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红经济会是个好生意吗?

    热点聚焦 2020-10-13
    网红经济在近年火爆市场。2018年"双11",薇娅、李佳琦大约3亿量级的带货规模震惊全网,2019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0亿量级,社交网红鼻祖张大奕也通过积攒的私域流量助力自己的淘宝店销量节节上升,近年"双11"破亿成常态。网红具有巨大的商业能力已成为公认事实,这让广大品牌商看到了契机。在互联网流量枯竭的时代,提高转化率成为扩大销售额的重要方式,粉丝基于对网红的信任和喜爱,容易对其推荐的商品产生购买冲动,这正是薇娅、张大奕成功的原因。商家与网红合作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想从事网红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MCN机构也由此产生。由于网红手握大把流量,电商又是一门赚钱的生意,导致一些MCN机构不甘于只做导流角色,很多机构自己孵化IP做网红电商,但这种模式要比单纯为品牌方带货复杂更多,比如需要完善供应链、把控商品品质。另一方面,除了经营模式,网红本身也存在大量不可控风险,由于影响力越来越大,口碑、人设都成为影响大众做消费决策的因素。MCN需要跨越重重阻碍才能在市场站稳脚跟,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打造一个大IP容易,但如何持续打造大IP却很难。网红电商的苦与乐风险越大受益越大对于网红电商来说十分适用,如涵就是其中的代表企业。虽然如涵的营收模式分为全服务模式和平台模式两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服务模式(网红电商)都是如涵业绩的顶梁柱。2018财年、2019财年、2020财年,张大奕名下店铺对如涵总营收的贡献度分别为52%、55%和58%,在该模式下,红人张大奕带的是自家的货,甚至会参与产品设计。而如涵则要负责线上店铺运营、物流、售后等各个环节,如同京东平台的自营电商业务。发现并孵化红人,再为签约红人开自营店变现,这是如涵在2019年前的重点经营方向。但这种较重的商业模式存在很大风险,尤其是供应链。以张大奕的店铺为例,吾欢喜的衣橱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不仅是在历年双十一销量破亿的时候,即便是平常上新,商品页面也经常会提示“45天内发货”,由于超长的发货期,在张大奕的微博评论区中时常能看到粉丝的抱怨。而在整个实体经济中,供应链的履约能力越强,留给买家退单的机会就越少,毛利才能得到提升。但如果现货做得太多,店铺又要面临商品积压的问题。不仅是服饰类网红电商,食品类网红电商同样面临巨大风险。近日,有网友称自己在吃李子柒品牌的螺蛳粉中发现刀片,这之前还有网友称该品牌螺蛳粉在食品卫生方面存在问题。尽管官网发表声明进行否认,但网红食品在货源品质方面的把控是否过关仍掀起大众讨论,作为品牌代言人,李子柒不可避免的陷入舆论漩涡。这种经营模式一旦出现差错,不但会影响机构的变现,红人本身也可能从“云端跌落”。相比网红电商的费心费力,平台模式就显得轻松很多。在该模式下,旗下KOL们的工作主要是为各品牌商带货,MCN机构不用介入供应链中的任何环节,营收来源于向合作的品牌商收取广告等服务费用。另一方面,平台模式赚取的利润更大。根据《财经涂鸦》报道,专注为第三方品牌服务的利润更高,其毛利率可以达到60%以上,扣除孵化核心的签约团队、孵化团队、内容制作以及BD团队招商团队所有的人工成本,经营利润率在30%以上。而自营模式有存货成本,还需要支付网红服务费,毛利率在30%-40%之间。经营利润率在5~10%左右。而且这种模式不用考虑库存积压等供应链方面的问题。以上的不利因素和为品牌商“代言”的有利因素促使如涵将重心转向平台模式。2017年,如涵正式开启该业务,并在2019年被如涵确立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年如涵CEO冯敏对外称“我们之前方向有偏差,一根筋地给所有KOL做流量、做自有品牌。”在这之后,如涵的大部分网红开始致力于为第三方品牌主带货,包括后来签下的极具人气但遭到封杀的前抖音知名博主温婉。即便之前在抖音积攒了大量粉丝,但如涵依然没有为其打造自营店铺。如涵转型的成果也十分明显。据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参与平台模式的KOL数量从去年同期的133位提升至174位,并推动服务品牌由278家增至431家,相关收入同比增长74%,达到1.1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21%增至41%。但如涵也表示未来会坚持自营电商和品牌服务“两条腿走路”的经营方式。而此前张大奕曾在微博中表示将要进行直播带货,如果为第三方服装品牌带货将会和自己的店铺业务产生冲突,而张大奕作为穿搭女王如果不接相关商单,变现规模将缩减很大一部分。MCN面临的大坑不管如涵采取什么方式经营,都足以证明网红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据艾瑞发布的《2020中国红人新经济商业模式及趋势研究报告》也显示,2019年的粉丝经济关联产业规模超过了3.5万亿元,增长率是24.3%,预计2023年将超过6万亿。此后五年仍将保持15%左右的稳定增速。中商产业研究院则预计,2022年网红经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通过社交网络爆红的张大奕在2014年就为个人店铺“吾欢喜的衣橱”创下单店上亿元的年销售额;2017年“双11”,张大奕网店日销售额突破1.7亿元;2018年“双11”创造28分钟销售额破亿纪录;到了2019年,该店铺“双11”当天成交额已经达到3.4亿元。知名电商主播薇娅、李佳琦甚至能在一场直播中就取得上亿销售额。这让入局者越来越多。除了如涵、微念这些元老,星期六这样的传统零售企业也在签约孵化网红,在网红经济产业中混迹已久的IMS天下秀虽然也参与其中,但并没有复制相同的商业模式。与其他MCN机构不同,将自身定位为业内“送水者”的天下秀在2019年8月份推出IMsocial红人加速器,业务主要是为入驻的红人和MCN提供红人培训、粉丝运营、商业托管、IP孵化等业务。不签约网红的天下秀就像是一个纯粹的服务商,这也意味着该公司无法通过网红电商或者与品牌商合作的方式获得大笔营收,但同时相比如涵等MCN机构,其风险也大大减少了。在推出IMsocial红人加速器前,该公司主要针对企业需求构建出SMART、WEIQ、TOPKLOUT克劳锐三大业务板块,相应的为中小企业提供红人广告投放工具、大型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以及为红人搭建价值评估体系。天下秀积攒的品牌资源、建立的网红评估体系已经能够帮助自身打造出一个MCN机构,但构建一个红人加速器要比成为第二个如涵保险很多,因为一旦头部网红“翻车”,背后的机构将损失惨重。红人自身存在各种各样的不可控风险,如涵就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张大奕与知名互联网公司高管因个人作风问题陷入舆论风波,导致吾欢喜的衣橱商品销量大幅下降,严重拖累了如涵的自营业务。如涵2021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商品销售收入下跌至1.67亿元,跌幅33%。而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的一季度,如涵商品销售收入的跌幅也不过11%。不仅如此,作为公司独家签约KOL,张大奕的商业价值属于公司的无形资产。在评估事件未来的影响后,如涵确认了5320万元的无形资产减值费用,进一步腐蚀利润。这不是如涵一个企业面临的危机,每个MCN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张大奕。“口红一哥”李佳琦今年在微博上为各种事情道歉,保安“推人”、对杨幂言行不当、在直播间怼人……尽管这些问题与销售的产品无关,但依然被大众指责称人设崩塌,李佳琦几乎随时面临着掉粉的危机。微念旗下的头部网红李子柒也因近期遭遇“螺蛳粉吃出刀片”事件受到影响,尽管微念表示是自家网红遭遇陷害,但是否能够彻底平息质疑声还很难说。事实上,微念为了维护李子柒这个IP,在商业变现上一直很克制。李子柒从2016年就开始做视频,但2018年才在淘宝上线自营店铺。目前,李子柒的微博粉丝已经超过2000万粉丝,Youtube粉丝超过700万,但仍然没有接广告、做代言。但不管MCN怎么谨小慎微,都难以杜绝张大奕、李佳琦身上出现的问题。对于MCN机构来说,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是当一个头部网红遭遇危机后,还有其他头部网红可以撑场,这是对平台最大的考验。艰难的MCN机构在如涵签约的100多个网红中,给公司带来经济效益的头部KOL仅有张大奕、莉贝琳、大金,他们都曾为如涵带来过亿的GMV,但在人气上,另两位远不及张大奕,张大奕微博粉丝已经达到千万级别,莉贝琳和大金只有百万级别。因为李佳琦受到关注的美ONE以及因为薇娅受到关注的谦寻文化也处于这一状态。这意味着很多MCN公司可能都出过爆款,但具有持续性和规模性的机构却很稀少。对于短视频赛道来说,团队要能持续输出优质作品,题材要能引发大众兴趣和共鸣,网红本人可能要具备专业度、更有个性和特色;在直播赛道,不同的细分领域有不同要求。电商直播要求团队会选品、主播需要更了解商品和消费者心理;危机公关也是MCN需要继续深造的部分。这些都是MCN需要考虑的问题。在网红不断更新换代的大环境下,对于行业内的公司来说,网红经济是一门好生意,但却不是一门容易的生意。文章来源:donews
  • 抖音是抖音,快手是快手,但视频号是微信的视频号

    热点聚焦 2020-10-12
    相比2018年微信7.0版本上线的时刻视频,视频号其实是一个不那么张小龙的产品。两年后,时刻视频已经很少被微信提及和更新了,视频号才是当下这个时代的宠儿。  今年1月视频号刚刚开始内测时功能还很简单,可以发布1分钟以内的视频,或者9张图以内的图片。当时微信官方介绍称,“微信正在内测的新能力是一个全新的短内容创作平台。”  6月,视频号基础产品框架确定下来,单列信息流中,代表社交分享的“朋友”被放在最中心的位置并配有心形标识。视频号页面从左至右功能依次是关注、朋友、推荐和附近视频。  而在当下,视频号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做一个短内容创作平台。10月第一周,视频号一连释放了多个重要功能,包括直播、1-30分钟长视频、和微信小商店的打通——而这些视频号的新能力,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已经具备的。  但视频号的这些更新,仍然在业界引起很大范围的讨论。因为,视频号的背后,可是12亿月活的微信啊。  视频号被看作是腾讯短视频战略离成功最近的一次,这让微信一改往日的克制姿态,一方面试图在9个月内迅速补齐抖音快手已有的能力,一方面不断放大微信特色的连接能力。  抖音是抖音、快手是快手,尽管在产品底层逻辑上不尽相同,但都是先有产品,而后慢慢培育出的生态。而视频号是微信的视频号,它一开始就是长在微信生态之上的,这是视频号和抖音快手在成长路径上的最大区别。  抖音快手有的,现在视频号也有了  直播、短视频、长视频、小商店,在产品层面,视频号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集齐了时下短视频产品的“标配”。  为什么微信要在短时间内补齐其它视频平台已有的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创作者需要。如果视频号没有提供1-30分钟长视频,创作者可能会流向B站;如果视频号没有提供直播以及小商店能力,创作者可能会流向已经开始做电商闭环的抖音快手。  而现在,尽管这些功能都还很基础,但创作者已经可以直播和上传长视频了,这也是对视频号内容丰富度的重要补充。  与此同时,视频号也迅速上线了视频号推广,设置“期望获得曝光量”、“推广人群”、“曝光时间”等选项,就可以得出推广报价。目前绝大多数创作者仍然在积累粉丝的阶段,已有不少创作者对此功能跃跃欲试,通过氪金加速内容的曝光。  另外在变现层面,和抖音小店、快手小店一样,微信小商店橱窗也出现在了创作者视频号个人主页,直播过程中也可以内置微信小商店的商品。  但产品能力的迅速补齐,并不意味着内容及交易生态的同步到位。  在内容层面,视频号9个月上传的视频量与抖音快手3年沉淀的内容量,并不是一个量级。在交易层面,企业级用户向来是交易规模的主力贡献者,这就要看更倾向于个人开店的微信小商店能否创造出更大的增量。  得益于微信既有的熟人社交体系,视频号创作者和粉丝之间的信任,或许能够对腾讯现在的电商战略帮上一点忙。这一点在偏向于社交的快手生态中已经得到验证,快手在双向关注体系上优于抖音,因此在直播电商表现上优于抖音,但在广告表现上弱于抖音。  “朋友推荐”站上C位  在产品层面上,视频号和抖音快手有两个明显的不同。其一,在产品框架上,视频号的C位给了“朋友”,而抖音快手因缺乏微信关系链,均未设置朋友推荐选项。其二抖音和快手都是竖屏16:9,而视频号竖屏则是一个非常规的剪辑尺寸7:6。  位于C位的朋友推荐是微信特色的社交推荐分发机制,信息流中出现的不是朋友发布的内容,而是朋友推荐的内容。另一方面,微信终于拥抱算法分发,在包括公众号、视频号等多个产品上由平台通过多重数据维度推荐热门视频。  因此,如果说基于社交分享和算法推荐的平衡有机会出现一个新的短视频平台,那么就是视频号了。  在创作者眼中,正是这一独特的分发机制,使得视频号的冷启动是“友好的”,创作者往往在创作初期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初始激励”。  “朋友点赞让视频扩散的很快,这个初始能量会给人信心,让我们觉得这个事情启动比较快。”手工艺视频号创作者玩皮的亭子告诉36氪。有蘑菇租房CEO人设加持的龙东平感受更加明显,“才录两三条,(播放量)一下子就到了快一万的趋势,我一下子就警觉起来了。”  朋友点赞扩散,让创作者觉得,初始流量是可运营的。关注、私信功能的设置,让创作者和用户的关系特别近。“比如我看到李雪琴的视频号,就好像我加了李雪琴微信这样的感觉。”玩皮的亭子说。  将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中,无疑让创作者更加有安全感。龙东平称,抖音是纯中心化的,你发的任何一条视频都是重新开始,粉丝量对于一条新视频的影响是很低的,抖音的用户不是你的用户,而是全平台的用户。  也正是因为朋友点赞的扩散效应,一大波视频号互赞群涌现,领了红包的群成员需要完成该条视频的“完播+赞”。  “像水波纹一样一层一层扩散出去”、“像永不停工的复印机”,创作者对朋友推荐机制颇为称道。但硬币的反面是,视频号刷量市场已经开始浮出水面,一位创业者告诉36氪,视频号关注和点赞开始明码标价,2-2.5毛钱一个关注/赞。  不断放大的微信特色  朋友推荐站上C位之外,另一处视频号的明显差异是视频的剪裁比例(7:6)。  “这个比例对健身类创作者来说有些尴尬,希望视频号能变回(16:9)的竖屏格式。”创作者“Rosie的瑜伽乐园”向微信提出建议。但乐园文化CEO李达超指出,视频号为运营留下了空间,包括标题、公众号链接、话题标签、评论首条等部分。“尽管牺牲了屏幕呈现内容本身的信息量,但创作者可运营的空间会大一点。一个两难的选择。”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视频号选择了一个非常规的剪辑尺寸和一个留白过多的运营空间——微信特色的能力,就在“连接”里。  微信对视频号的流量扶持是显而易见的。视频号从出生开始就拿到了仅次于朋友圈的高级别入口位置,此后,视频号在微信生态里拿到的入口越来越多。  8月12日,视频号全量改版转发到朋友圈样式,视频号不再以链接形式,而是以视频卡片样式转发到朋友圈。9月1日,陆续有用户发现朋友圈发布动态入口内测“用视频号发表60秒视频”。10月4日,朋友圈悄悄将话题标签和微信搜一搜连接了起来,点击话题标签,相关结果中首屏出现的即视频号相关动态。10月9日,消息称微信正灰度测试在公众号图文中插入视频号动态卡片,一篇公众号文章最多插入10条视频号动态,点击即可跳转至视频号页面。  到目前为止,公众号、朋友圈、搜一搜、微信小商店,均为视频号打开了流量大门。微信里所有产品一起形成了一张网,互相之间有跳转连接。微信希望为它的用户满足所有在线能完成的需求,换句话说,微信希望用户做任何事情都能留在微信体内。  这早已不是张小龙当初宣称微信“用完即走”的工具理念了。对视频号的观察不能是孤立的,而要从整个微信的角度去理解。  今年9月,抖音合并抖音火山版数据后DAU达到6亿;截至今年2月,快手DAU超3亿。视频号也有一份在市场上流传的非官方数据,一张流出的张小龙朋友圈截图显示,视频号在今年6月日活已超2亿。  但视频号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包括日活、用户时长在内的流量数据指标。它牵动的是整个微信生态,以及腾讯集团的广告及电商业务。  视频号推广、信息流广告、微信小商店、直播电商,这些后续的商业化动作能否顺利实现,仍然倚赖于一个健壮的视频号内容生态。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被微信流量拖拽起来的内容生态,和一个靠自身内容成长起来的生态是有差异的。一开始得到的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反而可能因流量泡沫而失去焦点。  回到短视频平台最初的起点,视频号需要回答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它的原生内容是什么,它是否摆脱了和抖音快手的同质化,它是否有足够的丰富度,它又是否进入了一个良性内容生产的循环。  就内容生态而言,只能说视频号还在艰难爬坡的阶段。只有内容本身足够优质和丰富,才足以支撑起微信生态加持的流量、分发和商业化预期。  抖音快手在完成短视频流量的原始积累后,已经先后开始对闭环电商发起规模性的冲击;另一边,淘宝京东拼多多也在不断增加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内容比例。流量平台与电商平台的这一战在所难免。  腾讯这边,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主打电商业务的腾讯智慧零售业务的配合下,微信小程序已经成长为日活用户达4亿的商业生态。2019年,微信小程序交易额已达8000亿,同比提升160%。而2020年微信电商大盘的GMV也将增长到1.5万亿到2万亿。  视频号,就是微信在这场战役中出的新招。文章来源:艾瑞网
  • 2020年社交电商从业人员将达7970万人

    热点聚焦 2020-09-25
    9月24日,中国电子商会发布《社交电商行业发展白皮书(2020)》,数据显示,2019年社交电商从业人员规模达到4800万人,同比增长58.3%,在性别分布上,女性占比为78.6%。预计2020年业人员规模将达到7970万人。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李鸣涛院长在会上表示,对于社交电商的参与主体,一方面要看到社交电商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大投入、重视创新,把创新能力作为自身商业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应高度重视行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包括无法保证商家的销售额和利润,销售数据造假,购买虚假流量等。相关政府部门应尽快按照《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明确规定直播带货各方主体的法律地位并加以规范。文章来源:联商网
  • 名创优品提交美股招股书,腾讯持股比例5.4%

    热点聚焦 2020-09-24
    9月24日,名创优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递交招股书,股票代码“MNSO”,计划募资1亿美元。此次IPO承销商为高盛和美银证券,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张全球门店和零售网络,升级仓储和物流网络、进一步提升数字化运营系统等。据悉,2019年名创优品GMV达到190亿元,营收为93.94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财年,名创优品营收为89.79亿元,同比下降4.4%;毛利为27.32亿元,同比增长8.8%;经营利润为7.67亿元,同比下降24.6%。报告期内,名创优品全年亏损为2.6亿元,上年同期录得全年亏损2.94亿元。从股权结构上看,IPO前,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叶国富持股比例为80.8%,高瓴资本与腾讯各持股比例均为5.4%。资料显示,名创优品是由中国青年企业家叶国富与日本设计师三宅顺也共同创办,产品以时尚休闲生活百货为主,囊括生活百货、创意家居、健康美容、潮流饰品、文体礼品、季节性产品、精品包饰、数码配件等八大类,超过10000种产品,涵盖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在全球逾8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超过4200家门店的零售网络,其中在中国市场开拓了超过2500家门店,海外市场超过1680家。文章来源:联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