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洁要砍新媒体预算,“精准投放”的狂热信徒们该醒醒了

    热点聚焦 2016-08-16
     全球广告投放的老大宝洁,日前宣布将要加大广告投入。在刚刚结束的Q2季度财务会议上,宝洁全球首席执行官David Taylor表示,2016年的广告费用会以个位数的幅度进行增长,花费主要用于媒体投入和给消费者提供试用产品。 这则消息之所以在广告营销领域引起轩然大波,还在于宝洁透露了另一个关键信息,将届时调整其在Facebook等社交平台上的精准投放策略。 自2014年开始,宝洁宣布与Facebook展开合作,加大在社交平台上的精准投放,累计花费了7亿多美元。华尔街日报分析称,宝洁很可能会缩减在Facebook上“精准投放”的广告费用,投放效果并不明显。并加大对电视等传统媒体的投入,消息传出后Facebook股价应声下跌。 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广告主,一个是号称全球最大的精准投放平台,宝洁此次发布的广告投放策略报告,不仅暴露了其自身存在的困境,也对精准投放乃至数字营销产业蒙上一层阴影。 特别是考虑到前不久,万达发布的《万达集团新媒体投放蓝皮书》,王健林雄心勃勃地提出,增加新媒体在项目营销推广工作中的比重,提高新媒体营销精准投放的效果,新媒体费用须达媒体推广费用的70%以上,这一消息对于新媒体营销的狂热信徒而言,这是个值得警惕的信号。 精准投放,到底能有多精准? 精准投放策略,一度被认为代表了广告行业的未来趋势,但是宝洁的案例似乎表明,精准投放并不平等地适用于所有行业,而精准投放这个概念本身也有诸多怀疑之处。 就拿目前精准投放使用的一种常用算法——协同过滤来说吧。它通过经验来分析用户兴趣,在用户群中找到指定用户的相似兴趣用户。而这种“经验”,实际是综合这些相似用户对某一信息的评价,来形成系统对该指定用户对此信息的喜好程度预测。 经验从哪里来?大多是基于用户浏览器中的cookie信息来搜集数据的。在这种情况下,你无法匹配到真实的个体,而是一些以ID为中心的统计学平均值。 所以引发的第一个思考,就是应该走大众化还是精准化?精准投放到底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连宝洁首席市场官毕瑞哲也承认,“我们寻求精准定位的活动太多,定位太窄了。现在我们在想,什么是最好的方式,既要触达最广大的受众,又要做到很精准。” 数据分析师刘志强说,精准投放广告的内涵是程序化的定向投放。其中定向是核心,程序化是手段。就目前的程序化手段而言,还谈不上“精准投放”,或者说大多数的精准投放,都是放屁。 在精准投放的讨论之外,围绕宝洁近些年的广告策略,还存在“创意”与“策略”之争。 在广告学界一直有一个争论,就是广告到底应该是影响尽可能多的人群还是影响到尽可能细分的人群,在宝洁的传统广告投放策略里,从来都是将前者奉为圭臬。 从宝洁的、广告所塑造的产品形象就可以看出:清新简洁,着重于理性诉求,营销百科甚至带有某种模式化。 有商学院教科书将宝洁的这一大众化广告策略总结为一个公式,即宝洁广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飘柔还是海飞丝的广告,都遵循这样一个逻辑:指出你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来吸引你的注意,紧接着会告诉你适宜的解决方案,这就是宝洁的策略及其特有功效。 与这一模式对应的,是4A广告商和电视媒体,前者围绕产品的核心诉求来设计产品文案和创意,后者将影像以饱和攻击的方式输送到人们的心智里,在过去几十年,这一广告生产和传播模式所向披靡,和宝洁的产品渠道一起渗透到全球各地。 宝洁的广告几乎都是在向消费者直接陈述产品的功能,每一个产品都牢牢把握策略的支撑然后进行传播,由此在全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验证了策略比创意更重要。 然而,在数字营销时代,宝洁模式似乎不再被人看好,因为“参与感”为核心的自媒体广告策略正在兴起,他们围绕用户体验为核心,展开一系列的营销动作,也包括事件营销、病毒式营销等,在这些广告里,一个取悦用户的创意似乎比产品策略更为重要。 这些年,宝洁广告策略的经验与教训 这些年来,宝洁作为积极投身新媒体营销的快消品品牌,积累了众多经验,也买到了不少教训,印证了那句话“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技术、趋势、移动、社交、社群等概念上都有经验之谈: 1. 趋势比技术更重要。宝洁对于社交媒体的掌握仍然不足,现在各种”tests”只是刚开始而已。重视的不是科技,而是从各种社交媒体的活动中可以归纳出哪些趋势。 2. Mobile 是数字营销的核心。宝洁的研究方向在于如何将shopping、buying和learning的经验整合到移动终端上。宝洁开发了很多以品牌为主,但为消费者提供和品牌/产品有关的 Apps。 3. 公司决策更快。宝洁提出两种做法来提升公司速度.一是简化企业内部的沟通,以增快事件决定的速度.二是根据现在掌握的资料来推断未来的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 4. 别妄想创造“社群”。宝洁对于社群的想法,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We don’t create the community, we add value to existing communities”。Joan Lewis举了一个例子: Beinggirl.com是一个社群网站,让少女们分享她们在长大时遇到的问题。网上并且有专家为她们提供意见、也有很多相关的信息供她们参考等。同 时,如果用户有购买产品的需求,则将他们引导到相关的网站,将需求转化成销售。 5. 过滤社交网站。宝洁也希望将社会化媒体上的讨论引导到宝洁自己的网站上,在其自已的网站有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和消费者作深入的互动,有助宝洁增加对消费者的了解。(注:将不同的社交圈子的人流带到一些专注于某个特别领域的社群。过滤一些杂乱无章的社会化话题中,而专注在和产品有关的对话上) 6. 千万不要做媒体公司。虽然现在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越来越困难,很多广告和活动都需要丰富的娱乐性才能吸引消费者。但是,千万不要本末倒置将自己变成媒体公司,没有这个必要!(注:看到很多企业的Apps都以游戏为目的,仿佛都忘了自己的本业是什么?) 为什么说自媒体广告未必适合宝洁 宝洁前两年展开的精准投放,主要是通过社交媒体和自媒体两大渠道,以中国大陆市场为例,宝洁与微信、微博等展开诸多形式的合作,根据旗下不同产品 定位,针对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广告形式和创意,并与其他品牌互动,在形式上做了大胆的创新,也受到了众多媒体的关注。 但如果把宝洁过去几十年的广告案例拿来比较的话,宝洁这些年的新媒体广告投放很难说得上及格。 作为全球广告投放的江湖老大,宝洁在大商品时代的广告投放,素来是以电视广告和传统商超渠道的印刷品广告为两大核心,通过与4F公司合作,制定从创意到策略的庞大计划。 宝洁的成功正是伴随着电视媒体的崛起,宝洁的成功营销是有高品质产品做基础的,同时与其准确的市场定位和有效的广告策略是分不开的。 在传播领域有“西点军校”之称的宝洁,广告投放的专业程度之高,有研究宝洁广告策略的学者做了总结: 首先是制造概念,持续较长的广告攻势 在宝洁的广告策略中,每个品牌都被赋予了一个概念:如海飞丝的去屑、潘婷的保养、飘柔的柔顺等,然后通过广告传播不断强化。例如,海飞丝使用“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干净”的广告语彰显个性;潘婷的个性在于对头发的营养保护,于是就有“富含维他命原B5,能由发根渗透至发梢,补充养分……”;而“洗发护发一次完成,令头发飘逸柔顺”的广告,则强调了飘柔的个性。 不仅如此,宝洁还把概念的攻略延伸应用到与竞争对手的广告中。例如,在舒肤佳香皂进入中国之前,力士香皂已是市场上的领导品牌,其产品定位是“美容护肤”。宝洁显然需要重新制造一个概念,通过市场分析与提炼,于是赋予舒肤佳香皂“美容+杀菌”的概念,并且还通过中华医学会的权威性来增加人们的认可度。后来在强大的广告攻势下舒肤佳的销量一直上涨。现在舒肤佳已经成为中国香皂市场的第一品牌。 事实上,制造概念成为宝洁打入中国日化市场的一个杀手锏。从宝洁在中国推出的第一个产品海飞丝开始,屡获成功,这使我们应该认识到制造概念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切实找准产品与市场的定位及其表达,并且作为营销与广告的基础策略之一。 其次,一旦概念确定,就会进行长期的广告攻势。 即使是市场占有率很高的海飞丝、飘柔等品牌,也继续投入大量的广告费。这让人有些费解,一般认为应该随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而调整广告投入。但是,如果没有持续的广告攻势,宝洁所营销的概念是难以形成的。如果你只是推销产品,或许可以凭一阶段轰动性的广告而速成;如果你要营销概念,就需要反复锤炼公众的观念意识,而当概念逐步转化为普遍的消费观念时,才是真正的营销成功。 当然,宝洁的无间断广告策略也与其产品特性有关,持续的广告渲染,使得概念深入人心,逐步培养了品牌的忠诚度,从而也稳固了市场占有率。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人人都羡慕Papi酱,但短视频创业还有机会吗?

    热点聚焦 2016-08-16
     导语: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短视频创业者中,媒体人独树一帜,成功概率更高。 紫牛基金创始人张泉灵曾把罗振宇、Papi酱、马东比喻为视频创业领域的“春天”、“夏天”、“秋天”:罗振宇把内容创业带进了春天,papi酱一条广告2200万的热度让整个短视频行业沸腾,而马东的创业则证明了头部内容赢家通吃。但是“秋天”的凉意并没有让视频领域的创业者停下脚步,短视频项目依旧纷纷涌现出来。 新一轮短视频创业 据腾讯科技不完全统计,就在上个月,彩贝财经、每日开眼Eyepetizer、一条视频、陈翔六点半、何仙姑夫等短视频项目先后获得融资,融资金额从数百万人民币到上亿人民币不等。一下子打开了短视频投资沉寂已久的僵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短视频创业者中,媒体人独树一帜,成功概率更高。 对于媒体人来说,短视频创业是“近水楼台”。媒体人自身的名人优势、人脉优势、营销能力,加上媒体人原有的内容积累,从文字到视频的转型有很多相通之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都是媒体,只是表现形式和传播载体不同。 为什么偏要做短视频? 原《三联生活周刊》的副主编苗炜离开了纸媒,投入到视频创业大潮中。信息传播方式的大变革让这位媒体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视频好歹有个起始门槛儿,不是每个人都能拍视频,作为一个饭碗来说,我觉得可能视频这个饭碗,从技术角度来说比写字儿稍微有点难度,也更牢固一点儿。” 与文字、图片相比,视频的门槛的确更高,但如果从整个视频的纵向历史来看,人们消费视频的门槛却是最低的时刻。 高清、大屏移动设备普及度越来越高,4G和WIFI网络普及度越来越高,移动设备带来了诸多新式内容,人们可选的视频不再局限在电视节目或者视频网站。 而视频当中,短视频更适合碎片化的阅读趋势,也更适合当前轻量级内容的消费习惯。 Talkingdata《2015移动视频应用行业报告》显示,在所有移动视频应用中,短视频应用款数最少,仅占6.1%,但用户数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同比增长401.3%。可见短视频在整个移动互联网的受欢迎程度。 而根据自媒体广告分发平台微播易的数据,从2016年春节开始,在其所接到的客户订单中,对于短视频需求已经超越微博,其中40%的头部订单具有短视频配备。 短视频创业还有机会吗? 看到Papi酱的火爆之后,自媒体大号同道大叔也坐不住了。 “2016年之前,我们没有做过视频内容,也没有接触过短视频领域。2015年,我们新媒体+渠道,主要的负责人加起来只有3个人,与大多数自媒体一样,面临着人力的投入、内容的转型、商业变现等多方面问题。”同道大叔说:“我们微信500多w的粉丝积累靠了大概5个月左右,而papi酱的几百万粉丝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到短、频、快的视频内容,传播速度是同比图文内容的3倍。” 不过,同道大叔坦言自己在短视频路上遇到了一些坎儿。他意识到,除了内容,视频节目能否持续更新、能否与内容分发平台顺畅沟通、用户在不同端口的不同特点等都是影响短视频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的确,和其他创业领域一样,短视频创业也有两个必然经历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平台和市场刚刚搭建完毕,好内容稀缺。这时候敢于吃螃蟹的创作者能享受到第一波红利。当第一批胜利者的成绩被大肆渲染,跟风者陆续进场时,第二阶段也拉开了帷幕。内容在数量与质量上均呈现爆发状态,好内容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资本涌入,内容本身不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资本能力、分发能力至关重要。 内容方面,过了满地黄金的内容空白期,粗浅的搞笑卖萌、吐槽鸡汤再也难以维系粉丝的长期粘性,看似降低门槛的拍摄设备也需要在镜头和剪辑上有更加专业的运用。 运营方面,无论创业者选择多平台广撒网还是单平台独家合作,与平台直接的博弈都是必须面对的。而如果没有“爆款”头部内容,如何维持视频系列的更新频率、视频质量、资金支持则是关系到创业团队生死存亡的问题。Papi酱在美拍成名之后,迅速全平台分发,覆盖了微博、微信、各大视频网站、弹幕网站等等。 当然,Papi酱也无疑是个成功的IP, IP化是短视频运营的捷径。二更在今年1月出版首部IP作品《陪你说一世晚安》,创始人李明也曾和媒体透露他们在筹备拍摄自己的电影;今年4月份上线的刻画视频,也在创立初期就推出了版画售卖。IP化之后,视频内容变得无可替代,创业者也便有了与资本谈判的更高话语权。 商业化方面,目前短视频的可想象空间集中在广告和电商层面,网红孵化、打赏模式也是变现的方式之一,不过这些都不是“个体户”可以轻易控制的,专业的商业化团队,长期的商业资源积累必不可少。 比如美妆视频分享平台小红唇,用户自行上传视频,或讲解化妆步骤、技巧,或说下自己对某件护肤品的使用心得,这些短视频为小红唇带来了流量,并引流给自己的电商业务,最终形成闭环。 而进来热门的短视频,不管是一条还是二更,包括即刻视频、三顾、一人食、量子频道、企鹅和猫、日日煮、刻画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点:主打生活。除了能更加贴近观众,生活用品也是短视频导向电商最便捷的一个领域。在生活领域,短视频所承载的内容和信息量能更快地被传播,并实现广告变现,这也是投资者最希望看到的。 看似美好的短视频创业并不只是简单的内容创作与展示,它对于创业者本身的内容策划、内容分发、资本掌控、商业化能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如果你能玩转关于短视频的这一系列套路,那么机会,自然也就站在了你的身边。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
  • 今日关注(2016年8月16日)

    热点聚焦 2016-08-16
    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1.奥运中国:截至北京时间16日5时30分,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已获得15金14银17铜,在金牌榜上暂列第3位。2.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并主持会议。峰会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3.铁总新规:动车组上抽烟被抓或终身禁止乘坐动车组列车。4.我国自行设计研制、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首次载客运行,乘车空间改进。5.由北京市社会福利事务管理中心运营的全国首家失独养老院投入运营,10位老人入住。6.人民日报刊文:我国经济增长已非常接近底部,正处在压力和困难较大、同时已看到转型成功曙光的时候。中国经济有很大可能一两年内成功触底。7.财政部:上半年PPP模式落地投资额超万亿元,使出洪荒之力推动PPP健康持续发展。8.中国考虑放松对空中使用手机的限制据外媒,中国民用航空局官员朱涛称,对限制机上使用电子设备规定的修订,已经在走立法程序,相关规范将在今年年底或2017年初时公布。目前仅有发达市场实现了这一点。着眼于电商潜力的航空公司已经摩拳擦掌。9.万达商业退市获批正式开启回A进程万达集团控股的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达商业)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及H股类别股东大会,审议向香港联交所撤回H股上市的特别决议案。临时股东大会赞成票占88.49%,反对票占7.33%;H股类别股东大会赞成票占88.45%,反对票占7.33%。万达商业退市决议获通过。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10.上半年联想笔记本电脑份额21.8%居首北京时间15日 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发布报告称,2016年上半年国际笔记本电脑销量下降4%,跌至7418万台。报告显示,联想成为笔记本市场的佼佼者,占有21.8%的市场份额。2016年前两季度联想出货量达1615万台,同比增长4.1%。 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整编 
  • VC新人如何从0到优秀,这40位名人给出这些建议

    热点聚焦 2016-08-15
     大多数科技圈人士,都希望成为风险资本家。但其实,这一过程不仅较为漫长,而且困难重重。       我们认为,对新手来说,向经验丰富的VC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但所有的VC都表示,其实干这一行并没有任何固定的路径可走。       下面就来分享40位资深VC给出的建议,排名不分先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NO.1 Fred Wilson       所属公司:Union Square Ventures       关键要点:尽早掌握技术和数学技能       我个人非常喜欢金融和技术之间的结合。所以,在起步阶段,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技术知识。从MIT毕业之后,我开始编写软件程序,随后进入商学院学习。在那期间,我学到了许多金融知识。我认为,工程领域所需要的基础技能,与金融领域所需要的基础技能,并没有多大不同。因为二者都需要扎实的数学功底。       NO.2 Guy Kawasaki       所属公司:Garage Technology Ventures       关键要点:拥有工程或销售经验对VC大有裨益       在理想状态下,VC应该拥有工程或销售方面的工作经验。首先,工程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你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投资的科学技术;其次,销售非常重要,因为每位创业家都需要向外界介绍和推销自己的产品。       NO.3 Rich Wong       所属公司:Accel Partners       关键要点:提前看清行业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住优秀创意       现如今,VC需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要比以往更加丰富。充实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完善自己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最好成为行业中的专家。很明显,如果你所在的领域成为了投资热点,那么你的知识绝对能起到很大作用。因此,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准确地识别出热门的事物,以及行业中重要的趋势。       NO.4 Jerry Neumann       所属公司:Neu Venture Capital       关键要点:锁定一个行业,找到正确道路,实现产品创新,成为行业领头羊       通常,VC都是热门行业的公司创始人或高管、银行家、律师以及新闻工作者。很少有投资合伙人,从风险资本行业中的初级工作起步。对于VC,人们最常问的问题就是,你知道别人所不知道的东西吗?有别的创业同行征求你的看法和意见吗?       NO.5 & NO.6 Seth Levine       所属公司:Foundry Group       关键要点之一:看清现实       首先,你要做好做不了VC的准备,这就是多重尝试之后最为现实的结果。我觉得帕洛阿尔托这类地区的市场要稍微大一点,但是像我所处的丹佛附近的VC数量就比较少;其次,即使是在一些大型的市场上,试图进军VC市场的人数,要远远多于行业中现有的职位空缺数。       关键要点之二:多读书、多学习、多与同行进行网络交流和互动       现如今,大多数VC都会写博客,所以你应该把自己的网络活动扩展到这一块,多读读他们的文章,从中汲取知识。因为这些互动,能够切实帮助你开启与同行交流沟通的大门。       NO.7 Gaurav Jain       所属公司:Founder Collective       关键要点:让自己成为VC领域的新秀,秀出自己的实力       想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进行原创的研究。研究话题具体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能够吸引大家的兴趣就行。这样一来,能够突出你的两点技能,即研究和展示。你可以制作一份幻灯片,对市场进行详细分割和解析。另外,你还可以写博客,总结分析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态势。最后,如果行业中那些拥有话语权的关键意见领袖(即Key Opinion Leader,简称KOL)能够关注你的博客,那就是重要加分点了。       NO.8 John Greathouse       所属公司:Rincon Venture Partners       关键要点:做一名天使投资人       在我成为一名VC之前,我自掏腰包投资过RightScale、Eucalyptus和AppFolio等公司。这一过程,能够帮助我体会到从运营者转变为投资者,享受到的喜悦。同时,我也能通过这些投资经历证明自己的能力,成功找到并正确评估出现的投资机遇,为初创企业带去除了金钱之外的价值。 NO.9 David Sze       所属公司:Greylock Partners       关键要点:独立思考       通常,在那些最好的投资机遇面前,你所扮演的角色都是逆向投资者。但这并不表示,你需要不顾一切,在任何情况下都做一名逆向投资者。你所需要做的,是充分考虑到跟随大众选择带来的风险。       NO.10 Mark Suster       所属公司:Upfront Ventures       关键要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找到担任领导的机会       领导能力来源于实践,而非书本。我曾经在19岁的时候,担任过一家公司的主席,在那期间,我需要负责诉讼、融资、招聘、解雇以及社会活动策划等一系列工作。所以,那段经历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接受到的最好训练。       NO.11 Edlyn Yuen       曾经就职于:StarVest Partners       关键要点:开发强有力的人际网络,并努力维持       一定要与自己周边的朋友经常保持联络,不要害怕给他们发邮件或消息。在风投这一行,很多实习生岗位都是不对外公布的,所以你能够通过朋友之间的联络获得第一手信息。       NO.12 Nick Tomaino       所属公司:Runa Capital       曾经就职于:North Atlantic Capital       关键要点:充分利用Twitter、电子邮件、博客等资源       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风投和早期创企这一行,需要了解的信息非常之多。大家都习惯于利用电子邮件和Twitter这些网络渠道,来相互交流和沟通。       NO.13 Baiyin Zhou       所属公司:OpenView Venture Partners       关键要点:深入了解所处行业的发展情况和专业知识,勤于与同行交流       首先,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接着全面学习这个领域的知识。不管你的最终选择是什么,每天都要坚持花上一个小时与同行交流。其次,对于所有的事物,勇于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这将会成为你成长过程中跨出的一大步。最后,坚持自己的最初选择,做一个充满激情、独立思考、思维缜密的人。等你达到这个状态时,就算是一只脚踏进投资圈了。       N0.14 Davidson Cheng       所属公司:DCM Ventures       关键要点:现在就开始接触VC的工作       你不需要从初级VC做起,而应该直接接触交易,学着起草投资备忘录等等。正常情况下,没有VC会挑你的刺、向你发火,顶多是不给你回应而已。你应该有他们的邮箱地址或Twitter账户,所以不要畏惧,直接开始尝试吧。       NO.15 Sachi Blue-Smith       所属公司:Index Ventures       关键要点:充分了解大牌VC,试图引起他们的注意,与招聘主管打好关系,切实利用LinkedIn等社交网络       首先,密切关注招聘主管的动态,并积极给出回应,因为他们掌管着公司的人事安排;其次,高效利用各种基于网页的资源,比如说VC公司的官网和LinkedIn等。因为VC公司以及招聘主管,通常会利用这些渠道来寻找优秀人才。       NO.16 Bilal Zuberi       所属公司:Lux Capital       曾经就职于: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       关键要点:经验丰富的优秀创业家会自动收到VC公司的邀请       VC公司在充分了解创始人的经历之后,会直接给出实际的、真诚的邀请和建议。当然了,这并不是说你得做出几十亿的业绩,才能吸引他们的目光。只要你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努力,对自己的未来和行业的发展有着清晰的认识,就有可能受到他们的青睐。       NO.17 Paul Jozefak       所属公司:Liquid Labs       曾经就职于:Neuhaus Partners和SAP Ventures       关键要点:跟着自己的内心走,保持热情,结识实力强劲的导师和朋友       虽然我没有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具体的规划,但时刻都做好了迎接机遇的准备。另外,我很幸运拥有优秀的导师,他们在无形之中对我的各项决定产生影响,敦促我向前奋进。 NO.18 Chris Sacca       所属公司:Lowercase Capital       关键要点: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       不管是自己创业,还是替公司完成业务,最大的风险就是太把自己当回事。有时候,盲目自信可能会将你推上绝路。       NO.19 Joshua Kopelman       所属公司:First Round Capital       关键要点:注重多方面发展,除了掏钱,做点别的贡献       大多数情况下,VC都在做三件事情:第一,将各家公司整理归类;第二,挑选投资对象;第三,为目标公司提供帮助。其实,他们在第二环节所花的时间只占5%,但是带来的收益却高达80%。优秀的VC都善于挑选投资对象,能够为目标企业提供指导服务。 NO.20 MG Siegler       所属公司:Google Ventures       关键要点:学会挑选最优秀的创意和创业家,利用自己过去的经验为VC公司带来价值       我个人就非常擅长过滤和筛选。在每天几百次的pitch中,我们需要选出最为优秀的那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诀窍,但我通常利用的主要渠道还是朋友,我会听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区分热门公司和优秀公司,因为能讲好故事的公司,与能做好业务的公司,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NO.21 Danny Rimer       所属公司:Index Ventures       关键要点:学会从局外人的角度看事情,全面考虑竞争和风险我一直都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评估公司,考察它是否能够在国际上产生影响。老实说,我在确定潜在的竞争对手这方面,稍微有点偏执。 NO.22 Michael Moritz       所属公司:红杉资本       关键要点:创业的经历能够帮助你挑选正确的投资对象       如果你曾经白手起家创建过公司,并取得成功,那么再次挑选一家有发展潜质的公司,就容易得多了。 NO.23 Roelof Botha       所属公司:红杉资本       关键要点:时刻关注行业发展,勇于尝试       一直以来,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走在行业发展机遇的前面,但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也不知道怎么就成为了一家科技公司的首席财务官,那时候的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风险资本。       NO.24 Jason Heltzer       所属公司:Origin Ventures       关键要点:不断完善自己拥有的技能,切勿急躁       不管是做VC,还是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你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的,能做的就是慢慢来。哪怕是那些拥有丰富经验或者MBA学位的成功人士,在进入这一行之后,也会这么做。在那期间,他们会从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中,学到更多的技能。       NO.25 Douglas Leone       所属公司:红杉资本       关键要点: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我们的职责就是帮助某公司的创始人或首席执行官,打造实力强劲的业务。所以,保持低调,发挥自己的作用才是关键,不要太注重媒体报道这些外在的虚名。       NO.26 Jose Ferreira       曾经任职于:Draper Atlantic       关键要点:学会爱上风险       如果你的业务没有风险,那么申请银行贷款当然是没有问题,但向博得VC的青睐就困难了。因为VC都是高风险爱好者,否则何来风险投资这一行呢?但是,VC偏爱风险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效、准确地评估和管理风险。       No.27 Mike Volpi       所属公司:Index Ventures       关键要点:学会管理人际关系,关注市场走向,争做行业第一人       在这一行中,关系非常重要。另外,你对科技与商务融合的预测能力,也同样重要。做到这一点就像下象棋一样,你需要纵观全局,同时掌握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发展状况。       NO. 28 Navin Chaddha       所属公司:Mayfield Fund       关键要点: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VC这一行是马拉松,而不是短跑。从长期角度看待问题非常重要,想要让自己的投资回报,在短短两三年就显现出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市场是不能人为测定时间或安排速度的,所以你需要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战略。通常,在选择正确的前提下,你的投资会在7至10年内获得回报。       NO. 29 Alfred Lin       所属公司:红杉资本       关键要点:遵循创业家所走的路径       我选择加入红杉资本,是因为与其合作人共事过。几乎所有的合伙人,在成为合伙人之前,都参与过公司的创建或管理,或者是在公司工作过,他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工作上的成就,为公司做出了贡献。       NO. 30 David Berry       所属公司:Flagship Ventures       关键要点:向周边朋友表达自己想要进入VC行业的热情和决心       我们每年都会招收一名实习生,但是这个名额是不对外公布的。一般情况下,我们直接让周边的朋友,推荐有兴趣和意愿的人来工作。       NO. 31 Ping Li       所属公司:Accel Partners       关键要点:导师,导师,导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需要导师的帮助。我这一路走来,受到过许多导师的提点,哪一阶段的哪一位导师,至今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从实质上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向和职业选择。       NO.32 Jeremy Liew       所属公司: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关键要点:尽早开始接触投资,保持一定的投资频率       我觉得,如果能早点接触这一行,那我肯定可以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投资人。因为你接触某一行的时间越长,所积累的经验就越多,能够取得的成效就越大。举个例子,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医生,那花上五年时间去学法,肯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至少要花上10年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医术。 NO.33 John Doerr       所属公司: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关键要点:保持初心,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切忌被金钱利益蒙蔽了双眼       当你选择了某项职业,那就尽最大的努力去学习,积累尽可能多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切勿停留在金钱利益这个肤浅的层面上。       NO.34 Rory O’Driscoll       所属公司:Scale Venture Partners       关键要点:努力将创业经验与银行经验有机结合       大学毕业之后,我在英国创建了自己的公司。虽然最终没能够成功,但是却积累了不少创业的经验。后来在美国,我有幸进入了一家大型金融机构,负责风险资本方面的业务,因而又积累了不少银行业务知识。       NO.35 Crystal Huang       所属公司:GGV Capital       关键要点:不要做免费劳动力,一定要为目标公司增加价值、知识和专业技能       如果你提供的是免费劳动力,那就向别人传递出一种负面信号,你的能力低下。所以说,优秀的VC一定要找到为目标企业创造价值的具体方式,不仅仅是帮他们确定大致的发展方向。 NO.36 Matt Turck       所属公司:FirstMark Capital       关键要点:银行和咨询等工作经验可以加分       FirstMark的大多数员工,在大学毕业后都曾在顶尖银行和咨询公司工作过。而这些经验之所以能够加分,是因为他们接受过系统和专业的训练,有一定的职业道德,做事全面而彻底,可靠性较高。       NO.37 Jeff Crowe       所属公司:Norwest Venture Partners关键要点:优秀的创业家大多拥有做VC的潜质,能够识别出有利机遇如果你是一位成功的创业家,那么VC的工作应该也能够胜任。我认为,VC在风险投资行业大展拳脚的过程中,创业的经验能够起到非常大的助力作用。       NO.38 Rob Hayes       所属公司:First Round Capital       关键要点:切勿局限于寻找导师,而是自己学着当一名导师       如果你只是想要赚钱,那么做VC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个人喜欢这份工作的原因,是能够不断接触到新颖的想法,拓展自己的眼界。在帮助投资对象发展的过程中,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为他们增加价值,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NO.39 Richard Liu       所属公司:Morningside Ventures       关键要点:选对行业,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记住时间是一个不可控因素       有时候,即使我们选对了行业,但是由于起步过早,还是不能够坚持到最后。所以对于早期企业来说,找到正确的进入时间非常困难。       NO.40 Doug Dooley       所属公司:Venrock       关键要点:深入审视自我,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所在       不论是哪一行业,想要取得成功的前提,就是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强项。只有这样,才有前进和奋斗的动力。网络创业培训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