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关注(2017年2月21日)

    热点聚焦 2017-02-21
    创业头条2017.2.21星期二【科技头条】1、中国VR头盔市场去年仅售30万套市调公司Canalys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市场销售的虚拟现实头盔共为30万套。但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占全球份额的15%。来自台湾的HTC名列第一,销售了5万套,市场份额为17.7%。大陆厂商大朋排名第二,份额为16.9%,另外一家大陆厂商3Glassed排名第三,份额为9.4%。索尼也推出了全功能虚拟现实头盔PS VR,但是其对PS游戏机的要求使得在中国的销量较低,仅为三万套,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9.1%。创业在线2、传苹果下月推出iPad Pro 2,红色iPhone 7和128GB iPhone SE一份新报告称,除了新的iPad之外,苹果还预计将在3月发布一个大容量128 GB的iPhone SE以及红色iPhone 7和iPhone 7 Plus。此外,苹果还可能在发布会上推出新款Apple Watch苹果手表。该次发布会预计将发布三款iPad新产品,包括10.5英寸旗舰产品。据信,2017年的iPad Pro 2新产品尺寸将为12.9和10.5英寸。3、小米确认2月28日正式发布自助研发芯片“松果处理器”20日,小米官方正式宣布将于2月28日下午2点在国家会议中心发布松果处理器。根据官方的海报的预热,主题为“我心澎湃”暗示着松果处理器的不俗性能。小米在多年前便已开始布局芯片自研,但与华为完全自研芯片的模式相比,小米选择的是与联芯科技合作自研。2014年11月,大唐电信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联芯科技开发并拥有的SDR1860平台技术以人民币1.03亿元的价格许可授权给由小米和联芯共同投资成立的北京松果电子有限公司。智库【周边新闻】1、企业所得税法10年首次修正,税率或降为22%左右2、中国第一家顺丰机场今年开建亿卓3、卡拉单车因丢失率高投资人撤资被迫全回收 上线还不足30天4、数据:共享单车用户一年激增700% ,预计未来三年仍将大幅增长5、格力手机2代京东开卖:3599元6、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排名全球第28位【融资收购】1、人工智能耳机Vinci获数千万A轮融资亿卓智库2、人造板电商“牛材网”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3、斗鱼正募集10亿元人民币融资,公司估值约12亿美元4、海外二手房平台“外居乐”获千万级人民币A轮融资5、商铺交易平台“乐铺”已获逾千万美元A及A+轮融资6、大健康B2B平台“未名企鹅”A轮获投数千万元7、摩拜单车再获淡马锡注资高瓴增持,累计融资超3亿美元8、广告分发平台“乐摇摇”获3800万元A+轮融资
  • 今日关注(2017年2月20日)

    热点聚焦 2017-02-20
    创业头条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周边新闻】1、HTC决定退出入门市场,专注做高端机2、人民日报与微博联合推出的全国移动直播平台3、润泰首度回应:阿里、腾讯和苏宁都在洽购大润发4、大众点评发布基于用户评价大数据的必吃榜5、交管部门称共享电动单车不合法 已被紧急叫停智库6、暴雪游戏今年终止Windows XP、Vista系统支持7、淘宝修改评价系统:默认评价不再“好评”8、涉黄直播平台“夜魅社区”关停 主播或追究刑责【科技头条】1、互联网成全国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压力最大的是设计岗位日前,脉脉数据研究院统计分析了2017年1月的站内相关数据,发布了职业数据报告及各行业竞争最激烈岗位前5数据。在IT互联网行业,设计岗位作为竞争压力最大的岗位,淘汰率高达143:1,高居全国之首。脉脉数据研究院分析认为,如此高淘汰率与之前全国高校在艺术设计等领域的扩招呈现出强相关性,相关专业毕业生供应充足。另外,整个IT互联网行业的淘汰率也冠绝各行业之首,既反映了行业在过去三年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也表明随着IT互联网行业在并购导致行业集中度的上升的情况下,就业压力陡然增大。亿卓2、轻松筹被约谈,互联网公益平台或将进入严格整改期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接到轻松筹平台公开募捐信息发布不规范、个人求助信息审核把关不严格等违规问题举报。2 月 16 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就此约谈了轻松筹平台相关人员。通过此次民政部约谈轻松筹,并把个人救助项目的监管进行了重点强调,此举是否意味着民政部将要对互联网个人救助全面展开严格管理?轻松筹作为民政部遴选指定的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之一被约谈,是否有“杀自己的鸡,儆别的猴”的意思?3、估值5亿的光圈直播平台倒闭因A轮融资不利,曾估值5亿的光圈直播平台已倒闭。据了解,从去年6月份开始,光圈直播员工的工资就已经开始停发。光圈直播有60名员工,共计欠薪300万左右。光圈平台上的主播也未能幸免,拖欠的数额从5000至9万元不等。据悉,光圈直播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打造互动手机全民直播平台。用户通过手机直播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将最精彩的生活与朋友分享。4、传百度将收购一点资讯亿卓智库有媒体报道称,百度将收购一点资讯,收购后百度将依托一点资讯发力内容和分发端,目前正在进行谈判。对此,凤凰网总裁兼一点资讯CEO李亚表示,一点资讯将保持独立发展,对于传闻不予评论。 【融资收购】1、人力资源运营平台职行力“职行力”完成1000万Pre-A轮融资2、直播平台“荔枝直播”已获5000万元首轮融资3、智能家居产品研发公司“众清科技”获得2000万元A轮投资4、线下大数据服务公司“芝麻科技”获得数千万元A轮投资5、家电无线充电技术研发公司“楚山创新”获得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6、云端智能机器人运营商“达闼科技”获得1亿美元A轮投资
  • 科技巨头巨额离岸资金返美 将引发更多大型并购交易

    热点聚焦 2017-02-20
    导语:彭博社周四撰文指出,对美国科技产业投资者而言,并购交易已被他们列为2017年的重大投资机遇之一,而这一切可能要感谢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科技公司是离岸资本的主要持有者之一。根据统计,截至2016年9月30日,苹果、微软、思科、甲骨文和Alphabet合计在海外持有4860亿美元现金储备。特朗普此前已暗示将通过税制改革,把现行35%的税率削减至10%,鼓励美国企业把海外现金储备带回国内。资产管理公司CarmignacGestion负责人大卫·奥尔德(DavidOlder)表示,如今这些现金储备中的一部分被带回美国,意味着并购交易的数量将会出现井喷。“自特朗普当选总统后,Netflix等公司的股价表现一直非常强劲,”奥尔德说。“收购Netflix这样的公司属于大型并购交易,不过待离岸资金返回美国后,此类型的交易可能会出现。”截至目前,Netflix方面对此报道未予置评。微软、甲骨文和Salesforce.com去年合计投入400亿美元用于收购,绝大多数被收购的对象均为软件公司。彭博社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7月为自2007年以来软件产业并购交易最活跃的一个月份。科技股的表现同样也超出市场平均水平。标准普尔500信息技术指数在2016年上涨了12%,今年以来又上涨了8.2%,表现强于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9.5%和4.4%的涨幅。资产管理公司PolarCapitalTechnologyTrust科技产业总监本·罗格夫(BenRogoff)表示,“我们目前非常看好‘软件即服务’类公司的股票。我们认为此类公司获得了所有的增量软件支出,且很可能仍然是并购和收购的对象。”云计算对奥尔德而言,类似Alphabet和亚马逊这样在云计算产业中领跑的企业,将会在2017年进行一系列的小型并购交易。CarmignacGestion目前持有圣克拉拉云计算公司ServiceNow的股权。“我们认为对于想要加强云计算产品的企业而言,ServiceNow将是他们良好的收购对象,”奥尔德说。PolarCapitalTechnologyTrust同样持有旧金山数据分析公司Splunk的股票。彭博社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Splunk是成长最快的数据分析公司之一,但该公司股价在2016年依然下滑了13%。罗格夫说,“我们对软件企业投入了许多,绝大多数的投资是预期它们将被收购,Splunk当然也是它们其中的一员。”截至目前,Splunk及ServiceNow均对此报道未予置评。SnapIPO阅后即焚应用Snapchat开发商Snap的首次公开招股,是今年最受市场期待的首次公开招股之一。Snap早在去年年底便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秘密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以200亿美元至250亿美元的估值上市。这家公司本月初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式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通过首次公开招股募集最高30亿美元资金。格罗夫表示,Snap股票将在明年此时被纳入他的投资组合。“Snap是具有吸引力、受众快速增长的独特资产,”他说。“尽管这家公司最近才开始认真考虑创收问题,但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与Facebook进行首次公开招股时极为类似。”在Snap最后一轮融资时,该公司的估值为180亿美元。截至目前,Snap发言人对此报道未予置评。资产管理公司GAMHoldingAG掌管着1180亿美元资产。该公司投资总监马克·哈维廷(MarkHawtin)表示,“如果Snap的发展没有超出周边网络,那么它将会是Twitter,而不是Facebook。”亿卓智库今年以来,思科已宣布斥资37.5亿美元收购筹备上市的AppDynamics。律师事务所BakerMcKenzieLLP在周二发布报告称,今年将是自网络泡沫破灭后科技产业并购交易最多的一年。
  • 别指望用付费筛选出优质内容,它只是真爱粉的“爱的供养”

    热点聚焦 2017-02-20
    导语:畅销书未必是好书,付费也未必能够筛选出优质内容。但是通过付费确实能够筛选出有价值的用户:只有付费人群,才是高价值的目标人群。对于内容付费,一种常见的观点是价值稀缺论。这种观点称,当信息爆炸、免费内容泛滥的时候,人们愿意通过付费的方式以让自己的更值钱的精力消费在更优质的内容上。然而,内容付费真的能够实现内容筛选以得到更优质内容么?未必!时下内容付费的主流是以类似年刊的方式,预付费一次购买整年的内容。在不退款的前提下,这种消费更像是一次荷尔蒙主导的冲动消费。以“李翔商业内参”的热销为例,一个朋友的评论很精辟:你都不愿意为李翔及其一众编辑精心编写的杂志付费?怎么就愿意为他一个人产出的每天豆腐块点评付费呢? 这究竟是价值消费,还是冲动消费?同其他付费行为一样,用户的内容付费是一个不等式:一端是用户对内容的价值认知和需求强弱,即付费意愿,另一端则是获取替代内容所付出的成本。只有付费意愿显著大于替代成本的情况下,才会产生为内容付费的动作。“功利化”内容更易促成付费意愿在付费意愿方面,分为价值认知和需求强弱两个方面。对内容价值认知,即“值得”,用以衡量一个内容或服务是否匹配其价值。如何让用户觉得值得?让内容具有最短的可量化、可变现路径或许是选择之一。人们往往更愿意付费购买那些可以自我投资、或是迅速转化为产出的内容。参考企鹅智库的调查数据,“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和经验”最被用户认可,有63.3%的人有意愿付费;职业与学业的发展建议,也达到将近四成的付费意愿。因而,内容产品“功利性”化的包装成了不少知识出品方的选择。主打“功利化”,能够更容易的促成用户的付费意愿,却也容易造成中后期口碑的缺失。毕竟,干货的产出是需要积淀和整理的,每天都新鲜上架的往往是耐不得仔细咀嚼的快餐。一旦用户发现内容并没有帮助他们达到“功利性的目的”,对于内容是否为干货的吐槽和不满就会慢慢发酵出来。如何避免“是否干货”的评判,一种比较讨巧的方式是做娱乐化内容。用户花钱买的就是一部电影的网络观看权,买的就是一段最新的相声段子或是有声小说。通过大IP、网红的加持,娱乐化的短内容也一定能够在内容付费的赛场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需求的强弱程度,即“需要”,用以决策是否当下有必要购买某一个内容或服务。由于绝大多数内容消费都并非必须,所以在这一环节里平台方更多不遗余力的做宣传:无论是喜马拉雅的促销,得到的分享送礼、36氪给首批购买用户构建的资深读者群等等。都在用自己的流量渠道营造出一片内容正热销,早买早获益的氛围。为了强化内容产品的价值感和紧迫感,名人背书、平台认证就显得愈发重要。于是,内容产品的介绍信息变得越来越像被塑封书籍的腰封,人们只能通过精美的装帧、销售排行榜和封面上一个又一个名头来做出是否消费的判断。付费是筛选内容还是筛选用户?我并不否认多款内容产品在商业化变现上取得的成绩,无论价值消费还是冲动消费,只要卖的出去的就是好生意。但产品价值终须一个度量单位来衡量,只有复购率(留存率)才是产品的标的所在。再过几个月,《李翔商业内参》就满一年期了,届时会有多少购买者续费呢?畅销书未必是好书,付费也未必能够筛选出优质内容。但是通过付费确实能够筛选出有价值的用户:只有付费人群,才是高价值的目标人群。对于罗辑思维和得到来说,付费的行为一次又一次的将那些价值观认同以及价格认同的人群筛选出来,只有这一小撮人才是为罗辑思维持续付费的目标用户:他们看了视频、听了音频、买了会员、买了月饼、订了书籍,如今又买了得到上一个又一个的专栏。一次次的筛选,让罗辑思维更加明确自己“爱智求真”的目标用户。以我参加过的几场知乎Live为例,主讲人无一例外的在Live末尾留下了自己的公众号或是个人号,通过公众号和朋友圈的方式持续输出影响力。10元听一次的理财Live,只是借由门槛划分出对理财真正有需求的人群,在这群人上进行朋友圈理财产品推荐,才能够实现个人影响力的最大化变现。从用户筛选的角度来思考,内容同质化和盗版反而不是太大的问题了,:同是技能型产品,选择消费你而不消费别人的才是品牌认同者;消费盗版的用户本来就不是真爱粉,不值得为其太过伤脑筋。站在内容生产商的角度来看,无论将内容产品打包卖给平台,还是直接卖给用户,只要利益最大化就是最优的方式。亿卓智库毕竟,一次199包年的服务可扩展性低了些,如何从这些已付费人群的口袋里掏出更多的钱,才是一门更大的生意。通过广撒网的方式建立影响力,通过付费内容的门槛筛选出核心受众,通过社群精耕的方式更直接的运营核心受众,这或许才是小而美的内容付费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