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说》独家首播 — 数据化运营

    热点聚焦 2019-06-20
    《师说》独家首播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从DT到IT  、关键业务指标、数据分析五大思维、数据化客户管理往期《师说》回看请点击
  • 618终极战报大PK:各大电商公布大促数据

    热点聚焦 2019-06-19
    6月19日凌晨,各大电商公布618销售数据:天猫超110家品牌成交过亿,京东下单金额2015亿元,苏宁订单量同比增长133%,拼多多订单数突破11亿,聚划算成交同比增长86%。天猫:上百个品牌成交超去年双11 超110家品牌成交过亿根据天猫公布的618大促数据显示,6月16日第1个小时,天猫成交就达到去年全天业绩。上百个国内外品牌成交超去年双11,最高增长超40倍,超过110家品牌成交过亿。同时,聚划算天猫618为品牌带来3亿以上新客,天天特卖为产业带商家带来4.2亿订单。淘宝直播引导成交130亿,直播间成商家标配。数据显示,6月16日,大家电90分钟打破去年全天成,小家电4分钟成交超去年一小时,iPhone等手机成交同比增长600%,格力在活动开抢1分钟,即超2018年同期全天销售额,首小时销售额同比增长1433%。京东:累计下单金额达2015亿元京东公布618最新战报,6月1日0点到6月18日24点,累计下单金额达2015亿元。截至6月18日20点,京东全球售主站的手机通讯同比增长357%,图书成交额同比增长525%,美妆护肤成交额同比增长412%。手机销售方面,高端旗舰手机涨势喜人,单品销量累计Top20中,价格超过2999元的手机单品占据8席;华为品牌日当天,P30 Pro获得单品销量冠军。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133%根据苏宁官方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618大促,从6月1日到18日晚6点,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同比增长133%,其中,家电订单量同比增长83%,大快消订单量同比增长245%。数据显示,6月7日至18日,37家苏宁易购PLAZA打造首场618活动,累计销售金额达到7.5亿,客流量超1700万;在用户运营层面,37家门店会员销售占比过半,新增会员近80000人。拼多多:订单数突破11亿笔 GMV同比增长超过300%拼多多对外公布618整体数据,截至6月18日晚间19:40,拼多多平台在618期间订单数突破10.8亿笔,19日0点前订单数已超11亿笔,GMV同比增长超过300%。拼多多方面称,新款iPhone系列保持全网最高性价比,共计完成近超30万个支付订单,销售额近20亿,3C产品在下沉市场订单量同比增速首次超过一二线城市,水果生鲜、食品等农(副)产品订单中,约七成来自一二线。聚划算:成交同比增长86% 18天为品牌拉动3亿新客根据天猫公布的618大促数据显示,天猫618活动期间,聚划算成交同比去年增长86%,18天为品牌拉动3亿新客。其中,三至五线城市购买用户和购买金额同比增长更是双双超过了100%。天猫618期间,苹果品牌三至六线城市的成交同比增长达 170%,比一二线城市高出近 1 倍。在聚划算,iPhone XR 1分钟成交就突破了 5000 万元。同时,小镇青年也有品质购物需求,天猫618期间,聚划算来自三至五线城市的购买用户和购买金额同比增长双双超过了100%。 本文来源:艾瑞网
  • 马云20年下了一盘大棋:从18罗汉到38位合伙人

    热点聚焦 2019-06-17
    阿里近日公布了最新的38位合伙人名单。这一独特的合伙人制度,维系这家互联网巨头的命脉。而阿里合伙人制度的起源,还与一座寺庙隐隐有关。杭州灵隐西侧石笋峰下,有一座迄今已有1600年历史的寺庙,名叫永福寺。这座寺庙是马云经常去开会、打坐的地方,2010年这里酝酿了阿里史上最重大的决策之一。当时马云召集张勇在内的一些核心人员,宣布要将淘宝拆分为淘宝、淘宝商城、一淘三业务。吴泳铭负责一淘,三丰负责淘宝,张勇负责淘宝商城、最后发展成为今天的天猫。张勇带领天猫发展出购物节“双11 ”,天猫也成为国内B2C领域最大的电商平台,这些成绩促使张勇成为阿里合伙人和接任阿里CEO的职位。据说阿里公司很多重要决策都是在寺庙里决定的。很多年终时节,马云也会带阿里元老去灵隐永福寺守岁。甚至还在阿里关键时刻,到寺庙里禁语3天,抄道德经。今天永福寺远不如湖畔别墅出名,阿里创业伊始的18罗汉故事,也比今天的阿里38位合伙人更被人耳熟能详。但如果说湖畔别墅和18罗汉是阿里巴巴发展过程中的1.0版本标签,那么永福寺和38位合伙人则是阿里巴巴发展的2.0版本标签。在马云即将于2019年10月退任阿里董事会主席之际,阿里的未来将维系于合伙人制度运行。这套运行10年的制度,正承担马云向永福寺月真法师提到的,普度众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重任。阿里合伙人制度的诞生阿里的合伙人文化源远流长,1999年起便以合伙人原则管理运营阿里。但真正推行合伙人制度实施,是在2009年。这个时间点不难理解,2008年阿里B2B业务在香港上市,淘宝的GMV也达到了400亿元。当时正值快速扩张期的阿里巴巴,引进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加盟。这其中包括早期加入阿里的蔡崇信,阿里CFO武卫,以及卫哲、曾鸣、王坚、井贤栋、张勇等各种人才。在创业18罗汉和建功立业的职业经理人面前,阿里需要一套制度团结所有人。2010施行多年的阿里合伙人制度,开始被正式作为公司规章制度摆上台面。2014年上市前夕,马云在官宣合伙人的内部信中提到:在过去的三年,我们认真研讨合伙人章程,在前三批 28 位合伙人选举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候选人激烈地争论,对公司重要的决策深入讨论,积累了很多经验。在 3 年试运行基础上,已经产生了 28 位合伙人,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可以正式宣布了。从初始的28 位合伙人看。其中包括马云、蔡崇信、彭蕾等在内,跟马云一起创业的「十八罗汉」;也有 2004 年之前进入阿里,由公司培养出来的有 9 位,比如陆兆禧、姜鹏、彭翼捷等;更有 2004 年之后,阿里引进并空降到各个业务线的职业经理人,其中便有樊路远、胡晓明、井贤栋。在2018年的阿里巴巴2018全球投资者大会上。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曾阐释了阿里巴巴合伙人制度的三大特征:树立道德标准,解决接班人问题,避免关键人风险。从今天看阿里的合伙人制度成效,确实选拔除了阿里新任接班人张勇,但是也付出了没能在香港上市的代价(早期香港股市不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上市)。新增的合伙人是业绩风向标在合伙人制度不断发展过程中,新晋制度也逐渐完善。据了解每一位新合伙人,一般都要经过长达3年的考察,还需获得75%现任合伙人的支持。虽然道德文化因素被屡屡强调,但是从每次新晋级合伙人的结果看,其实也是阿里业绩成效的“奖赏”。阿里合伙人第一次“扩容”是2014年9月,当时阿里更新上市招股书,阿里合伙人团队成员已由原来的27人增加至30人,最新加入的三人分别是来自阿里云技术团队的蔡景现、来自小微金服集团技术团队的倪行军,以及来自人力资源及组织文化团队的方永新。这一次新增的合伙人,是阿里对淘宝和支付宝两项核心业务的功勋人员,奖励并提升为合伙人。其中已经写了18年代码的蔡景现(花名多隆),是淘宝初创团队的三个开发工程师之一,被称为淘宝第一个程序员。倪行军(花名苗人凤)则是初创期的淘宝和支付宝。核心功能“安全交易”的开发人员,其先后在淘宝和支付宝负责技术,是支付宝最早的程序员。历任“中国供应商”业务大区总经理、阿里HR总监等职务的方永新,也在这次被晋升为合伙人。阿里合伙人第二次“扩容”是2015年12月,阿里合伙人数量从30增加到34人。当时阿里宣布四位新成员当选为阿里巴巴合伙人,这四位合伙人分别是阿里移动事业群总裁及阿里妈妈总裁俞永福、阿里巴巴集团副CFO郑俊芳、蚂蚁金服集团财务与客户资金部总经理赵颖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总经理孙利军。这次晋升的人选,主要为带领阿里移动战略初见成效的俞永福,以及帮助阿里扩张农村市场的孙利军。俞永福带领UC和高德整合成绩出色,帮助阿里打下了移动信息流和LBS相关业务基础。不过俞永福在带领阿里大文娱业务时,成绩并不突出,有“太子”称谓的俞永福如今被调任边缘化的eWTP投资工作小组组长。阿里合伙人第三次“扩容”是2017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新增四位合伙人,分别是蚂蚁金服平台数据事业群研究员胡喜、天猫事业部产品技术部研究员吴泽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办公室研究员闻佳、蚂蚁金服人力资源部资深副总裁曾松柏。这次主要吸纳的是主营业务下,成功的创新业务负责人。 比如胡喜2007年加入支付宝,最重要的成绩是从2013年起,胡喜带领团队同阿里云合作,开发出了蚂蚁金融云平台。另一位80后合伙人吴泽明,曾任阿里电商体系业务架构的主要参与者与负责人,也是2016年双十一的总技术负责人。不过新增4人,为何阿里合伙人数量从34人仅扩充到36人?原因是阿里巴巴合伙人群体也在不断实现新老交替,2016年8月,陆兆禧,姜鹏宣布退休,成为荣誉合伙人,不再行使合伙人权利。其中,陆兆禧被外界认为是为“来往”项目失败负责,这位曾经的阿里CEO如今已经低调。更核心的决策委员会2017年12月1日,阿里脱贫基金会成立。在成立仪式上,继2014年在纽交所IPO后,马云带领36位合伙人首次集体公开亮相。据介绍,阿里将投入100亿元资金来做扶贫基金。阿里脱贫基金会在阿里内部,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在成立仪式上,马云形容公益事业是阿里巴巴持久的战略性业务。而阿里脱贫基金会的组织成员也十分豪华,马云任主席,蔡崇信、彭蕾、张勇、井贤栋4人担任基金副主席。据悉,阿里脱贫基金会核心的5个负责人,也是阿里巴巴的核心决策组。据报道,在阿里现今的38人合伙人基础上,马云、蔡崇信、彭蕾、张勇、井贤栋5个人,组建成立了阿里合伙人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每一届任期为3年,不限制任期。其中马云和蔡崇信既是“永不退休”合伙人,也是合伙人委员会的长期性委员。这种委员会性质组织,也同时存在阿里很多支柱性业务中。天猫最早在2015年12月推行过班委制,支付宝班委制也在2016年12月正式成立,其中支付宝班委会第一期成员中,CEO井贤栋担任班长,曾松柏与倪行军任副班长,核心管理人员组成了业务的实时决策机构。合伙人制度基础上,班委会制度是阿里又一组织创新。一般较大的公司,往往审批流程越来越复杂,无论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决策体系,都有一定的弊端。阿里将核心合伙人纳入班委会中,随时商议决策各种重大事宜。据《财经十一人》报道,以2017年的春节“五福红包”为例,这项活动总经费超过2亿元,并且后来支付宝又追加了经费。“是否要加钱”,这个决策经过了班委们一个下午的电话会议讨论,然后向班长汇报,便通过了。如果正常按照流程审批,一级级报到业务总裁部门时,审批完成估计已经到元宵节了。当然班委会只是各个业务的核心决策组,阿里最核心的是马云所在的5人合伙人委员会。类似阿里在2018年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张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说道:“这种事情我和马云不打招呼,你觉得可能么。”合伙人里的85后年轻人2019年6月5日,阿里向美国SEC递交年报,正式公布了38人的合伙人名单。新增的两名合伙人,一人为33岁的蒋凡,另一人为37岁的蒋江伟,行业认为两名80后在阿里未来前途不可限量。蒋凡是阿里现任CEO张勇带出来的兵,2013年底随着友盟被收购而加入阿里。在阿里,蒋凡带领手机淘宝实现了淘宝的无线化,淘宝交易的无线占比从百分之十几,增长到80%以上。2017年,蒋凡带领淘宝产品团队,完成了淘宝与手机淘宝的整合。2017年12月27日,蒋凡出任淘宝总裁。今年3月,蒋凡同时兼任天猫总裁,未来计划将聚划算、天天特卖、淘抢购集合成为全新的淘系营销矩阵,要在中国200座城市做最大力度的下沉。当拼多多在阿里和京东眼皮底下快速成长起来,蒋凡新的考验是打赢这场下沉市场之战。也许会如美团创始人王兴所言,如果蒋凡带领的新淘宝,能够在与拼多多的新电商征战中取得胜利。那么蒋凡将是张勇过后,阿里CEO的下一任人选。另一位新晋级合伙人,则是阿里云技术研发负责人蒋江伟(花名小邪),蒋江伟2008年入职淘宝,到2012年执掌中间件团队,在中间件团队并入阿里云之后,蒋江伟成为阿里云技术研发负责人。笔者曾经采访过蒋江伟,其坦言今天的成就也是源于阿里的文化——“因为相信而看见”。10年前不知道什么是云计算,一直坚持到阿里云发展成为亚洲第一大云。同时蒋江伟也是幸运的,中台技术正成为阿里云输出的招牌。如今阿里正在内部进行一场中台化革命,支付宝小程序正在打通淘宝、高德、天猫、饿了么等诸多平台,统一阿里各项能力对外输出。对外中台能力,正在帮助阿里获取云计算以上的PaaS层业务。例如,海底捞曾借助阿里中台技术,在短短一个月内重写所有APP架构,新的APP接入阿里的会员、支付、营销等能力。除去中台能力输出,阿里云2.0正在进军物联网领域,这些都是阿里智能云未来更大的宏图。如果蒋江伟能够顺利实施这些目标,那么蒋江伟也许能在未来接任,如今张建锋担任的阿里CTO职位。在2013年阿里卸任CEO一职后,2019年10月马云将卸任最后一个阿里职务——阿里董事会主席。《道德经》中写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如今,花名风清扬的马云,也正在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退休从事自己更感兴趣的事情。身后已经发展10年的阿里合伙人制度,将帮助阿里走向下一阶段。
  • 不看新品不做流量 跨境供应链金融的美学

    热点聚焦 2019-06-17
    社交电商、直播、短视频、社群KOL、网红……私域流量玩法给跨境进口电商中小B商户生态带来了新的驱动力。跟大型电商平台不同,中小B商户面对跨境电商长且复杂的链条时资金更为紧缺。这就促成了跨境供应链金融生态的新一轮爆发。实际上,在行业内,部分平台和服务商已经开始基于自身的优势跑出专属的商业模式,但大部分模式均逃不开商家信用金融的基础框架。区别基于信用模型的企业,以交易切入的“行云全球汇”则走出一条新的跨境供应链金融逻辑。切入跨境电商供应链的“四流”随着跨境电商模式在中国消费者和电商企业的普及,曾经以大型中心化平台主导的跨境电商行业开始走往分散式流量时代。行云全球汇创始人Billy认为,流量的分散是电商的大趋势,这个趋势最明显的特征是电商逐渐产生网红、MCN、社交电商和社群电商等各种各样的流量玩法。流量越分散,意味着跨境电商商户对跨境供应链服务的需求就越大。“如果流量极度集中在少数平台上,跨境供应链服务的需求会逐渐收窄。对于体量大的寡头平台来说,可以自己做整体供应链。但当流量变得分散,整合性供应链公司的契机就来了,因为小型的B2C商户是不太可能自己去建立一个跨境供应链体系的,因为他们可以同时服务各种各样流量平台。”Billy说道。跨境电商供应链体系涵盖“四流”,分别为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Billy认为,不同的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企业从“四流”中的不同方向切入孵化出以下不同的商业模式:第一,信息流。信息流切入的企业主要以服务中小B端的工具形态出现。比如上游采购工具、库存管理、OMS等服务供应商。信息流是企业切入跨境电商供应链行业最容易的方式,但这种供应链企业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去建立后续的盈利模式。第二,商流。商流切入的企业主要有一般贸易商、品牌代理商和代运营商等。对于贸易商来说利润低但量大;而对于代运营企业来说,则有较高的利润,但其代理的品牌较少。第三,物流。现在很多企业在做跨境电商物流。里面涉及的环节也很多,比如国际物流、国内物流、海外仓、国内仓等各式各样的玩家。物流方向切入重点是如何把服务标准化做好,把品质做好。第四,资金流。从资金流方向切入的企业往往需要需要匹配前三流一起推进,重点在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安全、快速和规模。针对这“四流”,不同的供应链企业有不同的选择,而行云全球汇最终瞄准的则是“物流+资金流”的切入方式。从货物贸易衍生的供应链金融内生逻辑Billy认为,从物流和资金流切入的供应链是抓住了跨境电商B端用户的刚需。这是由跨境电商后端商品供应链特性决定的。首先是供应链的复杂性:商品从海外工厂到消费者这一整套体系的链条非常长,需要经历境外贸易商、供应链公司、国内贸易商、电商平台等中间环节。其次是资金的流转模式:目前跨境电商海外采购涉及大量境外付款(包括预付款和先款后货方式)。当整个跨境电商供应链周期过长的时候,资金流转的压力就会变大。目前跨境电商供应链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所耗时长都不短。在这种较长的供应链周期下,无论是中小B商户还是上游的供应商,均在资金上拥有较大的压力。这也给跨境供应链金融提供了其存在的必要性。Billy指出,目前跨境电商行业主要交易的产品为快消品,但对快消品的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把控而言并不是一件易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评估难。快消品的SKU非常多,单品还有不同规格、型号等情况,导致快消品的价格评估体系非常难做。第二,保质期短。一般保质期12—36个月,保质期变化将引起价格下跌,拉高滞销风险,在质押期超过90天以上就非常麻烦。 最后,处置渠道,一旦产生违约,需要处置质押商品,金融渠道没有处置渠道风险会非常大。针对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行业这种现状,行云全球汇的做法是直接介入交易中间,帮助那些有能力卖货的商户解决交易过程中的资金问题。Billy强调,行云全球汇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只需要对货物进行评估,控制货物的收益权,借此即可完成整个融资贷款,商户需要做的只是卖货而已。在这种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行云全球汇建立了三种能力:第一,“估得准”,指对货物进行评估;第二,“看得住”,指搭建完整的物流、仓储以及支付、海外银行帐户开户的体系,足以支撑其业务;第三,“卖得掉”,指能够整合很多具备具备销货能力的平台,在出现货物和商品的资金问题时,可以快速地把商品卖掉。行业分工明确 只专注行业“高速通道”行云全球汇这种以货物交易为基础的跨境供应链金融模式也体现出其支持行业分工明确的商业价值观。Billy告诉我们,行云全球汇并不会自己去做C端流量。电商链路可以分为三段:流量、运营和供应链。 “有的专业机构主要做流量,比如云集等社交电商平台去整合中小B商户和服务体系,运营公司专注于品类运营和新品的挖掘及种草,而行云全球汇则专注于做供应链生态。在未来的互联网体系中,分工会越来越明确,每一个企业都会专注在自己专业的领域。”与这些更贴近C端用户的企业相对应,Billy认为行云全球汇应把资源投入在仓储、物流和金融上。特别是金融,本身就是一个高壁垒的行业,这涉及供应链体系及风控体系领域的深耕。因为这些壁垒存在,普通跨境行业企业很难搭建起跨境供应链金融体系。行云全球汇在刚创立的时候就拥有交易的基础。但是早期切入交易市场是非常烧钱的,所以很多跨境行业企业一般一开始都不会切入交易。“金融的壁垒太高了,很多没有前期积累的供应链企业根本走不下去。行云全球汇现在单月放款额度差不多10亿元,能做到这个资金规模的企业并不多。”Billy说道。正因为没有切入交易,所以这些从事跨境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并没有评估货物的能力。这也意味着当出现弃货情况时,这种企业无法处理货物。供应链金融对他们来说就是非常大风险的业务。“行云全球汇正在搭建的是跨境行业的‘高速公路’。对于符合平台规则的跨境商家,都可以得到跨境‘高速公路’的通道支持。”Billy向我们阐述了行云全球汇在跨境电商链路上的角色。本文来源:亿邦动力网