希望利用互联网向中国制造业改善供应链,提高产品丰富度,一方面又很害怕中国制造业利用互联网的力量破坏本土的贸易和就业机会甚至利益机会。跨境电商出口正是在这两种复杂的诉求时代背景下,我们形成的一种新的产业局面,也就是说互联网+中国制造企业想走出去+海外采购行业想借助中国电子商务力量改善自己的供应链环境。所以我提出了一个新的观念,就是跨境电商出口有可能,甚至在未来三五年以一种主流的方式来展示,而不是大家想象的传统电子商务模式,是对传统供应链中间环节的一种革命式的侵袭。比如说内贸电子商务发展蓬勃,中间很多实体渠道都会被淘汰掉,大量就业机会丧失。对于跨境电商来说这种情况很难发生,因为两个国家属于两种不同的整体,对方可能对新的业态作出新的反应,所以中国制造走出去我们推崇的互联网+,我们推崇的新的跨境电商出口,一定是一种分享经济,是一种共享经济,它是基于平等的基础上,基于国与国共赢基础上新的方式。所以大龙网在业界第一次提出一个新的模型,它不是网站模型。在电子商务行业由于BAT几家公司巨大的成功,几乎这个时代下所有人都认为电子商务就是开一个网站卖东西,几乎所有人都会说你的网店是什么?但是在跨境渠道用互联网替中国制造业打造渠道,可能不是单纯的网站这么简单。所以,大龙网提出两国双元,一方面我们着手来团结中国2300多个产业,希望把他们的产品通过共同质量认证方法把他们优秀的新中国制造的产品集约起来;另一方面,我们找老挝、柬埔寨、缅甸,到对方国家去,寻找对方国家本土化已经做的很成熟的供应链服务商,用互联网的方法把这两者连接起来,由过去那种效率比较低下的贸易方式变成一种线下我们中国的产业带可以在对方国家开设中国产品体验店,可以在对方国家和对方国家供应链服务体系开设中国产品的海外仓,但是双方买家和卖家不像过去坐着飞机跑来跑去,而是用移动互联网方式建立起新的通讯关系和订单关系、大数据关系。展望未来,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都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弯道超车,如果把我们传统的贸易渠道比作羊肠小道,那么新形势下的移动互联网+海外仓+海外展+新中国制造的生产能力,再加上国外本土化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把它们整合起来,也许就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越。因为我们从过去的国道有可能会换到一个新的高速公路,新的高铁上。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许在未来我们中国的跨境电商出口基地不一定是生产制造业基地,正如同优步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可是它自己没有一辆出租车,美国最大的物流公司没有一辆卡车的道理是一样的。通过互联网,通过大数据,通过网络的整合,为1500万家新中国制造的商人在全球建立起服务体系,建立起全球驿站,实现国与国之间基于公平贸易的共享新经济模式,这就是我所描述和所期待的中国跨境电商出口渠道发展的未来,谢谢大家!
  • 向苹果许可专利后 华为又起诉三星侵犯知识产权

    热点聚焦 2016-05-25
    5月25日凌晨消息,华为公司宣布,讲师智库在美国和中国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包括加州北区法院和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华为在诉讼中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这些知识产权包括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华为称,作为主要的移动通信标准必要专利权人,其有权从使用其技术但未获得专利许可的公司获得合理赔偿。希望三星尊重华为的研发和知识产权成果,停止未获得许可情况下的专利侵权行为。“智能手机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是行业内有大量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来保障合法的技术共享。本着这一理念,华为多年来积极与行业内其他专利持有人进行谈判和交叉许可,先后与几十家业界友商签署了许可协议。”华为知识产权部部长丁建新说。此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最新许可备案登记信息显示,去年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有消息称,去年华为与苹果达成一系列专利许可协议,覆盖GSM、UMTS、LTE等无线通信技术,双方的专利数量此次也是首次被公开。华为年报显示,2015年华为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无线通信标准的研发投入为596亿元人民币(92亿美元),占销售收入15%。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2015年国际PCT专利申请数量统计,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了3898项专利,较上年增加了456项。截止2015年底,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累计获得授权专利 50,377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