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亟须实现十大转变

    热点聚焦 2016-05-24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需要以亿卓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在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上进行破题。而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教育规律,补齐培养短板,高职院校亟须在十个方面进行转变,全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理念上,从“训技能”转向“重精神”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高频热词,但作为教育者,不能仅仅把它看作社会的一抹“流行色”,从而平庸化为实用主义的“技能教育”、急功近利的“致富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理念和精神教育,要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绿色创业”“职业担当”等创新创业的时代精神,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品质要求赋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新的内涵。唯有在全面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精神与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质,培养出社会和企业发展所期望的人才。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内容上,从“单创”转向“双创”如果说“创业”点燃了教育的激情,那么从“创业”走向“创新创业”或者“创意创业”,是其教育意义的全面深化和提升。当前社会创业正在经历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从精英创业到草根创业、创客创业,从低端产业到高端产业、创意产业和新兴产业,处处彰显着创新、创意的魅力和推动力。与此相适应,高职院校必须将专业领域的创新、创意理念融入到创业教育中,以创新或创意驱动创业,推动创业教育内容与形态的同步升级。体系上,从“点状”转向“链式”目前,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普遍还是“点状”结构,由于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往往还浮于表面,不同部门各做各的点,看似各司其职,实际各自为政、步调不一,资源和管理也都比较分散。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沉到专业层面,将意识引导、知识传授、活动熏陶、实践提升等各个环节的“点”串接成相辅相成和循序渐进的“链”,构建基于“专业+”的意识和价值教育、能力与素质教育、实习与实训教育、实战与孵化教育的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机制上,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既要精准把握学生“想要什么”,更要关注自身供给上“能给什么”。创新创业资源的有效供给,在于是否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发挥开放、实践以及产教融合的高职办学优势,从更接地气的专业设置、更对接职业岗位的教学过程入手,改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环境和方法、模式等供给侧结构,建立丰富、多元、灵活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与服务的新型供给机制,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品质和学生吸引力。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受众上,从“开小灶”转向“大众化”创新创业教育一度是少数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的“小灶”,当“星星之火”开始逐步“燎原”,越来越多的学生跃跃欲试投入创新创业大军之时,高职院校要从“开小灶”走向“大众化”,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尤其是要以专业教育为主阵地,形成课程本位、课堂主体的新格局,使创新创业教育从“旁支”到“主干”,覆盖全体学生、贯穿学习历程;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探索分层次、多元化、可选择的教育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使创新创业之树在校园生根、成长。课程上,从“碎片化”转向“嵌入式”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层基础,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性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程、专业性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维度的活动性课程,还比较“碎片化”,还难以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培养。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拧成“一股绳”,需要在构建“嵌入式”课程上下足功夫。既要将创新创业的知识体系、精神理念嵌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也要将特定的专业、职业背景嵌入到创新创业的基础性课程中,在专业技术的语境中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要打破单个学科、专业的固守版图,更多地开设一些专业交叉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通过“跨界”的知识、能力嵌入,促进复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师资上,从“散兵”转向“正规军”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不经一师,不长一艺”,教师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启蒙者和引路人。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这样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教学形态,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而言,基本上还是一支“散兵”队伍,还普遍存在构成单一、数量不足、缺乏丰富的职业理念和社会经验等问题。要打造一支创新创业师资的“正规军”,需要进一步更新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培养理念,通过制度化、专业化的培训给“学院派”教师“补课”,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引进和聘请创新创业的社会成功人士组建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开展导师与学生对接活动,让教师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同行者”和“实战导师”。形态上,从“情景”转向“实战”目前很多高职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往往都是从活动切入,场面轰轰烈烈,但大多是“闭门造车”的“情景剧”活动,学生“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很难形成持久的积聚效应。为此,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要秉承“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创设具有真实职场环境的教学环境,开展对接职场岗位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以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组建学生创新团队等方式,把教与学、学与做、做与创紧密结合起来,讲师智库构建起一个理论与实践、隐性与显性、情景与实战相交融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 平台上,从“小舞台”转向“大熔炉” “创业园”“创意园”是当今高职校园的一道靓丽风景,浓厚了创新创业的校园氛围。然而,这类平台终究还是校园“小舞台”,难以完全满足创新创业的高度开放性要求。高职院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置身于职场的“大熔炉”,更深入地触及实体经济领域,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落实到创新创业教育上。与政府、企业、社区、基金会等组建“1+1”或“1+N”的创新创业教育合作组织,通过校企协同获取更加开放、生态的外部资源,丰富和拓展创新创业的教学和实践平台。评价上,从“闻花香”转向“尝果实”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最终都要落在学生上,课堂的知识、校园的体验和职场的实践让学生真切的“闻”到了创新创业的“花香”。但如何让学生真正“尝果实”,需要我们建立起一个成果评价与展示的有效工作机制。比如要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对学生创新创业学习和实践成果实行学分认定、积累与转化,充分尊重和支持创新创业成果。要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扶持,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要完善创新创业竞赛和技能竞赛机制,展示学生成果,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就感。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遵义农村小伙逆袭 放弃高薪回乡创业

    热点聚焦 2016-05-24
    你会放弃年薪10多万元的高管工作而回到农村搞养殖吗?多数人不会这样选择,但农村小伙沈小飞用实际行动选了“会”。“打响品牌才是最高兴的事”三年前,他从一家企业辞去了部门主管的职务,回到老家平正乡野彪村当起了“鸡司令”。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带领农民致富,生活在绿色、生态的农村里。”沈小飞说。“小沈,你上次送给我的生态鸡,我母亲说吃出了80年代土鸡的味道,你明天再给我送两只过来,我拿去送朋友。”5月16日,沈小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接到城区一位老顾客的预定电话,他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喂养的生态鸡肉质好,每天都有客户预定,养鸡、加工、送货,有点忙不过来了呢。”沈小飞高兴地说。“虽然一只四斤多的鸡加工好后只卖138元,除去成本,每只鸡纯收入只有25元左右,但是生态鸡逐渐获得市场认可,打响品牌才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困难面前不低头6岁时,他的父亲去世,13岁时,母亲去世,他们四姊妹跟着养母长大。由于家庭贫困,沈小飞十四岁就离开学校,到外地谋生。他自费跟着师傅学习技术,逐渐能够在餐厅独挡一面,19岁就做到了大饭店的厨师长。“家里负担重,弟弟妹妹需要花钱的地方多,当时的厨师行业挣钱不多,便产生了外出打工的想法。”2003年,沈小飞独自踏上了打工之路。下了火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听到来自天南地北的各种口音,他心里一片茫然。他询问了很多家工厂,均被拒绝于门外,最后时刻,才被一家台资企业聘用。没有技术,学历低,他被分派到生产线上做普工。这是活儿最辛苦、工资拿得最少的一个工种。“只要有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一日三餐能够吃饱饭,我就要坚持,勇敢面对。”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时,他感到欣慰和满足,虽不足千元,但这是用汗水换来的。接下来的日子,在师傅的指点下,他熟悉了业务,转为技术工,月薪比以前增长了近两倍。同时,他也走上了自学提高之路。沈小飞的努力被厂领导看在眼里,积极为其提供培训机会。2011年,做到企业管理层的他月薪已达到9000元/月。2012年,沈小飞回家看到养母身体大不如以前,回乡敬孝的念头升起,他决定拿着积攒的钱回乡创业。回到遵义后,沈小飞被本地一家公司看中,开出了年薪15万元的待遇,但此时的他已萌生了生态养鸡的念头。“近年来,食品消费市场出现了回归自然的趋势,消费者对食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经过市场考察,他在远离城市、无污染、无工业的平正乡野彪村以土地流转的方式租下了500亩荒山,开始了亿卓种植和生态养殖的发展道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当时,农村很多老百姓不认可沈小飞的项目,有人说如果能够成功,无疑是把一艘万吨巨轮从山底抬上山顶。面对巨大的压力,沈小飞坚持自己的初衷,他要让怀疑的人,看看自己是如何把这艘巨轮从山底抬上山顶。经过一系列准备,去年3月底,沈小飞的“小飞生态养殖场”正式建起来了,每天,他起早贪黑,配饲料,清鸡粪,精心照顾着前期投入的1000羽鸡苗。有一天,一只鸡苗突然生病了。没有养殖经验的沈小飞试了很多治疗方法,但都没有效果。过了几天,他看着一只只鸡苗倒下死去。随后,在畜牧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沈小飞学习防疫技术,鸡苗的疫情逐渐得到控制。沈小飞说,养鸡场销售的主要产品是鸡肉和鸡蛋,由于鸡是散养的,深得客户喜爱。他把玉米、红薯等撒在林中,让鸡苗自己去寻食。一只鸡苗养到4斤后出栏,一般需要饲养七八个月,前来收购的商贩大多来自重庆和周边城区。沈小飞还建立了微信朋友圈,随时与商贩保持联系,互通信息。“好鸡不愁销,但是要让大家认可就难了。”沈小飞告诉记者,他有两个销售渠道,一个就是采取免费送的方式,先让大家品尝,打开在城区的销路。还有一个渠道就是在微信注册微店、商标,把“生态养殖”的生态鸡、鸡蛋放到网上销售。对外地客户,沈小飞总是争取第一时间把货送到他们手中,本地客户,他用客车发货或者直接送货上门。通过网上网下互动的营销模式,沈小飞的生态鸡很快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创业的道路上,我们没有退路,最大的失败就是放弃。”这是沈小飞的座右铭。“不管前面的路有多坎坷,我都要咬紧牙关,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走下去”,“向前走,就会看到光明!”带领乡亲共同致富一年多的时间里,小飞养殖场的鸡已经达到2000多羽,销量不愁。他并不满足于此,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念头一直在他的脑海中盘旋。“只要村民规模养鸡,我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会给予资金帮扶。”沈小飞说,现在,他已经帮扶了几户农户,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出售,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能让大家跟着我致富,说实话,晚上睡觉都觉得踏实。”沈小飞说,选择在外地生活,讲师智库以自己的能力,日子会过得很舒坦。“我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农村有着很深的感情,会一辈子在农村生活。”沈小飞说,他有一个梦,就是在农村发展,让农村的面貌大变样,成为真正的生态乡村。下一步,他将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引进跑山猪项目,建设更多的标准化养殖小区,让有意愿的农民到养殖小区工作,大家舒心地挣钱。之后,他还将发展生态豆腐,种植无任何农药的蔬菜,将产业链延伸。“能为美丽乡村的建设尽自己绵薄之力,我很骄傲。”沈小飞说。
  • 扎克伯格被指责影响总统大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热点聚焦 2016-05-24
    “你不可能交了 5 亿个朋友,还没几个敌人。”这是《社交网络》电影 2010 年上映时的宣传语。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六年后,扎克伯格的“朋友”已经超过 16 亿,而他的敌人也从分道扬镳的创业伙伴变成了美国国会的参议员。5 月 9 日,一名前 Facebook 热门话题(Trending Topic)项目的员工称,讲师智库工作人员在推荐新闻时会有意压制关于保守派别——主要是共和党的消息。大选年里,这样的消息引起强烈反应。消息公布第二天,南达科他州共和党参议员约翰·图恩(John Thune)呼吁发起调查,称“任何误导民众的尝试都是错误的,这关乎信息透明和诚信”。美国参议院商务委员会也第一时间要求 Facebook 解释清楚新闻推荐算法原理。很快,在 Facebook 个人主页上,扎克伯格写文章否认了误导民众。上周三,扎克伯格、桑德伯格和 16 位美国保守派名人会面。作为保守派的政治评论家,媒体名人格林·贝克(Glenn Beck)事后写了篇文章称赞 Facebook 的努力。对 Facebook 控制言论这事,媒体和参议员好像也没一开始那么积极了。回过头来看,整件事只是一个孤立消息源的指责,而且没有切实证据。但这样一件事依然引起了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似乎所有人都打心底里相信,扎克伯格可以左右言论,只是需要有人来点这把火。让参议员发难的“热门话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在 PC 上,热门话题位于 Facebook 个人主页的右上角。微博热搜排行榜还没有变成营销工具前,和热门话题差不多。右上角是网页边栏中最能抓住用户眼球的地方了,但这没用。截止 2016 年第一季度, 每个月不停在 Facebook 刷动态的人 91.4% 来自移动端。而在智能手机上,这个功能被藏在“搜索”页面的屏幕下方,没什么存在感。从 2013 年 8 月测试以来,热门话题还是没有成为 Facebook 主打的功能。换句话说,即便这个功能背后的人在误导民众,他们也没什么影响力。但它到底有没有人工干预的部分呢?根据 Facebook 公开的 28 页内部人工编辑指南来看,编辑工作的确主要是审核来自订阅网站和算法本身推送的热门新闻,给它们写好摘要,并加上不会重复的话题标签。全球运营副总裁SYB讲师 Justin Osofsky 在介绍中一再强调,这不过是一个审核事实、加标签的环节。但人工干预肯定存在。可干预到什么程度?曾参与该项目的前 Facebook 员工透露说,工作人员会有两套工具:一个凌驾算法逻辑的热门新闻插入工具和一个黑名单。比如马航失踪和法国《查理周刊》遇袭发生后,当时它们并没有在 Facebook 受到广泛关注,编辑越过算法加入热门话题,引发用户讨论。而此次争议最大的事情之外,是其中一位工作人员说内部有个黑名单,包括一些保守新闻网站、反控枪人士的言论都会被压制。不过,这两件事目前都没有被证实。不管是工作人员的个人偏见,还是公司行为,整件事受到的关注,都说明了外界对 Facebook 影响力的担心。它的影响力也确实值得让人担心。目前 16 亿 Facebook 用户中,有超过 10 亿人每天用它。截止 2015 年年底,两亿多美国成年人中,有超过 72% 会通过 Facebook 上获取信息。相比之下,只有不到 200 万人直接订阅了《纽约时报》。Facebook 自己并不制造新闻,但它也的确控制了什么新闻能被看到。媒介会不会影响大选?已经是每四年一次的辩论游戏Facebook 成了新兴媒介。那它就逃不过每四年一次的辩论,媒介到底能不能影响人选谁当美国总统?2012 年时任美国总统的贝拉克·奥巴马寻求连任。《华尔街日报》在测试后认为 Google 搜索结果对候选人不公平。当你直接 Google 搜索“奥巴马(Obama)”时会返回完整的个人简历和新闻消息。而挑战他的米特·罗姆尼,返回的只是普通搜索页面,当中甚至包括一种名为罗姆尼的绵羊。面对自带政治倾向的质疑,Google 只是回应用户关掉默认的个性化推荐就好了,而关于搜索的准确性,他们也会继续优化。但关于搜索引擎操纵人们观念的问题却不了了之。2008 年,奥巴马透过 Twitter 和 Facebook 宣传自己的议题,获得年轻人的青睐,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社交网络巨头才开始被认识到它们的影响力。但传播信息的媒介到底能不能影响民众手里的选票投给谁?事实上,这些问题六十几年前就被讨论过。最早的一次,美国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研究了 1940 年的美国总统选举。结果,他指出,大多数选民在竞选宣传前就已经想好投票决定,只有约 5% 的人会由于宣传改变意向,而其中亲戚、朋友、团队的影响力都比媒介更直接。而在社交网络中,来自好友的说服力被强化了。这主要是因为消息传播得更加迅速了。一方面,线上的交流工具省去了见面的成本,交流更频繁了。而好友间的说服行为常常是网状交叉的,你很可能被多次推荐同一样东西。科技公司没动力帮你消除成见任何阅读相关的手机应用,都会尽量给你看你想看的那部分内容。他们会做测试搜集用户的喜好。Facebook 为此专门做一个新闻推荐算法。你的个人简介、和朋友之间的互动、还有点过赞的主页等等都会成为算法推理的数据基础。但最基本的还是那套讨好用户的想法。而你的注意力几乎是 Facebook 生意的全部。过去一年,Facebook 广告收入占到了总营收的 95.25% ,约为 17.1 亿美元。为了确保你看得更多,Facebook 对算法追求的最关键指标是推荐你想看的内容。在这样的目标下,它自然不会对推荐与你政见相左的言论抱有热情,去展示一个价值观平衡的世界。今天,科技公司在决定信息流动的同时,也是最有钱的公司曾经,控制信息的是媒体,而有钱的却是石油、银行等传统公司。这些科技公司控制着信息的流动。同时,它们还聚集了大量的资本。截止 2016 年 5 月 20 日,全球市值最高的十家公司中一半都是科技公司,包括苹果、Alphabet、微软、Facebook 和亚马逊,而且市值都超过了 3000 亿美元。
  • 莫让微商继续“野蛮”生长

    热点聚焦 2016-05-24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15年中国约有1000余万人做微商。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低门槛、轻成本、微创业”的商业模式,微商在为大众创业带来便捷的同时,衍生出许多争议。过度营销使“朋友圈”变成了“生意场”,假货泛滥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变为“一锤子买卖”,还有“新型网络传销”假借“微商”之名暗流涌动。(4月21日人民网)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这年头,谁的朋友圈没被“微商”刷过屏呢?这些“微商”都是跟你有着或近或远关系的人,他们是你的远亲近邻,你的同事好友,你的同学伙伴,至少也是同你有过一面之交的人。他们每天隔几个小时就在你的朋友圈里“报到”,先用五花八门的产品秀“亮瞎”你眼,再配以煽动性的文字给你“打鸡血”,偶尔也晒晒那些让人为之艳羡不已的银行卡、支付宝收入额,仿佛“快速致富”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儿,让你恨不得也能加入“微商群”,成为他们的下线,跟着分一杯利益之羹。  事实上,在朋友圈里疯狂刷屏的微商,没有多少是真正凭诚信做生意的,许多都在卖假冒伪劣品;而他们用于招揽生意的各种产品图片、成交截图,之所以让人“心动”,一方面要归功于PS软件的强大,另一方面则是靠“刷单神器”之类的作弊工具帮忙。别看有些人的微店生意火爆,其真实成交量可能低到“尘埃”里。谁要是上了他们的“贼船”,又是买产品自用,又是屯货开卖,那可就难以“毫发无损”地下船了。须知,这里面的水可深着呢,上线将风险向下转移,总会有“接盘侠”来承担损失,谁知道谁会成为那个倒霉鬼呢?  中消协的调查报告显示,亿卓智库“微商”已经成为新的投诉热点;微信则表示,已封停了大约11200个涉嫌售假的微信账号;而这两年,微商因制假售假、涉嫌传销而被判刑的例子也比比皆是。种种迹象表明,网络上坑蒙拐骗的生意没有之前那么好做了,无论是微信平台还是监管部门,都已经盯上了某些想要通过“非常规手段”快速致富的微商。那些不听劝告、偏要顶风做案者,或许短时间内能骗上几个小钱,早晚会被逮个正着,成为“有案底”的人,只有追悔莫及的份儿。  朋友圈里不是不能做生意,但这生意也不能做得太“任性”。微商只有走规范化发展之路,才能有前途有未来。去年,商务部公布了《无店铺零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了微商工作组,而微信官方也发布了《关于整顿非法分销模式行为的公告》,各方都希望能建立起良好的网络交易秩序,科学合理地引导微商迈向正规。众多微商还是要顺势而为,诚信经营谋求正当利益,没准哪一天,就真的把“微店”做成了“大店”,数钱数到手抽筋。  随着网上交易的日益火爆,消费者权益必须得到更强有力的保护。这不仅需要平台方建立起完善的监控体系,一旦发生消费纠纷,能及时调出电子证据,分清是非;而且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该介入时及时介入,绝不姑息纵容任何违法违规行为,斩断微商的“野蛮”生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