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茶、瑞幸、便利蜂:消费创新三甲的门道

    热点聚焦 2019-07-10
    消费行业的变化从未来得如此之快。从被称作中国电子商务元年的1999年开始,过去20年间,消费者们经历了从商店里“一手钱,一手货”的购买方式,到现在购物渠道、场景、支付方式都可以随心所欲的变化。如果说,互联网让消费突破了地理和空间限制,移动互联网又让消费突破了时间和场景的限制,但回归到消费行为本身,除了购物场景和支付手段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在电子商务之后,再无颠覆性的行业创新。转变出现在2017年,马云提出的新零售开始超越“线上+线下+物流”的概念,传统消费品在互联网思维的浸淫下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这其中诞生了不少“网红品牌”,他们不仅在消费者和行业中享有高关注度,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变革发展,例如喜茶,瑞幸,便利蜂。喜茶——产品、营销革新诞生于2012年的喜茶,可以说是近些年最成功的网红品牌之一。自2017年进入上海市场并引起“现象级”的排队热潮,以喜茶为代表的新茶饮赛道至今热度分毫不减。自喜茶之后,整个奶茶行业从产品、包装、门店、营销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实际上,奶茶行业早早就遭遇了行业天花板。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往高糖、高热量,使用廉价奶茶粉和各种食品添加剂勾兑而成的“奶茶”从街头美味变得人人避之不及。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遭媒体曝光,其中涉及多家台湾知名奶茶连锁品牌,奶茶行业随之遭遇重创。在此背景下,使用原叶茶为配料的贡茶、一点点迅速崛起,其中尤以开创奶盖茶形式的贡茶最受欢迎。但以奶盖茶起家的贡茶,与以咸芝士奶盖茶起家的喜茶,还是相差甚远。贡茶基于传统的创新,在于原叶茶汤和奶盖的融入,其本质还是奶+茶的组合。而喜茶在产品调配中使用应季水果配以茶汤,再融入咸芝士,在口感上就有了更为丰富的组合。尤其对于以往水果茶不那么主流的北方市场而言,喜茶在产品力方面的创新确实有其可圈可点之处。包装方面,喜茶采用的透明磨砂杯体相较以往奶茶店的软塑包装更为美观坚固,杯盖可直接掀开饮用,也可插入吸管,取代了此前传统的覆膜包装,叠加品牌自身的网红效应,同时也更利于在社交渠道传播。随着喜茶的全国扩张,喜茶也进行了渠道和会员体系的建设,喜茶星球会员、喜茶go小程序的上线为奶茶店的营销和销售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喜茶在全国市场的扩张带动了行业发展,从芝士奶盖、水果茶品类的流行,到奶茶外包装的改观,再到门店设计,甚至于奶茶单价突破以往10-20元区间,向30的高价位区间靠拢,这其中的助推力,喜茶功不可没。瑞幸——渠道革新如果要说消费品创新,瑞幸不得不提。这个创造了18个月IPO神话的新零售明星,以行业鲶鱼的姿态激活了整个中国咖啡市场。瑞幸面世之初,不少人是抱着看笑话心态的。在速溶占据绝大部分咖啡功能性消费的中国,以雀巢和星巴克为首的咖啡品牌泾渭分明——现磨咖啡,与中产、小资之类的词语密不可分,咖啡馆除了咖啡饮品售卖之外,更多的功能在于一个可以办公、社交以及歇息的第三空间。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打着平价、外卖旗号的互联网咖啡如何能够后来居上?事实证明,瑞幸对外宣称的10亿投入并非虚言,快速扩张的门店数量宣示着这个新兴品牌的加速推进。对标星巴克的舆论战和明星代言的作用显而易见,在消费者注意力匮乏的当下,瑞幸轻松获取到了足够的关注度。在门店数量疯狂扩张之下,此前的业务设想开始初见成效——到店自取(pick up)模式开始取代倚重顺丰同城速运能力,成本高且服务质量难以稳定高标的外卖模式。公开数据显示,截至 2018 年年底,在瑞幸2073 家直营门店中,快取店和悠享店占比超过90%,共1897 家。这些“自取店”以办公室和外带为主,用户自提比例占61% 。早期“懒得回应碰瓷”的星巴克也不得不做出改变——2018年9月19日,星巴克正式上线饿了么,开启外送服务。在此之前,星巴克还同阿里达成了战略合作,借助淘宝、天猫、支付宝、饿了么等渠道进行“全域获客”。抛开行业老大哥星巴克的姿态调整,其他咖啡业态也在瑞幸的攻势之下看到了自己的可能性,其中就包括自助咖啡机和便利店咖啡。而最重要的是,瑞幸真的在现磨咖啡存量市场中,实现了对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培养——下单到店自提,以及咖啡消费频次的改变。便利蜂——技术革新2017年,在遍地向欧美日韩看齐的传统零售连锁,出现了一家不按套路出牌的企业——便利蜂。由去哪儿网原CEO庄辰超创办的斑马资本投资3亿美元,创始团队来自7-11、邻家便利店团队,便利蜂从创始之初就受到了足够高的关注。通过APP、小程序与门店联动,无人收银系统、甚至试水无人货架和共享单车,这个便利店品牌最初也面临许多“不务正业”的争议。激进的开店速度以及无人零售、共享单车两个行业泡沫,给便利蜂带来了许多非议,变相裁员、无人货架撤柜等等新闻接连不断。但便利蜂这些“不按套路出牌”背后,是围绕数据驱动运营核心的资料搜集战。尽管大数据在零售经营方面的应用早有先例,但完全依靠算法实现门店选址、商品采购、门店销售指导、会员管理等等,这在强调精细运营的便利店行业,是技术流,也是一个设想。同我们此前提到的喜茶和瑞幸一样,便利蜂也在高速扩张的同时,逐渐接近这一目标。据报道,便利蜂今年年内在全国门店数量将超过1000家。自营品牌,鲜食咖啡,线上配送和自提业务,以及最近上线的洗衣服务,相较于业内推崇,也是模式成熟的日系三大便利店,便利蜂仍在探索自己的业务边界,同时也为国内连锁便利店的从业者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性。结语对于传统零售的变革,从未停止。随着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下沉普及,新一轮的零售革命正在路上。从渠道改革到行业变迁,获客方式和营销模式的革新推动会员制和社交电商成为新的热点。线下业态在调整中进化成为新物种,前置仓、生鲜店、便利店逐鹿社区零售;到家服务成为卖场标配,一小时、3公里生活圈竞赛升级。另一方面,传统快消品的跨界越来越频繁,“国潮复兴”成为新一代消费者追逐标的,营销升级带来国货第二春。正因如此,新零售不是重点,而是值得期待的全新起点。文章来源:艾瑞网
  • 《师说》— 农村电商发展现状趋势与九大创业机会

    热点聚焦 2019-07-09
    往期《师说》回看请点击
  • 亚马逊FBA断货、滞销?跨境智能补货你需要知道这几点

    热点聚焦 2019-07-09
    跨境补货’问题如刀子般顶在每个卖家团队喉尖。这是一个你必须回答,“要钱还是要命”的选择题。有的人要钱:“因为要的不是我的命。”有的人要命:“而且这个问题很要命。”“如果靠公式就能解决亚马逊FBA补货问题,我还要你来干嘛?”—— Leo,深圳,联合创始人1000+SKU,日单量5000+,自发货+海外仓“跨境补货没有万能的公式。每个团队,包括我们头2年摸爬滚打过来,无不是在一次次断货、新一轮积压事后,组织各部门联动分析,调整流程,优化公式,来逐步完善自己的‘大脑’。”( Leo现用ERP的补货逻辑设置 )Leo分享:“跨境补货的本质化繁为简就是‘寻求供需关系的最优利润平衡’。”而它的繁杂在于,你让1名销售去厘清2个店铺30件SKU的补货需求,是OK的。但你不可能让业务负责人每周带着团队统筹N个平台,N+N个店铺,成百上千件SKU,同时还要对接采购、仓储部门将若干张供应链表格合并进来考虑,为不同站点的库存去做补货计划。一是客观的效率和准确性问题。二是每位业务人员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都得优先保证不断货,尤其部分爆款产品,谁不会争先占用库存?这是主观问题。但这无非是用Excel去统计,还是由ERP去计算的选择题。( 图例:胜途跨境电商ERP‘智能补货’界面 )“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给出的补货建议基础上,结合市场的预测和策略差异,该如何计划调整,来规避断货。滞销的积压该通过哪些市场渠道或活动将它变现,这才是每个业务团队应当着重去考虑的事情。而不当将资源消耗在统计这件表象工程上。”“跨境补货是个系统工程。系统工程,就应当由系统来协同管理。”—— Frank,杭州,CEO50+SKU,日单量300+,Amazon FBA“我所理解的跨境补货难点在于,它不是单一的业务场景逻辑,而是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思维。”Frank表示:“在外,它表现于货物在市场上的流通。对内,其核心是信息在部门间的流转。”3个常见的场景。1、运营部门一定不会仅依据SKU的加权平均销量,去提采购计划。大家会综合商品从备货到入库上架的时间长短、以及期望产品的销售天数等因素,来计算需求。2、以前,我们采购、仓储部门无时不在抱怨FBA库存混乱,仓与仓之间的挪用、调拨数量混淆,在途、质检、入库、退换等环节难以跟踪记录。3、而很多公司的财务,至今都无法核算每个店铺、每件SKU、每笔订单的分摊成本和利润。上述其实都是每家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在某一阶段,必须捅破的信息化管理瓶颈。因此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直接通过店铺后台管理库存的新手卖家,时常会碰到预估不精准、缺货没能及时提醒、补货来不及的情况发生。后台数据恰恰缺失了许多第三方因素的综合考量。同时,对于跨平台、多账号、多SKU、多仓库、多物流方式的成熟大卖而言,其数据采集、实时同步、计算预测的难度将呈几何倍数的放大和增长。系统的工程,就应当交由系统来协同管理。这是目前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横向打通各部门信息孤岛以及纵向贯穿供应链各环节数据的连接方式。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帮助跨境卖家提高补货策略的及时性和精准度,释放人力、管控成本、科学规避断货与滞销的循环影响,我们将文中提及的这款业内有口皆碑、专业的ERP软件——胜途跨境电商ERP,推荐给您。区别于市场上主流由卖家背景研发的“ERP”产品,胜途跨境电商ERP依托自身15年传统ERP项目积淀以及8年电商ERP的研发与服务经验,其核心团队与生俱来企业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整体管控基因。因此,在业务流程设计、规范化管理、财务报表、智能协同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同时,胜途跨境电商ERP内置的3项采购管理模块,对应满足3种出海模式卖家的智能补货需求:1、亚马逊FBA补货建议:适合纯FBA模式的跨境卖家。(胜途跨境电商ERP‘FBA补货建议’图示)系统将自动结合卖家在FBA各站点的可售库存、FBA移库数量、FBA尚没接收完全的库存、afn-inbound-working-quantity、afn-inbound-shipped-quantity、本地仓库存以及采购在途、不同商品的日均销量等变量,给出补货提醒与建议。2、智能补货:兼顾海外仓模式(亚马逊FBA、第三方仓、自建仓)和国内直发并存的跨境卖家补货分析需求。根据用户预设的计算公式,以及合仓、库存挪用的条件,排除不可用仓库和冻结因特殊情况未能入库的在途商品,胜途跨境电商ERP能够每天定时自动化分析出不同仓库、不同商品的供需平衡情况。业务人员可以直观、高效地依据系统给出的补货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采购与配发。3、发货需求分析:适合国内直发,或出于成本考量,主要备货库存在国内仓,按需再发海外仓,以节省海外仓储费用的跨境卖家。去年8月,胜途跨境电商ERP在业内首次提出“32天无理由退款”商业模式,妥善解决了企业采购/更换ERP服务的 3 点风险之忧:“销售主张”与“产品体验”的冲突, “免费试用”与“企业适用”的冲突,“服务支撑”与“售后需求”的冲突。本文来源:http://www.itfeed.com
  • 从负债过亿到年收19亿,靠的竟然是3元一包的榨菜?

    热点聚焦 2019-07-08
    夏天到了,不少人因为天气太热,吃饭都没有胃口,要靠一点开胃小菜来吃饭,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一包包榨菜。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乌江”牌涪陵榨菜,它不过3元一包,却在2018年做到了年收入19.1亿,净利润6.4亿元!不仅如此,“乌江”牌涪陵榨菜还上市,市值240亿,被称为榨菜界的“茅台”!要知道,它曾经负债过亿,濒临倒闭,却最后扭转乾坤,实现了大逆转,这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负债过亿濒临破产却意外拿到一笔拆迁款说起榨菜,大家都很熟悉,它是一种以青菜头为原料腌制而成的酱腌菜,历史非常悠久。19世纪末,一位叫邱寿安的商人将涪陵当地盛产的青菜头制后脱盐、脱水,制成一种新型的腌菜,由于制作过程中要用木榨挤压,故取名榨菜。一直以来,榨菜都是涪陵地区的特产,该地区也有不少从事制作榨菜的工厂,到了上世界的90年代末,重庆涪陵拥有大大小小300多家榨菜食品生产企业。当时的“乌江”牌榨菜,只是众多工厂中的一员,工厂全是落后的手工式作坊,生产技术严重滞后。虽然工厂有4000名工人,但年产量不足2万吨,年销售额不足1亿元。到了1999年,公司负债1.75亿,潜在亏空挂账4400万元,全公司的资产加起来也不够还债。眼看公司就要倒闭了,周斌全被调任到了涪陵榨菜集团任总经理,他是重庆一家国企的高管,能力也很强。把周斌全调过来,也是希望用他出色的能力死马当活马医,把厂子抢救回来。但周斌全也不是神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公司千疮百孔,他也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过周斌全很幸运,当时涪陵榨菜的工厂大部分在长江边,由于三峡移民,涪陵榨菜拿到了一笔移民的拆迁款,足足有1亿多元。有了钱,工厂就能继续运作下去了,但涪陵榨菜内部却对如何花这笔钱有了异议。不少人都觉得,榨菜是一个老掉牙的行业,根本看不到前途,与其继续坚守,不如把钱投入到互联网或者手机等新兴行业。对此,周斌全只说了一句话,就让现场鸦雀无声:“你们有谁懂这些新兴的科技企业的吗?”就这样,周斌全力排众议,全力专注于榨菜行业,他的想法很简单,我们只会做榨菜,就好好做榨菜。多年以后,马云也说过类似的话:不是实体经济不行了,是你的实体经济不行了。比起追风口,不如老老实实做好自己,只要足够用心,做哪一行也会有出息的。3招绝招让涪陵榨菜起死回生对于涪陵榨菜的问题,周斌全看得很清楚,他知道自己的工厂其实是有传统优势的,但由于经营理念落后、设备陈旧,所以才走向下坡路。所以,为了把榨菜做大做强,他使出3项绝招。绝招一:全力打造新产品周斌全拿到钱后,他知道,要想有好的业绩,必须有好的产品,所以他力排众议,带着厂里的研发人员,经过1000多次实验,最后在原来的基础上,制作出新口味的涪陵榨菜。接着,他又花了300多万元,买了一条德国全自动生产线,从淘洗、切分、筛分到杀菌,全面实现自动化。在周斌全的推动下,这一系列措施卓有成效,第一年就实现1.5亿元销售额,公司也扭亏为盈。周斌全在公司内部设立了严格的制度,任何一包不达标的产品,都不能进入市场,谁违反生产规则,谁就被重罚。第二年更进一步,销售额达到了2.2亿元,公司也还清了全部欠债。绝招二:打好营销牌产品过关之后,周斌全又开始把心思放在如何打好营销牌上,要不不做,要做就要让13亿人都知道“乌江”牌涪陵榨菜。那时候正是《还珠格格》大火的年代,他们力邀“皇阿玛”张铁林进行代言,但这只是第一步,怎么样才能让知名度更广?周斌全决定要烧第二把火——上央视,并以两个月700万的价格拿下了新闻联播后的黄金时段。要知道,总共1400万的广告费,对于当时规模不大的涪陵榨菜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资金。周斌全无疑是在赌博,但幸运的是,他赌赢了。2007年,张铁林为乌江涪陵榨菜代言的广告片在央视播出,虽然花费不菲,但效果却是立竿见影,乌江牌涪陵榨菜的销售额每年以20%至30%的幅度增长。绝招三:提高利润率榨菜是传统农产品,整个行业的利润率非常低,只有5%到6%,虽然涪陵榨菜比这略高,但和别的企业相比,还是太平庸。所以周斌全一直在思考着,如果提高自身产品的利润率,经过苦思冥想,他决定:1、提价;2、提高产品的附加值;3、把100余种产品砍掉80%,只留下20余种主力品种。可以说,这几招非常冒险,因为提价如果消费者不买账,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幸好,消费者接受了涪陵榨菜的涨价,涪陵榨菜也得以继续飞速发展。2010年,涪陵榨菜成功登录中小板,以25.6元/股高开后,股价一路飙升,三次被临时停牌,上演了疯狂的“首日秀”,最后收涨191.6%。没有不值得做的行业只有不付出努力的人经过多年的发展,“乌江”牌涪陵榨菜已经成为了国内知名品牌。根据最新年报,2018年涪陵榨菜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1亿元,同比2017年增长25.92%,净利润方面数据为6.4亿元,较2017年增长2.469亿元,同比增长62.26%。现在的涪陵榨菜,每年能生产超过20万吨榨菜、泡菜,在全国拥有超过1500家一级经销商,几乎遍布了中国每一个超市、每一个小商店。这一切,都离不开周斌全当初的坚持。是他看到了做榨菜也有潜力,一心一意做榨菜,最后做到了今天的成绩。涪陵榨菜的成功也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或者行业,无论有多少资本或者目光追逐,归根结底,它的赚钱能力只看一点——你是否拥有别人难以复制的核心优势,是否能筑起足够宽广的护城河。只要用心去做,做得比别人出色10倍、100倍,那你在这个行业就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小小的一包榨菜,也能做出一番大事业,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不值得做的行业,只有不付出努力的人。本文来源:36氪财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